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的陰陽: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山是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東升西落的太陽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而無法照射到山的北面,所以山南為陽,而山北為陰。
地理上的陰陽指的是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山是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東升西落的太陽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而無法照射到山的北面,所以山南為陽,而山北為陰。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tǒng)稱?!暗乩怼币辉~最早見于中國《易經(jīng)》。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guān)于地球形狀、大小有關(guān)的測量方法,或?qū)σ阎牡貐^(qū)和國家進行描述。
我國許多地名如“江陰”、“ 漢陽”、“ 華陰”、“ 衡陽”、“ 漢陽”、“ 漢陰”、“ 華陰”等,古詩文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山水陰陽位置的問題,像《愚公移山》“河陽之北”,“達于漢陰”等等,其實要理解好這些根源,涉及到古文化常識、地理知識。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我國的地理位置和太陽照射角度問題
中國位于北半球,國土大部分地處北回歸線23°26′N以北的中緯度地區(qū),北回歸線以南的只有云南、廣西、廣東和臺灣的局部,只有海南全部位于北回歸線以南,最北端和最南端跨緯度近50°,也就是說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太陽照射角度都是斜射。
我們都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時,南北“軸”是斜著繞太陽旋轉(zhuǎn)的。地球公轉(zhuǎn)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形成的黃赤交角約為23°26'。因此,能得到太陽直射的地方,太陽直射點到達的最北界線是23°26′N,即北回歸線;最南界線到23°26′S,即南回歸線,太陽直射點在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動,也就是說只有在這個區(qū)域內(nèi)才可以得到太陽的直射,直射的地方簡單平說就是站在地上是看不到自己人影的,斜射的地方是可以見到自己影子。
這樣我們對上面的地名位置就好理解了,河陽就是黃河的北岸,漢陰是漢水的南岸,華陰應(yīng)該是華山的北面,衡陽則是衡山的南面。
陰,陽,這里就是指山的陰面和陽面。
山怎么分別它的陰面和陽面呢?在中國的古代認為,在長江以北地區(qū)山南,水北為陽,反之山北,水南為陰。
為什么以長江為界?這是一個地理學的問題,其實現(xiàn)在劃分南北方不再以長江為界,而是以秦嶺淮河為界,而且這個界限,這幾年也在逐漸的向北推移。這是氣候變化的自然規(guī)律,這個是一個大的話題,今天在這里不能展開講。等大家以后學習一點地理知識之后,咱們可以系統(tǒng)的討論這個問題,很有趣的。
這里我們只講山的陰陽,山的陰面就是山的北坡,大家會發(fā)現(xiàn)很多山的北坡,都是相對南坡來說,是比較陡峭的,植被也相對稀少,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冷空氣大多來自于北方,山的北坡的巖石承受了更多的冷空氣,巖石的質(zhì)地會變得更加脆弱。當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與北方的冷空氣在山頂交匯之后,往往容易形成降水,很多時候山下沒有下雨,可是山上一直陰雨連綿,或者是霧氣繚繞就是這個原因。
當山頂?shù)慕邓蛳铝鲃拥臅r候,會更多的流向巖石質(zhì)地比較疏松,地勢比較陡峭的北坡。這就是本來因為巖石質(zhì)地疏松而容易脫落的北坡,變得更加陡峭。而且受冷空氣的影響,植被也比較稀疏。
中國的古人觀察天地,動植物的變化而決定對陰陽的判斷。
自然,植被較為稀疏,地勢較為陡峭的北坡,就認為是山的陰面。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