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絕大部分地區(qū)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地中海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里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半球位置:從東西半球看,亞洲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亞洲絕大部分在北半球。
海陸位置: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西接歐洲,西南鄰非洲,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經(jīng)緯度位置:亞洲北部約達北緯81°,南部約達南緯11°,經(jīng)度約在東經(jīng)26°至向東西經(jīng)170°之間。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個溫度帶和高、中、低三個緯度帶,是世界上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其傳統(tǒng)上被定義為非洲-歐亞大陸的一部分。非洲-歐亞大陸的西部則為歐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里海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里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杰日尼奧夫角(西經(jīng)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經(jīng)103度30分,南緯11度7分),西至巴巴角(東經(jīng)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jīng)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跨越經(jīng)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爾山脈、烏爾拉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1.亞洲的地形地勢
(1)地形地勢: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約占3/4),平均海拔高。地勢起伏大,高低懸殊。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2)主要地形區(qū)
主要的高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
主要的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西部有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北部有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最大的平原)。
主要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等等。
2.亞洲的河流
多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①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
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長江、黃河、湄公河等;
③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恒河、印度河等;
④消失在沙漠或注入內(nèi)陸湖泊的河流: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等。
3.亞洲的氣候
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中西部深居亞歐大陸腹地。亞洲氣候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的綜合影響,其有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和季風氣候顯著的特點。
(1)氣候復雜多樣
成因:亞洲面積廣大,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南北跨寒、溫、熱三帶:亞洲又是世界上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干濕差異懸殊;再加上地形復雜等因索的影響,導致亞洲氣候復雜多樣。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