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300字篇一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秒,一道閃掣云霄的藍光刺亮了河北唐山的天空,緊接著大地開始瘋狂的抖動起來……現(xiàn)今,唐山大地震已經(jīng)被拍成了電影,我去看了首映。它是一個催淚彈從一開始便來的就是那么強烈,那么震動人心,生與死的抉擇猶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豈能一個痛字了得,整個地震的描述,縮小到了一個家庭。這樣更能讓觀眾體會到其中的滋味。一個看似渺小的家庭,卻演繹著人生情感的百態(tài)。丈夫在危急關頭的冒死,母親對骨肉的割舍、對丈夫的感恩以及女兒對母親的不理解與怨恨,還有解放軍的博愛無私,這種.種惟妙惟肖的動人心弦的描述,給現(xiàn)在疲于生活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個休憩的港口。
影片中,最精彩和最催人淚下的場景,無非是故事主人公在面臨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生死抉擇。這時,我的心也似乎跟著碎了,一個母親怎能丟下自己的親骨肉哇!
當心靈開始刺痛的時候才明白,原來整天圍著我們身邊的已經(jīng)平淡無奇的感情是那么彌足珍貴!正如那句臺詞所說:“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這句讓主人公愧疚了一輩子的話,似乎在告訴我們他真正的含義。
逝者已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可預知未來,唯有好好珍惜現(xiàn)在,恐怕這也是此影片真實意義所在。人活著應該如何抉擇,在遇到無法改變我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們應選擇有信心戰(zhàn)勝困難,只有自己有了信心,困難才能向我們低頭。不要放棄任何一絲希望,世界才會更美好!
其實,《唐山大地震》影片那么受歡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拍攝地震發(fā)生時,房屋倒塌,人群混亂,采用了電腦特技。與演員動作相結合,看起來惟妙惟肖。這可與大型科幻電影《2020》的制作效果相同。在其中,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更深一層體會了大自然無窮的力量和生命的珍貴??煽闯觯@部影片的主創(chuàng)工作人員一定花費了不少心血,我十分欣賞這部大片!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影片,可是思考的是一個人生。正如海報上寫的一樣“23秒,32年”,是啊,僅僅因為那23秒產(chǎn)生的巨變,卻需要用32年的時間來撫平人心理的創(chuàng)傷!
最后,讓我們珍愛生命,接納親情,為了親人好好的活著。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因為,活著真好!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300字篇二愛有很多種。有母親對孩子至高無上的愛;有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愛;還有人與人和諧相處,共渡難關的愛……今天,我在電影院里感受到了許多愛。
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1976年唐山那次可怕的地震中被拆散了,父親為了救母親而舍命,兩個孩子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上,撬一邊雖然這邊的一個孩子可以得救,而那邊的另一個卻會被壓死。在這艱難的抉擇中,母親選擇了救弟弟。這使死里逃生的姐姐對母親痛恨終生。2008年四川也發(fā)生了地震,解放軍不顧一切地搶救廢墟下的生命,挖石頭,運救災物資……一個個場景感動人心,失散32年的弟弟和姐姐也趕來抗震救災,姐姐深深感受到了母親當年痛苦的選擇,最后姐姐跟著弟弟一起看望日漸憔悴的母親,他們在激動與悲傷中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難以割舍的母子,血濃于水的親情,催人淚下。片中母親因為地震危難之時沒有抉擇女兒方登而痛心和自責了32年,32年啊!多么漫長的日子,人生之中能有多少個32年呢?這難道不能體現(xiàn)一個母親偉大的愛嗎?在救助四川地震災區(qū)時,女兒方登終于體會到了母親的苦心與艱難。世上有多少孩子能明白母親的苦心呢?
在生活中,我常常聽到媽媽的嘮叨,雖然有時讓我感到心煩,懊惱不已,但它畢竟是用心良苦。比如,每天中午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都趕回家做飯。記得那天讀興趣班的時候,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我正愁著沒帶雨傘,而媽媽早就等在門口為我送來雨傘。媽媽的嘮叨又在耳邊響起,但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電影已經(jīng)看完了,母愛依舊。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300字篇三“23秒,32年”這是馮小剛導演用來概括本片的最佳詞語。
昨日,很榮幸,妹妹請客請我去看電影,這種好事當然不錯啊!不過,在查看當天的電影的時,我不是很想看《唐山大地震》(以下簡稱《唐山》)。因為我害怕看完《唐山》會太過傷感,畢竟這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一次傷痛,誰都害怕再次回想起那種痛苦的記憶。但是,當我看完《唐山》時,我卻發(fā)現(xiàn)我有些過于擔心了。
回憶傷痛,卻不給人留下陰影。這是我看完《唐山》后的感覺。說實話,這次馮導確實厲害。對于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唐山大地震的人來說,那確實是一次無法抹滅的傷痛。現(xiàn)在在拿出來還原歷史,會不會在勾起人心中已漸漸撫平的痛呢?我覺得,馮導這次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處理得很好,最起碼是給我的印象是這樣的。
《唐山》是這幾年來我看見過的第一次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中心主題的中國大片。通過一個家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變化,來表現(xiàn)唐山大地震震后32年給人們帶來的變化,很深刻的表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我覺得編劇很好的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聯(lián)系在了一起,用一個32年后的災難去撫平一個32年前的災難所留給一個家庭的傷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電影中,汶川地震中那對母女之間,特別是那位母親的取舍與不舍,很好的化解了女主角心中的傷。這以一種相當于情景還原的方式來化解一個誤會,是比任何的勸說或者是道歉更具有說服力。當女主角緊緊地抱住那位母親時,每個人都明白,一切都好起來了。
最后,在此為唐山大地震的罹難者表示哀悼,以此緬懷。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