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馬謖丟街亭這件事情其實大家也清楚的,這個馬謖真的是讓人大失所望啊,諸葛亮也有點眼瞎的感覺了,那么我們不看宏觀的東西我們看看比較細(xì)致的分析,那就是諸葛亮派遣了馬謖去守街亭的時候,馬謖當(dāng)時的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他為什么非不聽話,非要上山舍水呢?下面就跟隨來分析!
馬謖其實是馬良的弟弟,他們哥兩從小就受教育程度比較高,所以當(dāng)然也是才氣逼人了,劉備入蜀之后他們就跟隨了劉備,馬謖做到了太守,真的是青年才俊啊。
本來在國內(nèi)搞搞政治安撫安撫民心,為老百姓做做服務(wù)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他也做得不錯,但是這個人卻有一顆上戰(zhàn)場的心,非常的喜歡軍事謀略,因為喜歡所以他本就是對軍事方面的書籍狩獵非常的深,所以和一般人說到軍事上面的事情的時候,那他就是高談闊論了,各種情況都能引進(jìn)論據(jù)的,在諸葛亮南征的時候七擒孟獲馬謖的建議就起到了非常大的左右,所以諸葛亮對這個人是真的喜愛了。
但是再說到劉備對于馬謖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樣的了,劉備表示馬謖看起來厲害,其實真的是言語上的,實力不行,只能當(dāng)一般人用,不能大用,這就是劉備的獨到之處吧。
最后再看看馬謖為什么非要自己瞎干。首先馬謖這樣的人在軍中做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也是綽綽有余的,但是如果真讓他上戰(zhàn)場做一些大的決斷事情,那就會顯得十分的尷尬了,他真的不能獨當(dāng)一面了。再守街亭的時候諸葛亮交代了又交代,讓馬謖把部隊部署在山路上,但是到了地方之后,馬謖非要把部隊部署在南山上,原理水道,當(dāng)時的先鋒王雙就問了這是為什么呀?馬謖表示在《孫子·九地》中有這樣一句話叫:“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嗯,翻譯過來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但是當(dāng)時馬稷就完全曲解了孫子的意思,馬稷表示如果魏兵斷了蜀兵的汲水,那么蜀兵這樣的情況就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這樣的士兵就可以以一擋百了,看到這里想必大家也都笑了吧,真的是有趣的很啊,竟然這樣去理解《孫子兵法》小編也是第一次見到了。
所以最后的情況大家也看到了,敵軍果然是切斷了水源,但是自己這邊的士兵卻沒有出現(xiàn)以一擋百的情況,而且軍心渙散,戰(zhàn)斗力毫無,最后要不王雙只怕是家都回不了吧。
最后我們再總結(jié)一下,馬稷為什么要這樣做,其實就是讀書讀傻了唄,完全就看實際情況去做決定,書上怎么說的,他不加以理解就去照搬了,這不就是死讀書的情況了,書上的《孫子兵法》和你馬稷理解的意思真的不一樣啊,生搬硬套啊,紙上談兵啊,你不僅僅毀的諸葛亮,你還毀了北伐和蜀國啊。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nèi)容解讀,請關(guān)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