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前521~前481),字子淵,魯國人,小孔子三十歲,以德行著名,家貧不憂,好學(xué)不倦。孔子贊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四十一歲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極慟,痛如喪子,悲呼:天喪我矣!天喪我矣!顏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門"。在孔門弟子中年齡最小,性格內(nèi)向,沉默寡言,這掩蓋了他的聰穎善思,就連孔子也難以斷定顏回的天資。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孔子才指出顏回并不愚?!墩撜Z為政》記載: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能言善辯的子貢也坦率地說不敢與顏回相比。《論語公冶長》記載: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顏回聰敏過人,虛心好學(xué),他對孔子極為尊敬,其親若父與子?!墩撜Z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少正卯與孔子爭奪弟子使"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有顏回未離孔門半步,因而后人評價說:"顏淵獨知孔子圣也。"《論衡講瑞》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墮三都"的計劃失敗,離開魯國,開始周游列國。顏回隨孔子在陳、蔡期間絕糧七天,子貢費了許多周折才買回一石米。顏回與子路在破屋墻下做飯,有墻灰掉進鍋里,顏回便取出來自己吃了。子貢以為他偷飯吃,便跑去問孔子:仁人廉士也改變自己的節(jié)操嗎?孔子說:改變節(jié)操還叫仁人廉士嗎?子貢說:像顏回,也不改變節(jié)操嗎?孔子說:是的。
子貢便把自己看到的情況告訴孔子??鬃诱f:我相信顏回是仁人已非止一日。孔子把顏回叫到身邊說:日前我夢見先人,大概是啟發(fā)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飯拿進來,我將祭奠先人。顏回對夫子說:剛才有灰塵掉進飯里,丟掉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來祭奠了。孔子說:是這樣,我也一起吃吧。顏回出去后,孔子環(huán)顧了一下身邊的弟子說:我相信顏回不是從今天開始的。從此以后,大家更加信賴顏回。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顏回三十八歲,孔子六十八歲,季康子派使臣公華、公賓、公林帶著禮品到衛(wèi)國來迎接孔子一行歸國。從此顏回結(jié)束了跟隨孔子長達(dá)十四年的列國周游。顏回重歸魯國,已年近不惑,其故居陋巷雖然依舊,但父母均已年邁,家庭重?fù)?dān)使顏回必須有一份較固定的收入維持家計。
顏回在孔門中,是最有條件繼承孔子學(xué)說的弟子之一,也是孔子的希望所在??鬃釉诓荒苋胧孔龉伲_(dá)到以其思想治國的情況下,靠辦學(xué)廣收弟子來傳播他的治國主張。他希望弟子能入士則入士,不能入士則通過講學(xué)傳授其治國之道,使其思想、主張能為后世所用。所以顏回在未入士為官的情況下,設(shè)壇講學(xué)實屬必然。顏回講學(xué)所用教材,不外《詩》 《書》 《易》 《禮》 《樂》《春秋》等。只是他對《易》接觸較早,研究較深人,"顏淵弱冠,而與仲尼言《易》。"《法言問神》在教學(xué)實踐中,顏回對《易》的講解較深透些,這對其弟子參悟古代辯證法是有幫助的。
顏回除講學(xué)外,還幫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在整理時,他不限于一般的刻寫與編簡,而是著重于考證及校對,把周游列國時所獲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參證,去偽存真。特別是《易》,顏回是主要整理人之一。在整理過程中,顏回嘔心瀝血,以致勞累而死。顏回死后,孔子在顏回對《易》所作整理的基礎(chǔ)上,又經(jīng)過"韋編三絕"的辛勞,才給后世留下一部完整的《易經(jīng)》。顏回通過自己講學(xué)授徒,傳授儒學(xué)六經(jīng),協(xié)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漸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形成了儒家的一個宗派——顏氏之儒。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fù)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fù)圣"。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