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前制定諸葛亮和李嚴擔當托孤大臣,而且把兵權交到了李嚴手上。劉備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難道是怕諸葛亮手握兵權導致權力太大會威脅到劉禪嗎。實際上不管劉備把兵權給誰,諸葛亮都會是最后的實際掌權者,畢竟諸葛亮的資歷和威望都要比李嚴高,這也是劉備沒辦法的事情。雖然劉備口頭上對諸葛亮放100個心,但自己的基業(yè)肯定也不想入了別人口袋,皇帝臨死前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江山。
建興四年(226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北伐,想把李嚴調到漢中來,讓他鎮(zhèn)守漢中,自己放心前往北伐。但是李嚴百般推脫,還是只想呆在原地(江州),并且還讓諸葛亮把當地五個郡劃出來組成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以至于這件事,連當時的尚書令陳震都說他“腹中有鱗甲”。
李嚴對劉備很忠誠。李嚴本來是劉璋的人,當是劉璋派李嚴去抵御劉備,可是李嚴卻率部投奔了劉備,自此死心塌地跟隨劉備。劉備要選一個忠誠的人來輔佐劉禪,在關羽張飛包括法正都先后去世的情況下,李嚴是第一選擇。
李嚴本人也頗具政治軍事才干,也是與法正他們最早投靠劉備的一批人之一,不僅參與法正諸葛亮等制定《蜀科》的五人小組,在鎮(zhèn)壓民間起事方面也很有才干。擔任犍為太守時更是治理有方,深得吏民擁戴。而其人又性情孤傲,難以與人相處。讓他與諸葛亮同時接受顧命,正是相互牽制之計。
李嚴留鎮(zhèn)永安,在吳蜀沒有修好之前,是防范孫權的最前線,李嚴的地位相當于總督蜀漢內外軍事,兼東部戰(zhàn)區(qū)司令,手里握著除漢中魏延兵團以外的全部蜀漢軍隊,同時他還是蜀漢的尚書令,我看到有人說“錄尚書事”比尚書令管的事還多,實在不敢茍同。
劉備對諸葛亮放心不下,為預防諸葛亮大權獨攬。故而讓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以互相制衡。那么,劉備臨終之際,對諸葛亮所言“如其(劉禪)不才,君可自取”,不但不感人肺腑,反而令人不寒而栗。試想,劉備連“槍桿子"都交給了另外一位輔政大臣了,還讓諸葛亮自立為巴蜀之主?這不是詔令李嚴,如果諸葛亮謀逆,就“斃”了諸葛亮嘛?
劉備這時雖然信任了諸葛亮,但還是有點不放心,把自己的兒子魯王劉永叫過來,表面是說讓他們兄弟要以父親的禮儀對待諸葛亮,跟諸葛亮好好合作。其實,也是讓劉永作為見證人,監(jiān)督好諸葛亮。
而諸葛亮呢,托孤之后的官職并沒有太大變化,還是“亮為丞相,錄尚書事”?!颁浬袝隆?,這個官職可比“尚書令”的實權大多了,一般是權臣的加官?!?/p>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容解讀,請關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