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三足鼎立,蜀漢卻是最先被滅掉的國家,很多人都認為,正是因為“樂不思蜀”的劉禪,胸無大志,不會治理國家,不管是誰來輔佐最終都會亡國。但實際上,壓死駱駝的絕不僅僅只有一根稻草,造成蜀漢滅亡的真實原因和真實人物另有其人,劉禪,說起來不過時在給這個人背黑鍋罷了。那么,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至于成語叫做樂不思蜀,這句成語流傳了千年,專門用來諷刺那一些沒有抱負,只知道玩樂的紈绔子弟,而這句成語的出處就是蜀漢的第二任皇帝劉禪,尤長靖是第二個皇帝,也是蜀漢最后一任皇帝。
蜀漢與秦朝還有隋朝一樣,都是自二世而亡,同時,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擁有第一任,非常雄才大略的君主,若是沒有兩把刷子,他們的父親也不可能白手起家,將這樣一個輝煌的王朝建立起來,劉禪一生無所作為,后來被魏國抓走之后,他居然還只知享樂,很多人對其痛心疾首,于是就有了樂不思蜀。
其實回顧三國,劉禪固然有錯,但他其實是背了黑鍋的,真正關鍵的應該是另一個人,這個人是諸葛亮的弟子,他叫做姜維,姜維原本是魏國人,并且在外國的天水郡當了一個小將軍,后來諸葛亮一次北伐,攻破了天水三郡,姜維也隨之投降了蜀漢,諸葛亮非常賞識姜維這個人,于是將他收為弟子,并且將自己的一些軍事謀略都盡數(shù)傳給了姜維。
姜維這個人雖然自身的才能還不錯,但是在用人方面,他太過在乎那一些比較虛無縹緲的小細節(jié),又或者說諸葛亮這個人太少,就太傳統(tǒng)了,唐太宗之所以能開創(chuàng)大唐盛世,這是因為他用人不拘一格,在亂世之中,并沒有這么多盡善盡美的天縱之才可得,而一旦自己得到天縱之才。
那么千萬不要去關注他的人品什么的,而是要物盡其才,只要君主有足夠強的把控力能夠制約臣子,那么必然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掃平天下四方,唐太宗做到了,他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而曹操跟唐太宗李世民是同樣的一種人,但曹操失敗了,又或者是曹操去的太早,所以才導致司馬懿篡了權。
姜維雖然有幾分謀略,又讀過兵書,但終歸還并不是那種天縱之才,后期他的戰(zhàn)略大多是模仿了自己的先師諸葛亮,這其實就是將為膽小怕事的一個說明,姜維不敢嘗試新東西,擔心做錯了之后自己會背鍋,是為將者之大忌,兩軍對陣只在瞬息之間,如若沒有陣前判斷敵方能力,并且臨機應變的手段,那么這個元帥也許不會遭受到太大損失,卻永遠無法打勝仗。
東漢是因宦官亂政而亡的,所以諸葛亮生前一直都反對宦官,姜維也效仿了諸葛亮,不過他這算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他不僅沒有成功鏟除宦官,還被宦官給得罪了,為了防止被宦官報復,姜維率領大軍,隨便找了一個借口,離開了都城。
此時正好有魏國的軍隊進犯,鄧艾等人雙管齊下,姜維立刻上奏劉禪請求出兵,不過那個他得罪了的宦官卻將這份奏折給攔下,這導致姜維一直沒有得到回復,都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而姜維依然還是怕了背鍋,于是他一直都沒有出兵,這才導致自己錯過了出兵最佳時機,于是蜀國大軍被早已占得優(yōu)勢的魏軍一觸即滅。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nèi)容解讀,請關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