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諸侯討伐董卓的故事,這個故事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只不過討伐董卓的諸侯沒十八路,只有十三路(也有說法是十六路)。這群諸侯聚在一起討伐董卓,是因為董卓廢了漢朝皇帝劉辯,改立劉辯的弟弟劉協(xié)為皇帝。諸侯們在酸棗會盟,公推袁紹為盟主,這個史稱“酸棗會盟”或者“關東聯(lián)軍伐董”。
十幾路諸侯湊一塊,得有一個共同的政治綱領性口號啊。為此,關東聯(lián)軍總司令袁紹喊出“誅滅董賊,扶皇帝復位”的口號。董卓在知道袁紹的口號后,放出了大招,他借口劉辯怨恨新帝劉協(xié),把劉辯殺了。劉辯死了,扶皇帝復位就不可能了。諸侯們就沒有共同奮斗的目標了,就有樹倒猢猻散的苗頭了。
袁紹要扶劉虞上位,就必須爭取諸侯支持。當時天下諸侯,袁術實力最強。袁紹認為袁術是他弟弟,理所應當會支持他的建議,答應立劉虞為皇帝。沒想到袁術那小子想自己當皇帝,所以毫不猶豫的拒絕了與袁紹合伙立劉虞為帝的要求。
袁紹在弟弟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又去他的小跟班曹操那里尋求支持。袁紹把立劉虞為皇帝的想法告訴他三十幾年交情的曹操,曹操也是直接拒絕了這個要求。曹操不但不答應一起立劉虞為帝,還“益不直紹,圖誅滅之”。
袁紹換皇帝這事,弟弟袁術不支持,小跟班曹操也不支持,但是他們的反對意見沒有讓袁紹改變立劉虞當皇帝的想法。袁紹和冀州牧韓馥一起,畢恭畢敬去請劉虞即皇帝位。劉虞一聽,嚇得不輕,死活不肯同意即皇帝位。袁紹忙活了一圈,另立皇帝的事情還是黃湯了。
袁紹另令皇帝沒搞成,還給自己日后爭霸天下挖了一個大坑。漢獻帝在洛陽沒飯吃的時候,給袁紹和曹操等各路諸侯發(fā)詔,讓他們勤王接駕。袁紹手下的謀士勸袁紹“挾天子以討不庭”,袁紹心想當年我說劉協(xié)不是先帝親生的,現(xiàn)在去接駕,這不是扇自個嘴巴嗎?袁紹拒絕了謀士迎奉漢獻帝的建議,讓昔日跟班曹操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便宜。曹操迎奉漢獻帝之后,袁紹政治上處處被動,腸子都悔青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