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豐臣秀吉很多網(wǎng)友都知道這個人其實也還是挺厲害的,當時他們也是一種在想著辦法的打大明朝的注意,表示要滅掉大明朝,有的網(wǎng)友說了難道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他有什么實力啊?下面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揭秘分析看看吧!
豐臣秀吉之所以發(fā)動侵朝戰(zhàn)爭,叫囂以朝鮮為跳板,滅掉明國固然是其狂妄的性格因素使然,但并不能就此認定他一定自信滿滿地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這其中還有其他原因的作用。
古代日本雖然有上千年學習中國的歷史,但其實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tài)并不完全一樣:中國古代是皇權獨尊,一個人無論出身高貴與否,如果受寵于皇權就有可能像韋小寶那樣平步青云,事實上中國的科舉制本身就是中國皇帝提拔寒門士子打擊貴族勢力鞏固中央集權的方式之一,所以在中國雖然存在貧富分化現(xiàn)象,但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老話“英雄不問出處”;日本在這方面和中國截然相反——古代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不存在像中國的科舉制這這種供寒門子弟晉升的渠道,當時的日本說白了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來會打洞,偏偏豐臣秀吉是一個例外——以一介布衣平民躍升眾多的諸侯貴族之上,他幾乎就是日本版的朱元璋,考慮到日本森嚴的等級制他的成功上位其實比朱元璋還難。
正因為如此,豐臣秀吉在早年打天下的過程中內(nèi)心其實一直潛藏著深深的自卑感,當他成功上位后這種自卑感依然存在,只不過更多的是以一種盲目自大的外在形式表現(xiàn)出來。正是在這種自卑感驅使下豐臣秀吉認定自己必須做出一番前無古人的豐功偉業(yè)才能真正壓服那些表面上歸順自己其實內(nèi)心對自己鄙視不已的諸侯貴族們,況且豐臣秀吉的天下是自己打下來的,而不是像諸侯貴族一樣繼承自祖先,這固然說明其能力過人,當秀吉故去后沒有貴族血統(tǒng)的豐臣家族又憑什么繼承秀吉打下的江山呢?恐怕要在日本這樣等級森嚴的國家立足都難。在秀吉看來:雖然自己以一介布衣平民統(tǒng)一日本執(zhí)掌大權已是一番偉業(yè),但畢竟之前也有人做過,算不得曠古爍今前無古人的豐功偉業(yè),憑自己統(tǒng)一日本的功業(yè)足以在自己有生之年壓服諸侯貴族,但自己死后他們不會聽命于豐臣家族。
豐臣秀吉身處的日本戰(zhàn)國時代正趕上世界范圍內(nèi)的大航海時代,秀吉自己獨立打天下之前的舊主公織田信長和西洋傳教士多有來往,也許就是這時秀吉知道了在日本之外原來還有著廣袤的世界,于是一個充滿野心的計劃在他的心中漸漸醞釀:征服朝鮮并以之為跳板入侵中國,然后南下征服南洋、印度,這個計劃奠定了日本之后兩百余年侵略東亞大陸的整體基調(diào)。在秀吉看來:憑借如此前無古人的豐功偉業(yè)別說壓服諸侯貴族,就算是改變?nèi)毡镜燃壣瓏赖馁F族分封體制,構建以豐臣家族為核心的中央集權也未嘗不可。
當然秀吉能以一介布衣平民的身份統(tǒng)一日本必有其過人之處,在發(fā)動戰(zhàn)爭前他也并非沒衡量過雙方的實力對比,不過此時秀吉對自己統(tǒng)一日本的功業(yè)沾沾自喜已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于是他把自身的優(yōu)勢和對方的劣勢無限放大,而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劣勢和對方的優(yōu)勢。在他眼中看來:日本無論疆域、人口都比朝鮮大上幾乎一倍,況且朝鮮承平兩百余年,一向是個文弱國家,而日本剛從戰(zhàn)國亂世走出,積累了豐富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當然一旦開戰(zhàn),明朝有可能會支援朝鮮,這點豐臣秀吉也估計到了,但在他看來:明朝只是外強中干——為應對北方的蒙古、女真部落和東南沿海的倭寇勢力已經(jīng)疲于奔命,此時寧夏和貴州播州的土司勢力也正密謀反叛,緬甸也屢屢騷擾云南邊境,這些問題確實都客觀存在,但在豐臣秀吉眼中都被無限放大,因此他認為:明朝無力干預朝鮮戰(zhàn)事。
最后豐臣秀吉其實是做了幾手準備的:如果能順利征服朝鮮并以之為跳板征服明朝最好不過;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與明朝議和瓜分朝鮮也不是不行;如果連朝鮮都拿不下也沒事,畢竟豐臣秀吉只是通過對諸侯貴族的強勢壓服從形式上完成了日本的統(tǒng)一,各路諸侯貴族都有自家的軍隊,如今正好調(diào)他們?nèi)コr戰(zhàn)場當炮灰,打贏了就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征服朝鮮、明朝;打敗了就趁機削弱國內(nèi)諸侯貴族的勢力,鞏固豐臣家族的統(tǒng)治。這樣看來對豐臣家族而言怎么著都不虧,可惜豐臣秀吉看似完美無缺的計劃千算萬算漏掉了德川家康,最后正是這位被漏算的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死后篡奪了豐臣家的江山。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nèi)容解讀,請關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