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中國早期宦官并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自唐高宗時期,宦官又稱作“太監(jiān)”。唐甄在《潛書》中這樣描繪太監(jiān):“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民間則俗稱老公,李自成進北京后,即有"打老公"一說(《棗林雜俎》)。
網(wǎng)絡配圖
太監(jiān)雖然只是服務人員,不能參與政事。但是人非圣賢孰能無情,皇帝也不例外,在朝昔相處之中逐漸信任太監(jiān),這樣太監(jiān)的權(quán)勢也就越來越大。而且,還有一點是因為太監(jiān)沒有子孫后代,所以皇帝普遍相信太監(jiān)的私心不會那么重。就這樣他們在平凡的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有的還封了王。古代皇帝封王一般局限于皇族之內(nèi),而異姓王則必須對朝廷有非常特別功勞之人才可能受封。這位老公就是一個牛人,不僅被封王,而且連續(xù)殺了兩任皇帝。
《錦繡未央》里最大的反派,這位老公名叫宗愛,這事發(fā)生的時間離咱們不遠,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回去問一問,那是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宗愛本是一無名小卒,史書也沒有記載他的出身及籍貫,只知道是犯了法被判了宮刑。既然都割了那不如進宮,好壞能吃飽。最開始的時候只是最底層的服務人員,估計就是干著一些倒夜香之類的活。是金子在哪都能發(fā)光,這個人很勤快,就被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提拔到身邊。后來因緣巧合,隨皇帝攻打當時的南朝劉宋,北魏大獲全勝,作為皇帝親信的宗愛被封為秦郡公,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獲得公爵的宦官。
網(wǎng)絡配圖
后來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為監(jiān)國,但宗愛對太子多加干預,而且又和太子的手下鬧矛盾了。宗愛怕日后太子登基對己不利,于是就給太武帝打小報告說太子想造反當皇帝。沒想到太武帝竟然相信了,殺了太子的手下。太子拓跋晃蒙受不白之冤,一時怒火攻心憂郁成疾就死了。后來拓跋燾知道太子是清白的,非常懊悔,追謚拓拔晃為“景穆太子”,又封太子之子拓跋濬為高陽王。但宗愛一見到此,擔心太武帝會清算當初在他面前陷害太子之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為強于北魏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弒太武帝拓跋燾于熟睡中。北魏歷史上一位少有的雄略君主就這樣慘死在了宦官的手上,宗愛也成為中國史上第一個主謀殺害皇帝的宦官。
拓跋燾死后,宗愛立南安王拓跋余為帝。拓拔余自知自己既非長子又非太子,能夠登基稱帝完全在于宗愛的擁立。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拓拔余任命宗愛為大司馬、大將軍、太師、都督中外諸軍事,領中秘書,封爵提升為王爵——馮翊王。由此,宗愛成了國家軍政大權(quán)集于一身的頭號權(quán)臣,他“位居元輔,錄三省,兼總?cè)纸俟?,?quán)恣日甚”。由于宗愛的擅權(quán)專政引起了朝中公卿的擔憂與不滿,拓跋余想奪回皇權(quán),又遭宗愛所弒。是在他狩獵的時候,故意將其引到?jīng)]有隨從的地方,讓人放冷箭將其殺死。短短數(shù)月,宗愛連殺兩位皇帝,成為中國史上唯一弒殺兩位皇帝的宦官。
網(wǎng)絡配圖
宗愛弒殺拓跋余而秘不發(fā)喪,可惜走漏了風聲。被他氣死的“景穆太子”的兒子高陽王拓跋濬終于等到機會,抓住宗愛及其黨羽。為報宗愛陷父、弒祖、殺叔之仇,新皇帝文成帝拓跋濬下令將宗愛及其黨羽“皆具五刑,夷三族”,以示痛恨。這五刑可真慘,即先在臉上刺字,再割去鼻子,再砍去左右手、腳,再用棍子打死,然后梟首(即斬頭而懸掛木上),再當眾把他的尸首剁成肉醬(彭越受此刑后,肉醬還分給大臣們吃),如果怕受刑人辱罵的話,就先割掉他舌頭。最后三族都被滅了,也算是因果循環(huán),報應不爽。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