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周,本屆高三畢業(yè)生將迎來他們學(xué)生生涯中的一件大事――高考。為了備戰(zhàn)高考,在此之前,本市各區(qū)縣分別組織了“一模”和“二?!笨荚嚒DM高考有三個作用:實戰(zhàn)模擬定心、志愿排名定位、查漏補缺拔高?!爸袑W(xué)作文”將連續(xù)刊載幾期不同區(qū)縣“一模”和“二?!笨荚嚨膬?yōu)秀作文,一展本屆高三學(xué)子文采,為高考作文“暖身”。 順義區(qū)“一?!弊魑念}: 周末,老師帶著學(xué)生來到田間,放眼望去,只見尚未成熟的谷穗向上筆直地挺立著,已經(jīng)成熟的谷穗?yún)s沉沉地低垂著…… 望著谷穗的不同姿態(tài),老師說:“同學(xué)們,這谷穗,其實也在向我們講述生活的道理啊!” 面對谷穗,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九十九度青春◎牛欄山一中高三(21)班蘇浩天 從歲月的古井中汲一盞清泉,用時光細細烘焙,在沸騰的前一刻將之取下,得到,一盞九十九度的青春。――題記 風(fēng)起處,仿佛看到苗田輕輕蕩漾。時而,只是微露嫩芽;恍惚間又已青蔥;不知不覺已近成熟,筆直而立,微露鋒芒;眨眼間又已成熟,十分飽滿卻褪去青澀與鋒芒,謙遜地低著頭,等待收獲。 風(fēng)逝云散,我隱約讀出了人生。人又何嘗不比谷子。初生時,脆弱而可人;少年時,頑皮且笑鬧;正適青春,青澀卻有濟世宏圖,大現(xiàn)鋒芒;待到成熟后,如完美一般,厚重、沉穩(wěn)、謙遜、奉獻,就像那低著頭的谷穗。 如果讓大家評判這人生不同階段,想必大家都會青睞完美的成熟。而我,獨愛九十九度的青春,略有不成熟,略有輕狂。 像一顆未熟的青蘋果,九十九度的青春是差一步的青澀。雖已褪去了孩子的稚氣,青年們總還有些天真。相比成熟之人的厚德、隱忍,他們的頭總是高抬著,如谷穗直刺蒼穹。他們不茍同沉默是金,也不屑于明哲保身,他們敢于對不贊同的事說不,他們勇于對黑暗說不,五四運動,率先喊出“還我青島”的不是學(xué)生么?率先吼出“打倒賣國賊”的不是學(xué)生么?面對反動政府的打擊,面對軍警的槍棍,面對高壓水槍仍不逃避,不畏懼的,不正是我們青澀的青年么?敢于向畸形的時代喊出“我不相信”的,不也是青澀的青年么?他們不成熟,但他們敢于怒吼,他們也許不夠隱忍,因此他們嫉惡如仇。 像一尾倔強不肯向寒風(fēng)屈服的燕尾蝶,九十九度的青春是差一度的倔強。青春的倔強在于拼搏不止,絕不服輸。沒有縛人手腳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沒有亂人心緒的顧慮與負擔。青春仿佛一支催化劑,讓我們不斷拼搏,不會止步。 九十九度的青春還是希望,是張狂。因為不成熟,我們可以高抬起頭。我們可以拼搏,去奮斗,去邁向我們的前方。 因為差一度的成熟,我們始終會笑對黑暗,抱著光明的希望。將成熟與穩(wěn)重留給明日,我們要現(xiàn)在享受九十九度青春的張揚、輕狂、青澀、倔強。 風(fēng)起處,成熟的谷穗仍謙遜地低著頭。而差一度成熟的谷穗?yún)s直刺蒼穹,輕狂卻筆直! 點評:從《九十九度青春》這一文題就可以看出本文作者的詩情畫意與浪漫情懷。然而行文中又不乏感性與理性的完美交織,張揚、青澀、倔強、輕狂的執(zhí)拗躍然紙上;排比、舉例、連串的反問亦將較強的說理能力展露無余。可以說,本文緊扣話題展開,說理充分有力,表達準確到位,情感真摯飽滿,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牛欄山一中語文老師王春晶) 桃李不言
◎牛欄山一中高三(21)班郭博涵 微風(fēng)漾波,谷穗輕晃,當那金燦燦的成熟谷穗隨風(fēng)和唱著豐收的快樂,當那青澀挺立著的未熟谷穗不情愿地搖晃著腰肢,我想我知道了那個為人的奧妙。也就不由得想起那個最能教人謙虛的古老游戲――圍棋。 在基辛格的《論中國》之中,圍棋被用來代表中國人,與以國際象棋為代表的西方人加以對比。究其原因,是因為圍棋培養(yǎng)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文化圈中一種謙遜且不為驕矜所惑的品格。 從目的來看,國際象棋以吃子為目的,而圍棋之中,雖也有吃子這一項,但最后的贏輸要依靠圍空面積大小來評判,吃子不過是圍空的手段之一。新手總會輸就是因為太看重吃子而忽略了圍空。當對手專心經(jīng)營自己的陣地之時,還以為是對自己的退讓,驕橫之情生發(fā)出來,不免丟掉了桂冠。高手的切磋,必要燃炷熏香,沏壺淡茗,相互問安,再加上一句:“向您請教!”落子之時不緩不急,放子之地不偏不中,對弈之情不驕不卑。見裊裊青煙,縷縷茶氣,心如止水。弈畢勝者言:“承讓?!陛斦哐裕骸凹疾蝗纾堎n教?!眱烧邚?fù)盤,相互講解,共同進步。 韓國棋手李昌鎬,11歲入段,未及加冠之年即橫掃韓國棋壇,成年后居世界圍棋第一人之位十年,就是如此厲害的一名棋手,被人們稱為“石佛”。因為他的喜悅失落從不表現(xiàn)于外,棋藝雖精,卻始終謙遜,對先于自己入段的人,無論輸贏,皆稱前輩。對弈之后,無論輸贏,必求人賜教,學(xué)習(xí)別人長處。對于自己的成就,他卻在自傳中將其歸功于先輩的指導(dǎo)。 不久前駕鶴西歸的陳祖德先生,曾任中國棋院院長,發(fā)明了圍棋中堪稱經(jīng)典的布局方法“中國流”。這種下法不看重與對手的打拼廝殺,在一種無形之中豐滿自己的羽翼,謙遜不失骨氣,并且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陳老為人也如“中國流”一般,謙遜而不失骨氣,畢生為了圍棋而奮斗,卻言自己沒做過什么貢獻。因而,他的西歸也讓世界棋壇動容,各國棋手都來悼念。 古語有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贊揚的就是桃李謙遜不張揚的品格,而陪伴國人數(shù)千載的圍棋正是養(yǎng)成這珍貴品格的絕佳途徑。 感謝圍棋,因為有你,我懂得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點評:小作者從谷穗的姿態(tài)――或昂首或低垂,悟出為人的奧妙,并將這種感悟通過自己熟知的領(lǐng)域――圍棋表現(xiàn)出來,即實現(xiàn)了自我積累與話題材料的完美結(jié)合。行文中,從圍棋的下棋環(huán)境寫到下棋方法以及對局者的謙遜態(tài)度,“落子之時不緩不急,放子之地不偏不中,對弈之情不驕不卑”,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謙遜內(nèi)斂”的棋韻;而韓國棋手李昌鎬、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等內(nèi)容,更是由棋品見人品,寫出“成熟而低垂”的謙遜與內(nèi)斂??芍^認識深入、情感真摯,實現(xiàn)了棋與人、“我”與題的恰切融合。 (牛欄山一中語文老師王春晶) 成熟的低調(diào)
◎牛欄山一中高三(21)班張若嬋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華的人,必定是低調(diào)的。才華和智慧像懸在精神深處的皎潔明月,早已照徹了他們的心性。他們行走在塵世間,眼神是慈祥的,臉色是和藹的,腰身是謙恭的,心底是平和的,靈魂是寧靜的。正所謂,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華樸實無華。 招搖顯擺的,是驕矜淺薄的人;上躥下跳的,是奸邪陰險的人。于是,這個世界因他們而紛紛擾擾,而迷亂動蕩,而烏煙瘴氣。他們像那彎不下頭的青色谷穗,像那風(fēng)中止不住的幡旗,像水里那摁不住的葫蘆。他們,是不容易沉靜下來的。 然而,古來功名無不在鑼鼓聲中隱隱然寂寞。色衰愛弛的是美人心事,尚能飯否的是將相塊壘。身處高位都有跌重之時,更何況那些還未遠航便因帆根脆而被風(fēng)折的人們呢?張揚、張狂、張牙舞爪,到頭來,不過是一場浮華的熱鬧,當絢麗散去,當喧囂沉寂,生命要迎接的,是形影相吊,是門前冷落,是登高必跌重的慘淡,是樹倒猢猻散的冷清,是說不盡的凄婉和蒼涼。那高高揚起的谷穗直直挺立,然而風(fēng)一過必先摧其根,雨一來必先摧其脈。以不成熟的姿態(tài)迎接世事拷問,甫一迎面,怕是已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了吧。 然,究竟人能否在弱小之時活得如魚得水,成熟之后亦是瀟灑自在呢?有,低調(diào)。低調(diào),不濃、不烈、不急、不躁、不悲、不爭、不浮,是低到塵埃里的素顏,亦有高擎風(fēng)骨飛翔的靈魂。常念古人焚香煮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一幾,一壺,一人,一幽谷,淺酌慢品,任塵世浮華,似眼前不絕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yōu)雅背影。這種成熟后的低調(diào),自我情操的陶冶,豈不比那香車美酒,招搖一路的顯擺來得有內(nèi)涵且自在得多么? 人生的順序就像谷穗成熟的順序,青澀時,積累了一點點,就以為擁有了全世界,直到真正成熟后,才明白那時自己如此可憐且可笑。有人說,青澀時虛榮狂妄也是一寶貴財富。然而,難道因此驕傲至自大的姿態(tài)就該備受推崇么?要知,過狂終易折,低調(diào)謙虛才是成熟的模樣。 我想,如果人人都推崇那驕狂之姿,也許谷穗無罪,但稻田一定有毒。 點評:古人云;“文以氣為主”。張若嬋同學(xué)的這篇文章,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一氣呵成,無斧鑿雕琢之感。內(nèi)容豐富多彩,說理透徹精辟,各種生活現(xiàn)象信手拈來,為己所用,文章渾然一體。語言上,多用修辭,句與句排比,段與段排比,使文章讀來極有氣勢。結(jié)尾一句“如果人人都推崇那驕狂之姿,也許谷穗無罪,但稻田一定有毒”更富警策之力??傊@是一篇考場作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牛欄山一中語文老師王春晶) 人同草木
◎牛欄山一中高三(21)班石潤喬 人同草木,有生有死,不同時期各有熱點。如果把人的品質(zhì)與草木比較,無疑可找到共通點。譬如年輕而挺直身板的谷苗,成熟卻低頭的飽滿谷穗,像極了成熟之人的特征。 成熟,必是一場內(nèi)在的與自我、與外界的較量。倒下的是惰性和懦弱,站起來的是篤定與沉穩(wěn)。人之初,常常懷有對世界、人性和自我人生天真美好的理想。然而在與現(xiàn)實的碰撞中,相信變?yōu)橘|(zhì)疑,篤定變?yōu)槁槟?。成熟的人一直同心底的質(zhì)疑與害怕爭論,然這份單純從未泯滅。因為懂得革命的意義,切格瓦拉可以毫不猶豫地加入當時只有一支游擊隊的古巴反政府勢力。因為明了自己來到這世界是做什么的,梵高終將離開那看似繁花似錦,實則庸俗愚昧的主流藝術(shù)市場,走向獨立表達自我之路。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會記住那片充滿默示的星空,那粗糙線條中吃土豆的農(nóng)民所蘊含的生命力,會感受到阿爾的陽光,顫抖的向日葵……實踐證明,這堅持是人類普遍認同的,故可以說,似挺直身板的谷苗,人需要有傲骨來支撐成熟的心智。 成熟,必是不斷地惶恐與不安?;炭值氖菍σ磺械奈粗?,并且形成一種謙卑。玄奘為何舍棄長安城的名人效應(yīng),萬眾爭紛,踏上西天取經(jīng)之路?他明白大千世界,生命渺茫,看上去氣勢磅礴的真相極有可能只是遲早會被檢驗出來的無知。因為無知,所以不安,因為不安,所以謙卑。事實上,有誰不是這條取經(jīng)路上不安的行走者?只可惜蒙塵的心靈對此視而不見。當下,聚光燈下人頭攢動,各種“大師”的后腦勺黑壓壓一片。不由懷念錢鐘書的態(tài)度,他在《寫在人生的邊上》序言中提道: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么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如低垂的飽滿谷穗,有思想重量的人才能低下頭,把自己交給謙卑而低調(diào)的安靜。所謂“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向外轉(zhuǎn),面對著車水馬龍或是門庭冷落,一份謙卑穿過表象,明亮心靈的眼睛。向內(nèi)轉(zhuǎn),無論是與世界為敵還是掙扎于自己的猶豫,一種傲氣灌注全身,驅(qū)動著蒼茫大地上不息的腳步。 人同草木,與之共同在這個星球上鏖戰(zhàn),生存,肉搏。成熟,只是讓我們更接近我們最美好的樣子,更靠近我們亙古不變的夢想――活得自在。 點評:本文的小作者有著成熟的思想及透徹說理的能力?!暗瓜碌氖嵌栊院团橙?,站起來的是篤定和沉穩(wěn)”、“似挺直身板的谷苗,人需要有傲骨來支撐成熟的心智”恰當而充分地寫出昂首的“成熟”;“如低垂的飽滿谷穗,有思想重量的人才能低下頭,把自己交給謙卑而低調(diào)的安靜?!睂懗隽说痛沟摹皟?nèi)斂”與成熟。而“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亦透辟地點明“成熟”的重大意義。足見其行文構(gòu)思的功底和對生活敏銳而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卓越的表達能力。 (牛欄山一中語文老師王春晶) 雪蓮香
◎牛欄山一中高三(21)班王思琪 垂下頭顱,是為了讓思想揚起,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題記 “盛唐以來,世人多愛牡丹?!?周敦頤如是說。 的確,牡丹之燦爛妖嬈嫵媚多姿非尋常之花可以比擬,于是艷冠群芳,眾人競相追捧,奉為“花王”。 我獨愛雪蓮。 雪蓮盛開于冰天雪地的雪域高原,風(fēng)吹雨打?qū)λ鼇碚f甚至算不上是磨練。一枚小小的種子在極低的溫度下孕育,它等待著陽光沖破冰雪,將它喚醒。每一朵雪蓮,都在難以想象的苦寒之中忍耐了十數(shù)年甚至更多,才得以開花結(jié)果。雪蓮并不美艷,它清冷,甚至帶著一絲疏離與冷漠,但它,有著世界上最圣潔的美麗。 世人鮮少贊美雪蓮,原因在于它的低調(diào)內(nèi)斂。這很可笑!難道矯揉造作張揚自夸反倒成了世人所崇尚的風(fēng)氣?艷俗嫵媚才是世人所追逐的美的真諦? 笑歸笑,我卻不得不說,現(xiàn)在,就是這樣。 最世文化總裁郭敬明在公司以“太子”自詡,高調(diào)張揚,每每寫出一些矯情做作的文字竟得到各種追捧與喜愛。唉,真不知這些商業(yè)化的文字究竟有怎樣的魔力,那些讀者在看到作家富豪榜TOP1上閃閃發(fā)光的“郭敬明”時會不會有些許痛心? 全球變暖了,雪原上的雪融化了,雪蓮,越來越少了。雪蓮生長的地方,也開始有牡丹綻放了。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之前的樸素愿望不過是“每天都吃餃子”,他是默默無聞的,至少在我看來。“諾獎”之后,“莫言”兩個字成了搖錢樹,莫言的書,從一度的基本無人問津到火爆得銷售一空。不是莫言的書,附上個“莫言推薦”,馬上就銷量翻番……呵,真不知,那樣樸素的莫言心里會有怎樣的想法……莫言,莫言,不可說,不可張揚,卻在這樣一個時代“被言”!好在,莫言好像把持住了“莫言”的本性,不為所動。 我似乎,已嗅不到雪蓮的香氣了。 我多想說,全球變暖,請你慢一點,我怕,我會永遠失去雪蓮…… 愿得雪蓮撲鼻香…… 點評:本文將雪蓮于寒冷中靜靜開放、散發(fā)淡淡清香為始末,將郭敬明自稱太子的高調(diào)張揚、莫言被變成“要言”等社會現(xiàn)實穿插其中,寫出了小作者對當下社會張揚、張狂、浮躁的社會風(fēng)氣的擔憂與痛心,又以“愿得雪蓮撲鼻香”結(jié)尾發(fā)出呼吁,可見當下中學(xué)生的社會情懷。同時,本文以議論性散文的筆法行文,韻味十足,思想深刻,文學(xué)底蘊可見一斑。 (牛欄山一中語文老師王春晶) 訥言敏行
◎楊鎮(zhèn)一中高三(19)班朱昱環(huán) 順義區(qū)“二模”作文題: 誕生于清代康熙年間的《弟子規(guī)》談到待人接物時,告誡學(xué)子:”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是:真理,本質(zhì)) 對此,生活在21世紀的你,有怎樣的看法和感受?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古語云:大音稀聲,大象無形,真理不需有華美無雙的表象,最真處永遠是樸實稚拙;人生不需有多少豪言壯語、海誓山盟,最本處永遠是踏踏實實的行動,發(fā)自于心的一言半語。 “行”重于“言”,“是”重于“巧”,小至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大到積功興業(yè)、治國安邦,從古至今,皆為如此。 《弟子規(guī)》言:“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寥寥十二言,卻道出亙古不變的道理。 于日常小事中,簡單的行動往往最能感動人心。如客人臨門,一杯香郁的清茗,一句簡簡單單的歡迎,比滔滔不絕的迎客大論更為令人觸動;言及禮物,再珍貴繁復(fù)的包裝也比不得內(nèi)里容物的重要。又所謂“言多必失”、“過猶不及”,把握重點,恰到好處,少言多做,方為正道。 夸夸其談?wù)唠m看似重要,實則于世無益。思及古雅典,羅馬的戰(zhàn)船逐漸逼近,城中依舊歌舞升平。帕特農(nóng)神廟前,雄辯家們口若懸河、舌綻蓮花,贊頌著雅典的富強,將士的英武,似乎敵人不堪一擊,英雄們即將凱旋而歸。然,終有一天兵臨城下,華美的言辭無法化作長矛盾牌來抵御敵人的進攻,繁盛的文明最終化作一片焦土。重言不重行,無論多么繁華也不過是美麗的泡沫,一觸即潰。 腳踏實地者雖看似無甚存在,實則撐起凡世。常常想起敦煌,那美麗的壁畫,蒙塵的戈壁上燦爛的文明。歷經(jīng)天災(zāi)人禍,敦煌的保護刻不容緩。有人空發(fā)慨嘆,有人深入大漠。我的腦海中始終浮現(xiàn)著這樣一幅畫:昏暗的洞窟中,一位老人,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認真地為每一幅壁畫編號,拓臨下完整的,揣測著殘缺的,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始終如一。我始終記得,張大千先生,離開了都市的繁華,離開摩耶精舍的舒適,在大漠的風(fēng)沙中,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地辛勤地工作,至死不渝。重行不重言,哪怕無人相問也終將名垂青史。 孔子道:“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恍然間想起理學(xué)的“格物致知”和心學(xué)的“心外無物”。一個是由外在層層剝?nèi)ジ★椂角髢?nèi)在真理;一個是由內(nèi)在出發(fā)體味理的真諦。無論心學(xué)或理學(xué),不似魏晉時清談,看中的都是理本身,而不是理之外的精巧外殼,也不是為尋理而所說的嘉言巧詞。 可以說,人在塵世,話語不需太多,足以表達心中所想的便足矣。畢竟,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無論是已逝的過去,還是正存的當下,抑或是將至的未來,都只是“訥于言而敏于行”而已。 點評:巧妙引用《道德經(jīng)》名言開篇,簡練到位,明確提出論點――“行”重于“言”,“是”重于“巧”,契合題意。主體部分由日常生活小事說起,認為要“把握重點,恰到好處,少言多做,方為正道”,以古雅典帕特農(nóng)神廟的雄辯家為反例,論證“夸夸其談?wù)邔崉t于世無益”,再以張大千只身前往敦煌孜孜不倦研究壁畫闡述“重于行”之必要性。結(jié)尾部分,援引孔子及理學(xué)、心學(xué)的言論進一步指出:重“理”重“行”而勿重“嘉言巧詞”。文章視野開闊,情懷遠大,積淀豐厚,信手拈來,娓娓而談,自然雋永,頗有哲思意蘊。一類中(54-56分)。 (楊鎮(zhèn)一中高三語文老師陽安) 6月4日《中學(xué)作文》版將刊登西城區(qū)模擬高考[微博]優(yōu)秀作文。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