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一般指國風(fēng)·魏風(fēng)·伐檀?!斗ヌ础芬辉姵鲎浴对娊?jīng)》,為《國風(fēng)·魏風(fēng)》的一首,是魏國的民歌,共3章,有27句,較多反映了社會中下層民眾對上層統(tǒng)治者的不滿,是一首嘲罵剝削者不勞而食的詩。
砍伐檀樹聲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邊啊,河水清清微波轉(zhuǎn)喲。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來不夜獵,為何見你庭院豬獾懸啊?那些老爺君子啊,不會白吃閑飯啊!
砍下檀樹做車輻啊,放在河邊堆一處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喲。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三百捆禾要獨取啊?不冬狩來不夜獵,為何見你庭院獸懸柱啊?那些老爺君子啊,不會白吃飽腹啊!
砍下檀樹做車輪啊,棵棵放倒河邊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紋啊。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三百捆禾要獨吞啊?不冬狩來不夜獵,為何見你庭院掛鵪鶉啊?那些老爺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葷啊!
全詩充滿了勞動者對統(tǒng)治者的諷刺和對社會現(xiàn)實不公的斥責(zé)。三章詩重疊,意思相同,按照詩人情感發(fā)展的脈絡(luò)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寫伐檀造車的艱苦勞動。頭兩句直敘其事,第三句轉(zhuǎn)到描寫抒情,這在《詩經(jīng)》中是少見的。
當(dāng)伐木者把親手砍下的檀樹運到河邊的時候,面對微波蕩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贊嘆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賞心悅目,也給這些伐木者帶來了暫時的輕松與歡愉,然而這只是剎那間的感受而已。
由于他們身負沉重壓迫與剝削的枷鎖,又很自然地從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動,聯(lián)想到自己成天從事繁重的勞動,沒有一點自由,從而激起了他們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著第二層便從眼下伐木造車想到還要替剝削者種莊稼和打獵,而這些收獲物卻全被占去,自己一無所有,愈想愈憤怒,愈無法壓抑,忍不住提出了嚴厲責(zé)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第三層承此,伐檀進一步揭露剝削者不勞而獲的寄生本質(zhì),巧妙地運用反語作結(jié):“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對剝削者冷嘲熱諷,點明了主題,抒發(fā)了蘊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此篇三章復(fù)沓,采用換韻反復(fù)詠嘆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達伐木者的反抗情緒,還在內(nèi)容上起到補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輻”“伐輪”部分,在點明了伐檀是為造車之用的同時,也暗示他們的勞動是無休止的。
另外伐檀各章獵物名稱的變換,也說明剝削者對獵取之物無論是獸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氣地據(jù)為己有,表現(xiàn)了他們的貪婪本性。伐檀全詩直抒胸臆,敘事中飽含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實感與揭露的力量。
另外伐檀的句式靈活多變,從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縱橫錯落,或直陳,或反諷,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發(fā),稱得上是最早的雜言詩的典型。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