漢成帝的后宮亂象,以“鴻嘉”為界,《漢書》曰:“自鴻嘉后,上稍隆于內(nèi)寵?!兵櫦卧曛?,成帝的感情比較專一,大抵游離于兩個女人之間——許皇后與班婕妤。
鴻嘉后,可能是因為兩個兒子先后夭折,他開始饑不擇食,許皇后的侄女,班婕妤的侍女,都受到寵幸,待趙氏姐妹自微賤興,整個后宮進入多事之秋,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這許多女人一出場,就成了大戲。在這出情節(jié)曲折、波譎云涌的大戲中,誰在笑看風云?顯然非班婕妤莫屬,那么,她為何能笑看風云?答案也不難找。
班婕妤,名將班況的女兒,說起來也是個異數(shù),班況以軍功立身齊家,他的幾個孩子卻個個成了學霸,班伯、班游、班稚等,當時都以“學行”馳名;班婕妤也是一樣,讀了許多書,能進能出,不讀死書,信手拈來,都是道理。西晉博玄贊她“履正修文”,恐非虛言!
漢成帝即位,班氏入宮為少使(低級女官),不久得寵,賜封“婕妤”,因此史稱班婕妤。有一段時間,成帝對她特黏糊,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似的,為了讓她常伴左右,特地造了一輛大車子,“欲與婕妤同輦載”,皇帝相邀同車出游,對一般嬪妃而言,是莫大的榮耀,換作別人,肯定屁顛屁顛跟著去了,但是班婕妤相當冷靜,引經(jīng)據(jù)典推辭道:“觀古圖畫,賢圣之君皆有名臣在側(cè),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言下之意,陛下是“賢圣之君”,我可不能壞了您的名頭。
此舉高明之處在于:
一、沒有給皇帝的一番好心潑冷水,于固寵有益;
二、借此強調(diào)君臣之禮,勸諫皇帝親近大臣,做個好皇帝;
三、有意識地避免被人嫉妒。
多讀書,通曉歷史的好處,在此凸顯。
榮耀從來都是雙刃劍,適可而止不過分,低調(diào)處理不張揚,是為學問,或曰“不為已甚”,為此,太后非常高興,喜曰:“古有樊姬,今有婕妤?!狈浅f王愛妾,曾輔佐楚莊王躋身“春秋五霸”之一,這個來自婆婆的嘉勉和期許,那是相當高了!按理說,班婕妤理應(yīng)晉升昭儀(嬪妃們的榜樣),但是漢成帝似乎在故意地遺忘,可見是個昏君。
當時許多大臣劍指許皇后,要求“整頓后宮”,鬧出過不小的風波,那么,班婕妤又是如何躲避的呢?她只用一招,獻出侍女李平,成帝賜其姓衛(wèi),也就是那位著名的衛(wèi)婕妤,此舉應(yīng)對也頗高明,你們說皇帝沒兒子,罪在后宮,那好,我把侍女獻給皇帝生兒子,總可以了吧;你們說后宮花銷大,我主動裁減侍女,節(jié)省花銷,總可以了吧,足見腦子非常夠用。
巫蠱事件,據(jù)說是趙飛燕告的密,“鴻嘉三年,趙飛燕譖告許皇后、班婕妤挾媚道,祝詛后宮,詈及主上”(《漢書》)?!白P”字用得好!趙飛燕是捕風捉影的誣告,但是案子排查的結(jié)果,許皇后倒真的有罪,班婕妤純屬趙飛燕摟草打兔子的戰(zhàn)利品,比竇娥還冤。
奇怪的是,面對有司訊問,她一句話也不說,成帝納悶了,就親自問。班婕妤對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拚形疵筛#瑸樾坝院瓮?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狈g成白話,大概是:我做好事,為后宮示范德行,到頭來也未見您怎么嘉獎我,難道做壞事,您反而會對我好?沒這個道理,那些人誣蔑我“不臣”,頭頂三尺有神明,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又何必自我辯護啊!
在這次事件中,許皇后“坐廢”,漢成帝殺了不少人,但是對班婕妤,他非但不怪罪,還“憐憫之,賜黃金(其實是黃銅)百斤。”
趙氏姐妹把持后宮之后,班婕妤“恐久見危,求共(供)養(yǎng)太后長信宮”,這種“退身避害”的修為,也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具有,在太后身邊居住,幫皇帝盡孝,雖然要干些灑掃的粗話,畢竟生命無虞。
成帝去世,她又求“充奉園陵”,九年后薨,葬園中,享年50歲。
古人講“不為已甚”,多用于勸說別人;班婕妤的不為已甚,則顯然用于銘醒自己。如得寵不爭,失寵不妒,遇事不急,有冤不怨等,都是她從書中汲取的營養(yǎng),才女之名,果然不是白叫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