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阿凡達的觀后感50字篇一在未來世界2145年,人類為了取得潘多拉星球的稀有資源,開啟了“阿凡達”計劃,前海軍隊員杰克奉命代替自我的哥哥參與到這項計劃中。杰克與自我的“阿凡達”成功鏈接后,在進行一次野外探測任務中與大家失散。在危險的叢林中,他遇到了一個叫“納蒂莉”的女納威人。納蒂莉救了杰克,并把他帶回到納威人的部落。
杰克為了完成計劃,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去接近納威人,練習奔跑,捕獵,并擁有了自我的坐騎,融入到了納威人的生活,取得了他們的信任。和諧相處,成為了他們的一員。
三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人類為了得到價值連城的資源,向納威人世世代代居住的部落發(fā)起了瘋狂的進攻。杰克想避免戰(zhàn)爭,竭力去阻止,卻遭到長官的處罰。杰克向納威人說明事情的真相,勸他們搬離自我的家園,以避免傷亡,卻遭到了納威人的誤解,沒有人相信他的話,把他當作了敵人。人類的瘋狂進攻,炸毀了納威人世世代代居住的.生命之樹,摧毀了他們的家園,這對納威人來說,是十分沉重的打擊。
為了拯救納威部落,杰克在幾位正義朋友的幫忙下,制服了“魅影”這只兇猛的飛禽,成為傳說中的“魅影騎士”,號召所有潘多拉星球上的納威部落,為了自我的家園,團結起來,與杰克并肩作戰(zhàn),抵御人類的進攻,保護靈魂樹。然而弓箭抵擋不了槍炮與導彈,納威軍團損失慘重。這時潘多拉星球的動物們也加入到反抗侵略的納威人的行列中,最終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貪婪的人類被杰克率領的納威人從潘多拉星球驅逐回地球。杰克從阿凡達成為了真正的納威人,保衛(wèi)了靈魂樹。
這部電影令我無比震撼,潘多拉星球美麗奇妙的景色令我流連忘返,是一部令人回味長久的科幻電影。整部影片充滿了驚悚,冒險,也給我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杰克成為納威人后生活得怎樣樣了?貪婪的人類退回到地球,是否會甘心失???會不會實行報復,卷土重來呢?潘多拉星球上的納威人會安居樂業(yè),幸福地生活嗎?
《阿凡達》這部電影告誡了我們:人類要與自然堅持和諧的生存狀態(tài),不要為了掠奪稀有的資源,發(fā)動戰(zhàn)爭而破壞環(huán)境。因為保護自然,其實就是在保護自我。
阿凡達的觀后感50字篇二《阿凡達》這部影片放了好一陣了,也沒能嘗個頭鮮兒,今日總算過了把癮。該片確實沒得說的,各方面做的都十分細致,比如片中的動植物都是對地球上的生物很多研究再經過精心組合移植到影片中的?,F代心理學認為,人不可能想象出沒有見過的東西,所以科幻片中的所有一切也只能按照地球上的生物作參照物加以拆卸再重新組合新的形象。在稍早一些的美國科幻片中,一些外星智慧生物往往很像地球上的昆蟲,給人感覺是太離奇了,而《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球上的動植物基本都能在地球的不一樣時期找到相對應的原型,這反而讓人覺得可信。那些宏大的場面中的每一個逼真的鏡頭如身臨其境沒有半點牽強,那種感受堪比你親身到過潘多拉星球。
美國電影向來不乏思想深刻的作品,只是有一個時期美國大片在追求高利潤的同時,好像除了最求逼真視覺效果很多投入資金制作大場面外,在思想資料上并沒有美國早期電影那種值得回味的資料,好在他們認識到了這一點,才使得今日的美國大片有了內涵和感官的雙重效果精品。一部電影是否能反映一個時代人們最關切的問題,甚至是人們尚無意識到的,但卻關系到每個人生活乃至生存的大事件是成功的關鍵。
該片以全新的視角對人性、生態(tài)、人與動物間的溝通做了詮釋。片中地球人對納美人領地進攻的場景幾乎就是當年歐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屠殺場面的再現,而最終地球人以失敗告終,這實際上也是對當年行為的反省,而片中的地球人中也有對占領納美人領地這一做法持反對態(tài)度的,甚至幫忙納美人反擊地球人。
美國的科幻片大多把焦點定在未來,來思考此刻到未來將會發(fā)生的事,把人類按目前的狀況發(fā)展下去將要出現的災難,以最鮮活震撼的場景呈此刻人們面前,這無可置疑地會在人們心中留下記憶。
美國多年來一向在打造科幻片,科幻片的各方面技術不斷成熟,美國科幻片的題材大多涉及人類對未來的憂患,這種憂患意識始終是科幻片的主題,把人類目前最需要關注的課題作為電影的核心,以電影藝術獨特的視覺效果來喚起人們的認同,應當是這些大片編劇的初衷。這種命題在極具震撼力的影片中反復出現,必然會成為廣大民眾的主流意識。并且這種灌輸是潛移默化的,它的效果要遠遠勝于說教式的宣傳。
《阿凡達》完全能夠說是無懈可擊,是后工業(yè)化時代的產物,能夠毫不夸張地說,這部電影將把電影的歷史分為兩截。它的成功必將引領世界電影在資料上把我們人類所困擾的問題以新的理解展此刻世人面前,而未來電影的視覺效果在與我們心智鏈接的同時,將把影片導演、編劇的期望深深地融入我們的思維中。
阿凡達的觀后感50字篇三《阿凡達》確實是一部好電影!導演卡梅倫確實是一位讓人敬仰的導演,不僅給我們呈上一幅天馬行空、美妙絕倫的畫卷,更以的人文情懷向我們展示了人性中那些深沉的、美麗的、偉大的東西。
劇情就不回顧了,看的人應該都知道,大部分人應該都看過。美妙的畫面自不必言,畫好者自有?,F在只想的說說那些綻放于影片中的情思奇葩。
先說說那深沉的東西。這是我的第一感覺。當大批所謂文明的地球人的向潘朵拉土著投射、火箭彈時,當大批占據絕對優(yōu)勢的地球人開著精良的裝甲車、飛機摧毀圣樹、大批原始森林時,當一批批土著奮力,但卻英勇倒下無力回天時,當神秘美麗的潘朵拉星球上焰火熊熊、禽飛獸竄時,我難過了!我擔心了!我了!這是啥嘛?——這不就是當年歐洲白人在美洲所的的再現嗎?可敬的納美人??!只好也只能用簡單落后的弓箭脆弱的制暴;同樣可敬的印第安人啊!或許你們還用到了長矛!可憐的納美人?。∧銈冎缓貌戎孽r血尋求圣樹的庇佑,繼續(xù)著悲壯;同樣可憐的印第安人啊!之上你們只有荒蕪到遙遠的西部。善良、可敬的土著啊!相信不是善良將你們推向家園破碎、種族的深淵的!、丑陋的入侵者啊!不信不會將你們投入到閻羅的諂笑下的?
就這樣悲劇的收尾顯然是不夠的,接下來巨大的落差讓人、特別是那些坐在貪欲塔塔尖還幻想救贖的人深思了。納美人得到了人類叛逆者——阿凡達(或杰克)的幫助,阿凡達與他們——每個圣母的寵兒儼然化為一體,迸發(fā)所有的智慧拼命一搏,集聚所有的能量奮力一擊,天驚地顫,扭轉。盡管勝的悲壯,可是尚在,還存??删矗?!可贊!而印第安人呢,他們的阿凡達在哪兒呢?沒有!被、被、被,短短幾年的急性屠者誰能統(tǒng)計個大概?文明所遮蓋下的慢性可否有始有終?俱無,殘喘??杀?!可憐!
再說說美麗的東西吧。納美人美啊——恪守一切原始天然心靈,真誠的待客,真摯的,還有比這更美的嗎?尤為要提的是女主之美,人類的善良、智慧、勇敢……。她都具備,稱她美之當之無愧。阿凡達的人性美也全然不會因為他的“”而絲毫有所折扣。為自己而來,也為人類而來,更可貴的是也為人類而去,也不僅為人類而去。敢想、敢做、敢為、敢不渝、敢為美而不屈,試想他不美誰美?他不稱之美誰還稱之美?同樣出色美的是那些充滿的科學家、飛行員,那些為納美人浴血奮戰(zhàn)的地球人。
偉大的東西在哪兒呢?在阿凡達或者在杰克的內心——他有一顆美麗而勇敢的心。在這顆美麗而勇敢的心的驅動下,偉大應運而生。
有評論說:世界的卡梅倫,的阿凡達。我倒是希望他們都屬于世界,都屬于人類,都在我們身邊。
阿凡達的觀后感50字篇四今天一天,兩場電影。上午《阿凡達》,晚上《孔子》。
之前,說過自己對《孔子》真的沒啥興趣,第一是古戲;第二是人物傳;第三看過一點片花,發(fā)哥的造型和戲外無厘頭,讓我覺得有點別扭。我還是喜歡他《賭神》里的酷勁、帥氣!
對于《阿凡達》,早就對它前段高漲的熱度追捧,印象深刻。又是第一次的3d效果,又是徹夜排隊的瘋狂,好奇心和期待,讓我們迫不及待。孩子們終于也考試結束了,趕緊湊上這個熱鬧。
今天上午,因為有些變化,櫻花把《阿凡達》換到了國泰的10點場。等湊到人數一同進入影院時,里面已經漆黑一片。幸好,坐下后,電影剛剛開始。戴上寬大的眼鏡,層層疊疊的前后立體感。看過一大半后的視覺效果,感覺還不如香港迪斯尼里的立體片,近在咫尺、觸手可及的真實還是稍微差點。不曉得imax版本是否更好?
3個小時后,走出影院的同伴都有點七顛八倒的,就連我家的寶貝兒子都說有點暈。奇怪了,就我,毫無感覺,一如既往的健步平穩(wěn)。
回家路上,問起兒子和心茹的觀后感,以及和《20xx》的比較。最后,我們三個一致認為,還是《20xx》好看。好像,《阿凡達》有點不著邊際的脫離現實感,很多時候,甚至覺得在看一部動畫片似的。也許,我們都是現代情結的人。
再說說晚上的《孔子》,和心茹一人捧一杯星巴克的焦糖瑪奇朵,拉著老公提早10分鐘進場。第三排的座位,很靠前,還好是最邊上的?;仡^看,還有一些空位。還沒開始前,就跟老公開玩笑,一會聽你呼嚕聲。因為,他也是對此類電影毫無興趣的人。
120分鐘里,居然,發(fā)現老公沒有瞌睡。盡管整部電影的節(jié)奏不是太快,之乎者也的臺詞也頗多,但總體感覺,倒不沒有特別的枯燥,甚至,沒有韓寒所評論的那么不堪。當然,特意安排周迅的那場,覺得有些牽強、搞笑。可老公認為,一部電影總得有些女色,否則,就少了看點。
事后想想,或許,讓我們可以接受《孔子》的,是電影里一些人生哲理的話語,“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至少能改變人的內心”——這是我印象最深也最有感觸的一句臺詞!
卻原來,執(zhí)著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竟然會如此顛沛流離、曲折坎坷。只能,一聲嘆息,聊以抒發(fā)!
晚上睡下時,想到博文里的經歷,忽然覺得,有些時真的不能事先“想當然”。
如果想得太好,期盼太多,真正接觸時,一旦有不足,勢必會覺得缺憾;如果之前希望不大,實際遇到時,倒也未必會有太多失望的感覺,甚至,還能發(fā)現出彩之處。
很多事,不要以自我的感官輕易定位它的好壞。不如,順其自然的,接受它給你的最真實的感受!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