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爾喀蒙古內部又分為扎薩克圖、土謝圖、車臣等三部,漠西厄魯特蒙古內部又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清軍入關之前,漠南蒙古就已歸附大清,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各部,也與清政府關系密切。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參加中俄邊界談判的全權代表戈洛文,在伊爾庫茨克專門接見了噶爾丹的代表,陰謀策動噶爾丹叛亂,支持他進攻喀爾喀蒙古。在沙皇俄國的唆使下,噶爾丹終于率兵進攻喀爾喀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親率騎兵三萬自伊犁東進,越過杭愛山,進攻喀爾喀,占領整個喀爾喀地區(qū)??柨θ渴最I倉皇率眾數(shù)十萬分路東奔,逃往漠南烏珠穆沁(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旗)一帶,向清廷告急,請求保護??滴跻幻姘阉麄儼仓迷诳茽柷?今內蒙古科爾沁旗)放牧,一面責令噶爾丹罷兵西歸。但噶爾丹氣焰囂張,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勢南下,深入烏珠穆沁境內。對于噶爾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集兵馬,嚴行防堵,一面調兵遣將,準備北上迎擊,先后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大破準噶爾。
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鑒于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服毒自殺而死。至此康熙時期平定噶爾丹叛亂之戰(zhàn)始告結束,喀爾喀地區(qū)重新統(tǒng)一于清朝。
噶爾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便成為準噶爾部的統(tǒng)治者。隨著他的統(tǒng)治地位的鞏固和地盤的不斷擴大,又滋長了分裂割據(jù)的野心,沙皇俄國也積極支持其叛亂。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支持下,不斷襲擊清軍據(jù)守的科布多、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哈密等軍事重鎮(zhèn),并派兵侵入西藏,進行分裂叛亂活動。由于康熙及時派兵進藏協(xié)同藏軍進行圍剿,才將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勢力趕出西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