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當皇帝成立蜀漢的理由是為了延續(xù)漢朝的血脈,但實際上劉備并不算漢室的人,他那八輩子之前的漢室關(guān)系也沒人能證明,而且劉備稱帝也沒那么順利。雖然大部分的老臣都支持劉備,但也有幾位功臣勸劉備不能稱帝最后他們的下場也是比較慘。劉備不是以仁義著稱么?為什么還要為難他們,而且當時朝中支持者比反對的人多,劉備當皇帝已經(jīng)算是板上釘釘了,難道劉備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嗎?其實只要把能當皇帝的機會擺在你面前,相信任何人都不會拒絕,特別是在東漢末年的特殊時期,而且對于劉備這種底層出身的人來說,誘惑力簡直太大。
曹操的信條是“寧要我付天下人,也休要天下人負我”,這種氣勢就注定了曹操是要做大事的人。而劉備則比較正統(tǒng),打出了“克復中原,匡扶漢室”的口號,一下子就站在了制高點上。其實劉備還是挺有能力的,草根出身最后竟然能稱王稱帝,和曹操、孫權(quán)平起平坐,也算是為祖爭光了。不過早期的劉備過的也并不順利,經(jīng)常顛沛流離,還拋棄妻子。但他的品行總體來說還是好的,起碼沒有像曹操那樣動不動就施已暴行。不過劉備在稱帝前夕還是施展了帝王之術(shù),鏟除了一些反對自己的人。
劉備在自封漢中王后,因為曹丕篡權(quán)稱帝滅漢建魏,所以劉備要延續(xù)漢朝的血脈所以想要稱帝。當然劉備的這個心思被諸葛亮所洞察,之后諸葛亮就多次暗示劉備可以自行稱帝,建立蜀漢政權(quán)。不過因為關(guān)羽敗走麥城,劉備稱帝的事情還拖了一年,而且當時劉備陣中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只是支持的人會更多一些。雖然劉備脾氣算比較好,也能聽進不同的建議,但是像稱帝這種事情很顯然大臣們會是比較小心謹慎,君主的脾氣最好不要去揣摩,脾氣再好也有爆發(fā)的一天。
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劉備的是費詩,費詩是劉備的降將,得知劉備樣稱帝以后費詩馬上提出了反對,認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快點穩(wěn)定局勢而不是稱帝,結(jié)果劉備直接貶謫他,讓他失去了發(fā)言權(quán)。第二位是雍茂,雍茂算是蜀漢重臣了,但是在敏感時期建議劉備去吸收更多的天下英才,以此擴大軍中實力。劉備以為雍茂是要反他,一氣之下便把雍茂給殺了。最后一位大家應該聽說過,就是劉巴。劉巴行為比較謹慎,他裝作支持劉備,但也因此做了很多違心事,最后受到了內(nèi)心的譴責在郁悶痛苦中死亡。
其實劉備稱帝早就是計劃之一,劉備剛出道時的身份,就已經(jīng)為他日后稱帝鋪好了臺階,至于說最后能不能當上帝王就看命了。結(jié)果劉備還真做到了天子之位,而且身邊的老臣們也都非常支持劉備,劉備能稱帝他們的職位也會上升。當然在歷史上,沒有一個帝王會放過阻止他稱帝的人,包括仁叔劉玄德。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nèi)容解讀,請關(guān)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