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西漢的滅亡其實很多人都說是和漢宣帝劉詢有著莫大的關系的,但是其實大家仔細的想想分析分析的話,好像也是有一點的道理了,因為他上臺之后就開始重用宦官了,大家也知道的宦官干政其實就是很明顯的西漢滅亡的原因了,所以這其中到底有著什么樣的故事,下面就跟隨小編來揭秘分析看看!
這個說法顯然不能成立,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的中興之主,而西漢的衰落是他去世之后的事情了,是從他的兒子漢元帝劉奭在位時期開始的,跟劉詢基本沒啥關系??v觀西漢200余年,外戚干政情況一直都存在,而導致西漢滅亡的正是外戚王莽的崛起。如果說劉詢有責任,那就是不該把皇位傳給劉奭,更不該選王政君為兒媳婦。
西漢在漢宣帝劉詢手中達到鼎盛
在元平元年(前74年)劉賀被廢后,霍光等大臣擁戴尚在民間的劉詢?yōu)榈?。劉詢由于常年生活在民間,因此對于百姓疾苦和吏治情況極為了解,這也對他親政后采取的措施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
漢宣帝劉詢繼位后,朝政幾乎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因此當霍光假惺惺的表示要還政于君時,漢宣帝相斗沒想就回絕了,并明確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賞霍光的才能。從而穩(wěn)住以霍光為首的霍氏集團,消除霍光的猜忌和疑心,坐穩(wěn)了皇位,直到霍光去世之后,劉詢這才以雷霆之勢剿滅霍氏集團,將權力重新收歸皇帝。
而在漢宣帝親政時期,他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賢臣循吏輩出,例如著名的麒麟閣十一功臣。由于他極為了解民間疾苦,于是劉詢繼位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并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對外更是聯(lián)合烏孫大破匈奴,致使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同時平定西羌,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
可以說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縣君,他在位期間,西漢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jīng)濟繁榮、四夷賓服,西漢在其治理下達到鼎盛,史稱“孝宣中興”。
西漢衰落是在劉詢?nèi)ナ乐?/p>
黃龍元年(前49年)十二月,劉詢因病崩于未央宮,其長子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而西漢的衰落正是從漢元帝開始的。
史書記載漢元帝劉奭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其實說白了就是“懦弱無能”。也正是劉奭在位期間,由于他寵信宦官,到至皇權開始式微,朝政混亂不堪,民間土地兼并現(xiàn)象開始盛行,中央集權逐漸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西漢在短期興盛后迅速走向了衰弱。
而在漢元帝去世之后,繼位的漢成帝劉驁又沉迷于溫柔鄉(xiāng),導致太后王政君的王氏外戚迅速崛起,自王鳳之后,西漢的大司馬大將軍一職開始全部由王氏子侄擔任,導致西漢滅亡的王莽正是從此刻開始崛起的。
漢成帝去世之后,太子劉欣即位,是為漢哀帝。太后趙飛燕大肆排擠王氏,將漢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宮禁,大司馬王莽見大勢已去,于是向太皇太后王氏建議暫時退讓,王莽也因此回到新野新鄉(xiāng)封國。
然而由于漢哀帝不事政綱,甚至以“斷袖之癖”中的另一位主角,年僅二十二歲的董賢為大司馬輔政,導致漢朝徹底進入衰弱期。
在漢哀帝死后,王氏重新崛起,王莽也從此開始逐漸干預并最終徹底掌握朝政,最后殺孝平皇帝劉衎、廢“孺子”劉嬰,于9年1月10日正式稱帝,改漢為新,西漢亡。
綜上所述,西漢的滅亡其實和漢宣帝劉詢的關系不大,如果非要說他有責任,那就是不應該將皇位傳給劉奭,也不該讓劉奭取王政君為妻。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nèi)容解讀,請關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