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時期的劉備好像他走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老百姓都是愛戴他的,雖然劉備是主公,但是有的時候他已經落難了,但是還是會以我是主公的姿態(tài)自居,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tài)度了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啊!
一般來說,投靠到別人的帳下,很快就會被同化,成為別人的下屬。這時候,從屬關系已定,聽候別人的命令和調遣也就是必須的了。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那就是三國時期的劉備。為什么會這樣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劉備的身份特殊,名望很高。
劉備早期也當過幾次縣令之類的小官,在任上,他愛民如子,獲得廣大百姓的好評,積累了一定的聲望。
但是,劉備素有大志,以匡扶漢室,一統(tǒng)中原,救天下黎民于水火為己任,數(shù)次辭官,帶著關羽、張飛四處尋找機會。
在討伐董卓的戰(zhàn)爭中,劉備親自上陣,導演了一場“三英戰(zhàn)呂布”的好戲,從此名氣就更大了。
對外,劉備自稱是漢室后裔,中山靖王之后,這可是一塊不得了的虎皮。
要知道,古代人最講究正統(tǒng)和名份大義,占住了這一點,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關羽和張飛也是看中了劉備的身世才投靠在他麾下的,還留下了“桃園結義“的千古美談。
后來,漢獻帝想借助劉備的力量為外援,大力栽培劉備,正式認他為皇叔,并且詔告天下。
從此以后,劉備的名望達到了新的頂峰,為他招攬到更多的人才,其中,就包括諸葛亮。
你說,一個頂著“漢室宗親,大漢皇叔”身份的人,你敢把他招為手下呼來喝去嗎?這可是大不敬啊,要被天下人口誅筆伐的。
所以,劉備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雖然混得不太好,還投靠過老同學公孫瓚。但是都能保留獨立的編制,沒有被吞并。
至于那些沒什么名份的小軍閥,當然就沒那么好運了。
2.劉備有一定的實力。
創(chuàng)業(yè)初期,劉備雖然兵少、馬缺、地盤小,但是手下的大將厲害啊。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那年代,只要你有錢有糧,根本不愁招不到兵。但是大將就不一樣了,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貨。
幸運的是,劉備的兩個結拜兄弟關羽、張飛,都是千金難求的萬人敵。
咱就說關羽,從溫酒斬華雄,到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所向披靡無人可擋。
再說張飛,一人于呂布大戰(zhàn)一百回合不分勝負,喝斷長板坡,嚇死曹軍大將,也是當世少有的好漢。
你說劉備有這兩個死忠分子輔佐,誰敢輕易打他的主意。
3.劉備的機遇好。
俗話說,來得早,不如來的巧,劉備的運氣就是那么好。
正在劉備四處碰壁的時候,陶謙病危了,臨終前還把徐州讓給了素有賢名的劉備。
從天而降的大餡餅砸到了劉備的頭上,一下就把他砸蒙了。
不久,袁術派大將紀靈來攻徐州,劉備只好向呂布求助。
呂布倒是來了,可是呂布和袁術也是親家啊,他雙方都不想得罪,就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命人把自己的方天畫戟插在150步外的轅門外。
然后對雙方說:“我射一箭,要是射中了戟,你們雙方就要給我面子,就此罷兵;要是射不中,你們繼續(xù)掐,我就不管了”。
結果一箭正中戟上小月牙,紀靈一看,呂布太厲害了,自己肯定是打不過啊,何況還有劉備呢。于是,只好撤兵走了,這就是轅門射戟的故事。
后來,曹操為了拉攏劉備,以朝廷的名義任命劉備為鎮(zhèn)東將軍,封宜城亭侯,之后又被任命為左將軍,一下就把劉備的軍閥身份給洗白了。
從此以后,劉備的人生就象是開了掛一樣,一路順風,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經過君臣上下的共同努力,終于建立了蜀漢政權。
4.劉備待人真誠,臉皮也夠厚。
劉備一生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從不灰心喪氣。雖然,他投奔過的人不少,也做了不少傻事,卻從不以此為恥。
劉備還是個有原則的人,從來不打自己投奔對象的主意,而是憑借超凡的個人魅力,使一個又一個的英雄豪杰折服在他的腳下。
關羽、張飛自不必說,趙云投靠劉備后也是盡心盡力,單騎救主殺得七進七出。
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自從被劉備的三顧之情折服后,終生為蜀漢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劉備胸懷天下,不論投奔何人,都刻意保持著盟友而非部屬的身份。
我是來投奔你的沒錯,但我是漢室宗親,大漢皇叔啊,我是來聯(lián)絡盟友的,不是來當馬仔的。
我來找你是看你還不錯,可以作為共同匡扶漢室的盟友,而不是到你這兒來打醬油混工分的,更不是來你這蹭吃蹭喝的,有什么事,盡管交給我來辦。
辦事總得要錢要人吧,我人手不夠啊,你說咋辦?我這大將倒是有兩員,就不跟你借了,要不就先在借點糧草和毛毛兵吧。
一來二去,一不小心借了偌大一個荊州,一輩子也沒還。
從劉備的發(fā)跡史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不但要有名望,還要有實力,更要拉得下臉皮。這樣,在機遇到來的時候才能抓住機遇,實現(xiàn)人生的飛躍。
該出手時就出手啊,風風火火闖九州啊。
劉備生于亂世,起于微末,卻胸懷大志,從不自棄。踏踏實實做事,積累聲望,四處尋找一展抱負的機會。
他深知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緊緊地把關羽、張飛團結在身邊,利用“漢室宗親,大漢皇叔”的名頭,大搞品牌效應,終于打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而于謙、劉表、諸葛亮等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劉備即使寄人籬下,也能自強不息,能夠以“主公”的姿態(tài)獨立,從不依附于人,這是多少人望塵莫及的。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容解讀,請關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容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