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謙遜
《尚書》說:“滿招損,謙受益”
這兩句話都說明了謙虛對于成長的重要性。因為“器虛則受,實則不受”,只有謙虛才能不斷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識而能不斷進步,驕傲自滿只能停步不前。
反過來講,見識越廣就越知不足也就越謙虛,而坐井觀天者為自己能觀察頭頂上的一方天空而沾沾自喜。
謙虛是一種待人對事的態(tài)度,也是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因為只有謙虛的人才能不傲氣、少自負,尤其在成績面前,不驕不躁。讓我們永遠記住,人就如分數(shù),實際才能好比分子,對自自己估價好比分母,分母愈大,那么分數(shù)的值愈小。
格言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孔子)
自損者益,自益者損。(蔡邕)
謙虛其心,宏大其量。(王守仁)
自謙則人愈服,自夸則人必疑。(申涵光)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lǐng)的人,一定謙虛。(謝覺哉)
越是沒有本領(lǐng)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鄧拓)
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華羅庚)
真正的謙虛是最崇高的美德,是美德之母。(丁尼生)
謙虛是對不完善或有缺點的默認。(博克)
一切真正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遜的。(別林斯基)
2、守信
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這住格。守信,總是以極其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用極其嚴格的要求對待自己。真正的守信者不輕易許諾。是否許諾,以能否踐約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所以,一旦答應(yīng),必定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看似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在踐約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難出現(xiàn)。會有意想到的阻力壓來,因而守信者就更令人尊敬。楚漢時期的季布,重諾言,守信義,時人便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贊言。守信,在人們的心目中,比金錢要重要得多。
格言
有信,則朋友如織;無信,則孤家寡人。在有信無信之間,人的品位了然而現(xiàn)。
人之所助者,信也?!吨芤住?/p>
民無信不立?!鬃?/p>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抖Y記》
馬先馴而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
禍莫大于無信?!敌?/p>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顿Y治通鑒》
忠者不飾行以徼榮,信者不食言以從利?!醢彩?/p>
不須犯一口說,不須著一意念,只憑真真誠誠行將去,久則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呂坤
大海是冬季的禮拜堂,背信是地獄的禮拜堂。——雨果
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獥钊?/p>
一言之美,貴于千金。——葛洪
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