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學家那里,隋煬帝楊廣是一個被貼上亡國暴君的標簽、遺臭萬年的皇帝;而唐太宗李世民則是一位頂著千古明君的盛名、為歷代歌功頌德的皇帝。兩人看似遙不可及,但實際上,隋煬帝曾經離成為唐太宗那樣的盛世賢主非常近,在文治武功方面,隋煬帝的能力也并不遜于唐太宗。
一樣英姿颯爽的青年英主
隋煬帝年少時就展露出過人的軍政才華。年僅20歲時,他被父親隋文帝楊堅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tǒng)領51萬大軍,一舉平定偏安江南的南朝陳國,結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據的混亂時代,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大統(tǒng)一,可謂意氣風發(fā)。唐太宗也是少年英主,自幼就通曉軍政之事,并施計巧逼父親李淵于晉陽起兵,舉起反隋大旗,并一直擔當唐軍南征北戰(zhàn)的主力軍,對唐王朝的建立與發(fā)展立下了開創(chuàng)之功。而且,隋煬帝還有比唐太宗更勝一籌的創(chuàng)舉。他剛當上皇帝就不遺余力地開始了開鑿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等規(guī)模巨大的工程。這些工程雖然有濫用民力、過于奢靡鋪張之嫌,但是對中國南北的溝通,對中原統(tǒng)治的鞏固,對中國經濟重心由關中到中原再到南方的轉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對后世的深遠影響力,體現了隋煬帝的遠見卓識。
影響中國千年的科舉制也是隋煬帝的創(chuàng)舉??婆e制雖有天然弊端,但是其重視才學而不重門第的選官方式,給下層知識分子提供了參政的機會,極大地擴大了封建國家的統(tǒng)治基礎,對封建王朝的興盛與發(fā)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唐太宗在創(chuàng)舉方面就相對有所欠缺。他做的只是將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等隋代制度進一步完善,合并州縣,整修隋朝荒廢的水利事業(yè),力促農業(yè)發(fā)展等休養(yǎng)生息的事業(yè)。
旗鼓相當的開疆拓土之功
開疆拓土是隋煬帝一生的事業(yè)。他一登基就舉兵大敗契丹,隨后,又攻滅了吐谷渾,向西開拓了數千里疆域,將今天的青海省大部納入中原王朝的正式行政區(qū)劃中,完成了以往中原帝王從未實現的事業(yè)。此后,他親率大軍遠赴河西走廊的大漠邊關張掖郡進行西巡。這次西巡在歷史上絕無僅有,隋煬帝也成為歷代中原帝王抵達西北最遠的一個。這次西巡威震邊疆各國,使其紛紛臣服。直到隋朝即將滅亡的前夕,仍有為數眾多的藩國臣服于隋,可見當時威力之盛。
唐太宗則完成了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不過,唐太宗并沒有像隋煬帝那樣,一味地采用武力征服,而是對邊疆民族實行民族自治、和親、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等安撫政策。這也使他獲得了邊疆民族的更大尊崇,并獲得了“天可汗”的稱號。這也體現了隋煬帝和唐太宗的區(qū)別,雖然唐太宗拓疆不及隋煬帝,但其在政策上的智慧勝出一籌。
人常說中國地大物博,理所當然的很多特產都堪稱世界之最。譬如皇帝,前前后后共有二百多位,是世界上盛產皇帝最多的國家?;实鄱嗔?,死法也就五花八門。有餓死的,有吃錯藥死的,也有被老婆用被子悶死的,更倒霉的還有被出軌的老婆氣死的。說起來這位皇帝還是一代少年有成的明君,他就是那位把鮮卑族進化為漢族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孝文帝一生共有兩位皇后,都姓馮,都是文成帝后馮太后的侄女。第一位皇后叫馮媛,本來可以一屁股坐到底的,可惜她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不說普通話,也就是漢語。事情這樣的,公元490年,太和十四年九月,執(zhí)掌北緯政權25年之久的一代女強人馮太后病死。這一年孝文帝23歲,他開始全面推行改革。一是遷都洛陽,二是禁止胡服,三是語正中原,四是“不殺太子母”。改革遭到了大多數朝臣貴族的一致反對。孝文帝一邊力排眾議,一邊身體力行。他率先改姓為元(以紀念元郁)。又制作一套漢人冠服,賜給德望最高的皇叔祖安定王拓跋休。然后,頒令天下“三十歲以上的聽其自便,三十歲以下的,一律改習漢語和中原正音,官民改穿漢人衣冠,概莫能外。否則一律重罰,朝官違禁罰其俸?!被屎篑T媛拒不說漢語。太和二十年七月,孝文帝忍痛將其廢為庶人,安頓在瑤光寺。
廢掉舊皇后,很快孝文帝就挑選了一位新的繼任者——馮潤。據《魏書·孝文幽皇后馮氏傳》記載,馮潤是馮太后哥哥馮熙的女兒,小名妙蓮,長得嫵媚動人,深得孝文帝拓拔宏的寵幸。兩人曾卿卿我我,影形不離。但不久馮潤患牛皮癬、蕁麻癥之類的“皮診”,馮太后生怕皇帝被傳染,就把馮潤送回家作尼姑。孝文帝實在難以割舍馮潤,但卻不敢違抗太后的旨意。在她出宮后,孝文帝在文明太后的安排下立了馮潤的妹妹馮清為皇后。但是孝文帝一直沒有忘記她。約過了一年多,馮太后病故,孝文帝守孝三年。他時常想念馮潤,打聽她的近況。后來聽說馮潤的皮疹已痊愈,便派宦官雙三念持手書去慰問,并把她接回洛陽宮中,對馮潤恩愛逾初,封為左昭儀。這次,她不擇手段,干脆逼走了妹妹,自己當皇后;又毒死了高美人,把她的兒子拿過來撫養(yǎng)。
愛情就像洪水,控制得好,你可以年年受益,控制不好,你就得遭災。孝文帝這位在政治上無比英明的君主,在愛情上卻是個傻子,因為他太癡情。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所深愛的馮潤,在養(yǎng)病期間,不甘寂寞,與一男侍從產生戀情并私通。在馮潤被立為皇后的幾年里,孝文帝常年率兵南征齊朝,呆在宮中的時間很少。受冷落的馮潤便舊病復發(fā),與內朝官員高菩薩私通。這高菩薩儀表堂堂、身體健壯,是個未凈身而混進后宮的假宦官,讓那馮潤動了真情。
當孝文帝在汝南患病后,馮氏公然任意與高菩薩在宮中淫亂,并籠絡中常侍雙蒙等充當心腹,培植黨羽。紙總是包不住火的,馮潤與高菩薩的奸情還是被孝文帝知道了,彭城公主向皇帝揭發(fā)了這一丑聞。彭城公主是北魏宮中有名的美人,年紀輕輕就亡夫成為寡婦。馮氏的同母弟北平公馮夙一心想得到公主,公主不情愿,馮潤準備讓其弟強娶。彭城公主便偷偷帶著十余侍從跑到前線向皇帝求救,同時告發(fā)了馮氏淫亂后宮丑事。馮潤得知公主投奔孝文帝后,心里害怕,如坐針氈,就與其母常氏商議對策,常氏請女巫施法術,禱告詛咒孝文帝一病不起。
此事又被小黃門蘇興壽暗中稟報皇帝。孝文帝回洛陽后,逮捕高菩薩、雙蒙等六人逐一審問,證實了事情的原委。他不禁肝腸寸斷,傷心加上旅途勞累,一下子就病倒了。當晚,孝文帝躺在含溫室中,命人將高菩薩等一干人在門外跪成一排,再召見馮氏。他命宦官搜馮潤身,若發(fā)現有短刀就立即斬殺。馮潤痛哭流涕地招供請罪,孝文帝臉色鐵青,心中顫栗。他隨即召來彭城、北海二王說:皇后失德,但自己不忍心廢她,怕馮太后九泉下寒心。讓馮氏一個人在宮中閑坐,如果她自己有良知,自己會去死的。
經受這次沉重打擊后,孝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終于病死于南征途中。臨終前,他密詔彭城王:“我死后,恐怕無人能制服皇后,你們可用我的遺令將她賜死,仍按皇后禮制厚葬,別敗壞了馮家的名聲。”常言道:一寸相思一寸灰。無助的思念,或許更讓人心灰意冷,唯有一死方可一了百了!孝文帝死后,彭城王、北海王等按皇帝遺令,強迫馮潤服毒而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