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珍,出生后于公元1331年,現(xiàn)今湖北隨州隨縣人,是元朝末年起義軍領袖。在元至正十一年也后世1351年的時候,因為當時的元朝政治腐敗,民族分級等政策造成了極大的民怨,于是便爆發(fā)了元末農(nóng)民起義,明玉珍集結了千余人駐扎在青山,意圖尋找機會伺機起義。他在至正十三年(也有人說是至正十二年),參加了農(nóng)民領袖徐壽輝所領導的西系天完紅巾軍,在其中擔任了元帥的職位。之后也曾稱帝,但沒過多久便病逝了。明玉珍在元末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的時代,也曾想過一番大事業(yè),這從他在故鄉(xiāng)召集了千余人的兵馬就可以看出來。但是他知道現(xiàn)在召集的實力還不足以實現(xiàn)召集的目標,于是他便在不久之后加入了當時實力較大的西系天完紅巾軍,很快就憑借中自己的才能當上了元帥的職位。他在一次和元朝將領哈麻禿的作戰(zhàn)中右眼被射中,此后右眼便完全看不見了。明玉珍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應該是在1362年稱帝了。當時因為劉壽輝被他的部下陳友諒殺害,臣隨后自立帝,當時明玉珍并不想屈服于陳友諒,于是便與他斷交。隨后不久在部下劉楨等人的擁戴下稱帝,國號為大夏,定都重慶。明玉珍在皇帝之位上只做了四年,便因病去世了。享年三十六歲。死后他的兒子明升繼位。在三年之后,明升因為不肯向當時已經(jīng)接近統(tǒng)一全國的朱元璋投降,被朱元璋派兵消滅,大夏政權也隨即消亡。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有很多的皇帝在建立王朝之初的身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這里面最著名的應該是西漢的創(chuàng)立者劉邦和明朝的締造者朱元璋了。他們從一個一文不名的窮苦百姓,最終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登上了皇帝之位,一統(tǒng)天下,實現(xiàn)了故事和人們的終極理想。除了這兩個最著名的皇帝之外,也有一些人,雖然沒有做到一統(tǒng)中國,但是他們也曾經(jīng)占據(jù)過一方的土地,然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他們其實也可以被稱為皇帝。在這些人中,元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的領袖之一明玉珍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大夏國也于三年之后被朱元璋所消滅??v觀明玉珍的一生,他雖然只是做了一個偏安一隅的皇帝,而且在位時間也很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做過皇帝,因此說他不能算做皇帝是一個錯誤的看法。
和我國接壤,位于我國東北一帶的朝鮮半島上的國家——韓國,有一個非常有趣而神秘的現(xiàn)象:許多韓國人都會自稱自己的祖先是中國人,比如說姓孔的人會說自己是孔子的第幾代代子孫,姓邊的人會說自己其實自己的姓是中國某個皇帝所賜的等等。其中在十四世紀的時候曾經(jīng)在建立過大夏政權的皇帝明玉珍的后代——在韓國的“明氏大宗會”不僅找到了自己的祖根,而且每年都會看來到重慶大夏國明玉珍的陵墓睿陵祭拜先祖。明玉珍,生于1329南,卒于1366年,是元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軍的領袖之一,是現(xiàn)在的湖北隨州隨縣人。明玉珍原本姓“旻”,后來因為信仰明教而改姓為明。他在1361年7月于重慶稱隴蜀王,兩年之后在此稱帝,國號為“大夏”,年號”大統(tǒng)”,以重慶為都,設立了六卿等官職,分蜀地為八道,下設府、州、縣等地方機構。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五年之后,因病去世。之后他的兒子明升繼位,但是沒過多久就因為不肯向朱元璋投降而被朱元璋派兵消滅了。
根據(jù)《明史》記載,明玉珍的后代在明洪武五年也就是1372年遷往了高麗國也就是現(xiàn)在的朝鮮半島居住,至于他們遷往高麗之后生活得如何,史書上并沒有記載,我們也無從得知。明玉珍的后代在朝鮮半島生活了已經(jīng)有六百年了,期間涌現(xiàn)出了很多傳奇人物,比如近代的明籍世便是當時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著名英雄。在明玉珍的陵墓于1982年被發(fā)現(xiàn)之后,韓國的明氏后裔經(jīng)過多方努力,終于在1995年率領參拜團前來祭奠他們的祖先。此后幾乎是年年率團前來祭拜,在重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明玉珍在1331年的出生,是隨州人士,還曾經(jīng)是元末義軍領袖,在正十三年冬天的時候參加了徐壽輝所領導的西系天完紅巾軍,并擔任元帥一職。后來在至正二十年夏天的時候,陳友諒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很是不服,于是自稱為隴蜀王。之后,被擁立稱帝,國號為大夏,并定都在重慶。后來在1366年,明玉珍病故,由子明升繼位。那明玉珍的墓在哪里呢?根據(jù)歷史表明,明玉珍的墓是在重慶市江北區(qū)。歷史上的明玉珍墓又被稱為壑陵。在陵的背后靠近寶蓋,東邊靠近長江,南面瀕嘉陵。它所處的地理位置視野比較開闊,顯得很是壯觀。關于墓的形狀,它大致是一個形長方形式豎穴石坑。在坑的上面是一層泥沙石層,在它的下部則是原生砂巖層,巖石的質地比較堅硬。因為山勢比較傾斜,因此導致墓坑呈現(xiàn)出前淺后深的樣子,關于它的前壁高大約長2米,后壁的長高約是3.2米。
至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墓道,但是通過考古人員的說明,墓中的葬具都是完好的,槨用香榧木制成,具有耐腐蝕的特性,據(jù)說在出土時還伴有香氣。對于墓中的陪葬物品,除了多懷一只,銀錠字二枚之外,其余的都是衣物等絲織品,還曾出土一塊玄宮之碑,碑的形狀呈現(xiàn)八角形。在碑文正書中,共有文字1004個字。而這段碑文中的內容則詳細記錄了明玉珍從元末起兵到建立大夏政權的所有經(jīng)過??偟膩碚f,明玉珍墓,型制簡樸,規(guī)模并不是很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