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劉邦和他的死對頭項羽,人們都認為劉邦是個流氓,是個小人,項羽是君子。
結果卻是小人戰(zhàn)勝了君子,成了最后的贏家,實在讓人想不通。
從很多事例來看,劉邦的所作所為,的確非君子所為,為君子所不齒,比如經常去吃樊噲的狗肉,卻從不給錢,逼得樊噲為了躲他而搬家,頭一天搬河對面,第二天劉邦又找去了;
比如經常到酒館賒酒來喝,自然也是“沒錢”付賬,到年底結賬時酒館不但不向他討賬,還把賬單撕了,想必也明白這個流氓惹不起;
網絡配圖
比如用一張白條換來一個女人——有一年,呂雉她爹呂公為了躲避仇人,從老家搬到沛縣居住(有說住在縣令家里),沛縣各路賢達聽說來了縣令的好友,為了巴結縣令紛紛前去道賀,
呂公趁機斂財,“規(guī)定”凡是送禮不滿一千錢的,就只能在堂下就坐,身為亭長的劉邦也去了,沒錢送禮,卻大筆一揮,在禮帖上寫上“賀錢一萬”,
呂公看后大驚,連忙出門迎接,會算命看相的呂公及至看到劉邦的長相,不但大驚還大喜,因為這個用白條送禮的家伙“面有龍相”,當即表示要把女人許配給他。
最能體現劉邦流氓加小人的,是項羽把他老爹抓了,逼他投降,否則就把他爹殺了煮燙來喝,劉邦不但不救他爹,反而叫項羽到時候把肉湯分給他一點,搞得項羽一點脾氣也沒有。
這個故事,也成為劉邦冷酷無情、連親生父親的性命也不顧的“鐵證”。
實際上,雖然劉邦之前為了逃命而做出過多次把兒女從車上丟下去的惡毒之事,但是對自己的老爹,他還是不敢如此大逆不道的,不然也不會在戰(zhàn)事緊張的情況下派人去接老爹。
他之所以敢對項羽說那話,是因為他料定項羽殺不了。
劉邦為什么如此自信?因為一個人。
那個人叫項伯,項羽最小的叔叔。
網絡配圖
鴻門宴上,正是因為項伯的通風報信,劉邦才得以保住性命,全身而走。
若不是項伯連夜趕到霸上,把項羽打算在鴻門宴上干掉劉邦的信息透露給好友張良,張良又告訴了劉邦,使劉邦有所防備,劉邦的小命,早就沒了。
所以劉邦相信,既然項伯上回救了他,這回也會救他爹。
果不其然,當項羽威脅要殺掉劉邦他爹時,項伯站出來說話了:“我說賢侄啊,雖說現在你占了上風,但事情如何發(fā)展,誰也無法預料,凡事還是想遠一點,不可過分。
何況,像劉邦那種心懷天下的人,心中是沒有家庭沒有親情的,也就不怕你殺他父親。你把他爹殺了,不但沒用,說不定還殺出個禍害來。”
沒想到,項伯這話,項羽還真聽進去了,不但沒殺劉邦他爹爹,后來還放了。
網絡配圖
有人說,項伯之所以兩次幫劉邦,是因為他是劉邦的臥底。
是不是臥底不知道,也無法考證,但從項伯救劉邦他爹這件事上,可以知道項伯這人的確狡猾狡猾的,他的“做事應留余地”的人生哲學,確實值得學習。
后來的事實證明,項伯的“遠見卓識”確實很有“用”,奪得天下后,劉邦為了感謝項伯,不但賜姓劉,還封他為射陽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