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行進到距離單于城60里處,停下來安營扎寨。
陳湯命令部下在附近展開搜索,結(jié)果抓到了一名康居男子。很巧的是,這名叫開牟的男子,正是與陳湯簽訂秘密條約的康居貴族屠墨的舅舅。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開牟對郅支單于在康居國犯下的暴行也是深惡痛絕,他表示愿意為陳湯的大軍作向?qū)В⑶野阉赖膯斡诔堑姆佬l(wèi)情況一一向陳湯說明。
此時陳湯已對單于城的情況了如指掌,第二天,大軍再向單于城挺進30里,然后安營扎寨。
此時郅支單于已得到消息,中國軍隊竟然不遠萬里殺到康居,他大吃一驚,趕緊派人前往聯(lián)軍司令部,問道:“中國軍隊遠道而來,所為何事呢?”
陳湯對匈奴使者說:“你們單于不是曾上書,說居住在這個困厄之地很苦,愿意歸附強大的漢帝國,還要派兒子到中國嗎?我們皇帝聽說你們單于離開廣闊的匈奴故地,躲在這個偏遠的康居國受委屈,心里很是憐憫,便派西域都護將軍率軍來迎接單于以及單于的妻兒,怕驚嚇了其他人,所以軍隊不敢抵達城下?!?/p>
陳湯果然是外交奇才,明明是為誅殺郅支單于而來,但外交言辭仍然講得天花亂墜。
匈奴使者數(shù)次往返于單于城與聯(lián)軍司令部,給雙方的首領(lǐng)傳話。甘延壽與陳湯厲聲對匈奴使者喝道:“我等為單于遠道而來,到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匈奴的王侯大臣前來拜會將軍,接受皇帝的命令,單于作為東道主,卻沒有體現(xiàn)待客之道,不把我等放在眼里,這是何理?你回去告訴單于,我軍遠道而來,人與馬匹都極度勞累了,糧食也快吃完了,再拖下去,恐怕我們無法回去交差了,讓單于快與大臣好好商議商議,盡快給個答復(fù)?!?/p>
這是甘延壽與陳湯給郅支單于下的最后通牒。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此時,陳湯與甘延壽均還不知道漢使谷吉早被郅支單于殺死,但是郅支單于卻很心虛。半夜時分,他悄悄地溜出單于城,到了城外后,郅支單于望著茫茫天地,心中一片茫然,他想逃,可是要逃到哪啊?
逃到康居國的都城嗎?不行,他把康居王的女兒都殺死了,康居王一定恨透他了,更不必說康居的百姓對他也是恨之入骨,這一去不是送死嗎?
或者逃到西域的某個國家去避難?這更不行,西域各國都加入遠征軍行列了?;氐叫倥?自己的老弟呼韓邪單于正想要自己的腦袋呢!
郅支單于策馬在城外兜了一圈,發(fā)現(xiàn)無路可去,無可奈何地又回到城內(nèi),這時他一定體會到一個詞的含義:眾叛親離。眼下之計,唯有堅守此城,只要堅持到遠征聯(lián)軍部隊糧食耗盡,甘延壽與陳湯便會退兵了。這樣還不保險,必須要有援兵,在康居國內(nèi),還有一些貴族聽令于郅支單于,正好連夜去搬些救兵。
第二天,郅支單于并沒有開城投降。
甘延壽命令4萬大軍開進到距離單于城只有3里之處,就地構(gòu)筑兵營與防御工事,然后與陳湯登上小山丘,遙望單于城。
只見單于城由三道城墻所構(gòu)成,最里面一道墻是土墻,土墻外還有兩道木墻。城墻上懸掛滿五彩旗幟,迎風(fēng)飄揚。城墻上有數(shù)百名匈奴兵正在巡邏,城門下有一百多名騎兵往來于木墻與土墻之間,估計是在傳遞漢軍兵臨城下的消息。
在城門兩側(cè),還有百余名士兵正在操習(xí)“魚鱗陣”,還可以看到一個小頭目正在對士兵們講習(xí)戰(zhàn)法??磥碹ぶ斡谠缫炎骱米鲬?zhàn)的準備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關(guān)于陳湯這次著名的遠征,還有一個小插曲。
陳湯的兵團在單于城下發(fā)現(xiàn)匈奴軍隊演習(xí)“魚鱗陣”,這種陣法有點類似于羅馬軍團步兵方陣的“龜甲陣”,也就是以大盾牌將步兵方陣的上方及周圍防護得結(jié)結(jié)實實,像一只大烏龜殼一樣。而且單于城的外城采用“重木城”,這也是羅馬人的典型防御術(shù)。
為什么史書會記下單于城的士兵在操練“魚鱗陣”呢?要知道,《漢書》中對戰(zhàn)爭的記述一般是很簡略的,肯定是因為這種“魚鱗陣”引起了遠征軍官兵的興趣。遠征軍為什么會感興趣呢?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漢軍沒有見過這種陣法,所以印象深刻;二,匈奴人一直是以騎兵為主力,漢軍此前根本沒有聽說過匈奴有步兵,特別是匈奴步兵還操習(xí)這種陣法。
這不由讓我們產(chǎn)生了疑問:羅馬軍團何時到了西亞,并且成為了匈奴人的士兵呢?如果他們真的是羅馬軍團,那么在歷史上,羅馬與漢朝這兩個強大的帝國就真實地接觸過,由此就會讓我們產(chǎn)生濃厚的追問興趣:在戰(zhàn)爭上,到底誰又更勝一籌呢?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