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1716-1798)岀生在杭州,字子才,號簡齋,中年辭官后,歸隱江寧(南京)小倉山隨園,世稱隨園先生,死后葬在城中百步坡。
乾隆三年(1738) ,袁枚中舉,次年中進士選庶吉士,三年后因滿文考試不及格,被清廷外放江南任知縣,先后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縣令。六年后因擢升無望,又不甘“為大官作奴” ,于是乞養(yǎng)辭官,在江寧隱居。
袁枚任縣令雖然時間不長,卻能清正廉潔,秉公執(zhí)法,盡心民事。袁枚的祖父精刑名之學,為一時推重,受其影響,袁枚主宰四縣時,尤其擅長斷案,“終日坐堂上,任吏民白事,有小訟獄立行判遣,案無留牘,故到處有善政?!?《冷廬雜識》)
據清代著名詞人蔣敦復的《隨園軼事》所記,袁枚從沭陽調任江寧知縣時,沭陽鄉(xiāng)民把他一直送到河堤上,有人把寫滿鄉(xiāng)民姓名的“萬人衣” 披在他身上,有人還“臥轍攀轅”,挽留他別走。這讓袁枚很感動,他問鄉(xiāng)民:“吾何德何能,而能令諸父老依依不舍如此?”鄉(xiāng)民說:“別的不提,單就大小官司,你沒有拖到十天之后才判決的;你在沭陽兩年,很少有人因為打官司而受牽累。我們挽留你,就是為了這個?!?/p>
袁枚勤勉任事,善于判案,堪稱清朝“福爾摩斯”,他判案事例散見于清末民初的一些著作之中,除《隨園軼事》外,《蕉軒隨錄續(xù)錄》、《淡墨錄》、《虞初續(xù)志》等書都有記載?!皩徫锴軆础卑咐∽浴墩郦z奇聞》一書。
離奇命案
這是袁枚任江寧縣令后接手的第一件大案、奇案。
江寧(即南京)城里有個裁縫,姓張,手藝好,常被顧客請去做活。裁縫妻子早死,膝下只有一女叫玉蓮,玉蓮長得如花似玉,不僅美麗而且謹守閨約,每當裁縫外出做活,她就關門在樓上繡花,足不出戶。
這天,裁縫在客戶家做衣回來已遲,見自家房門大開,他連聲呼喚女兒,也沒有人回應;裁縫心感不安,急忙上樓,見女兒雙手被她的裹腳布捆綁在凳子上,褲子被褪到腳下,下半身裸露著,頸子上有道深深的掐痕,已無呼吸,顯然是被人奸污后又慘遭殺害的。再看地上,還有半截人的舌頭,血跡斑斑,無疑是被咬斷吐出的。裁縫萬分悲痛,含淚向縣衙報了案。
時任縣令接狀后,察看現(xiàn)場,驗完尸體,帶回斷舌,回衙后認定兇手是斷舌之人,隨即令捕快在全城搜査,沒多久,捕快在一處寺廟的香案下抓到了斷舌人。此人嘴角流血,不能說話??h令見人證、物證俱在,便將此人定為死罪,押入大牢。然而幾天后,這位縣令被調走了。
審物擒兇
繼任的縣令正是袁枚。他細閱案卷,覺得此案甚為可疑:犯罪人的舌頭既被裁縫的女兒咬斷,必定負痛逃走,怎么還會把受害人綁在長凳上先強奸又掐死呢?此中必有蹊蹺,兇手也不一定就是斷舌人。
幾天后,江寧縣衙貼出告示:新任縣令要公開重審此樁奸殺案。已經審結的案子為何要重新審理?而且是公開審理,這在民眾中引起了好奇。公開重審這天,縣衙大堂內外被涌進來的民眾擠得水泄不通,人們要看看這新來的縣令怎么個審法。
袁枚坐在大堂案椅上,見堂下擠滿了民眾,便一聲令下:“把犯人帶上堂!”只見幾個衙役“押” 著一張長凳放在大堂中央,又把兩條女人的裹腳布系掛在堂柱上。衙役們先用夾棍把長凳夾了一陣,又用板子把裹腳布打了十幾下;就在人們大惑不解的時候,忽然一聲炮響,縣衙的大門被關上了。
這時,袁枚站了起來向人們說道:“昨天晚上有神仙托夢于我,說今天這個案子一定可破,要我當眾審問物證;并說兇手會來到堂中,張玉蓮的冤魂將當堂索命?,F(xiàn)在裹腳布已掛在堂柱上,要想出去的人先要摸摸這裹腳布,若是兇手,布就會把他的手咬住?!闭f完就讓衙役大聲呼喊民眾依次上前摸布,然后一一放出。不一會,只見兩個年輕人還未走到裹腳布前,雙手就顫抖不已,臉色煞白。袁枚見狀喝令將兩人拿下,經審問,兩人均招供認罪。
真相大白
原來,那天有個挑擔叫賣針頭線腦的貨郎經過裁縫家的門口,在樓上繡花的玉蓮聽到叫賣聲出門去買針線,談妥價錢后,她進門上樓取錢;這貨郎見玉蓮十分漂亮,心生歹念,便尾隨上樓強行摟抱親嘴。玉蓮羞怒之下,咬斷了他的舌頭,貨郎疼痛難忍,慌忙出門挑起貨擔逃走。
正巧,這時有兩個施姓浪蕩子路過,見門半開,便側身而入,到了樓上見一年輕貌美的女子獨自哭泣,兩人就摟住調戲,玉蓮驚魂未定又遭侮辱,嚇得大叫。一浪蕩子忙堵住姑娘的嘴,另一人解下她腳上的裹腳布把玉蓮綁捆在長凳上,輪奸后怕她告到官府,就殘忍地把她掐死了。
這兩名罪犯先前見前任縣令判定斷舌人犯案,暗自歡喜。忽又聽說新任縣令要公開復審此案,心中忐忑不安,便隨人群到大堂觀看。畢竟心虛,在裹腳布前露相。此案一破,袁枚審物擒兇一事被傳為美談,人們稱他為“神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