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后感高三作文1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從文字中獲得過快樂。與其說朗讀者在傳播文字,不如說也在傳遞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話道出了本次尋找的意義,聲音傳播情感,情感滋養(yǎng)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讀書”,董卿尋找的是朗讀者,更是關(guān)于文字、關(guān)于閱讀最原始的熱愛,最原始的快樂。
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對于創(chuàng)新節(jié)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fā)?!拔幕敲褡迳婧桶l(fā)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jié)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jié)目《朗讀者》的出現(xiàn),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
央視資產(chǎn)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說:“《朗讀者》的出現(xiàn)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jié)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jié)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独首x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后的價值?!?/p>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zhuǎn)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jié)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zhàn),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tài)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jié)目和娛樂節(jié)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
在已經(jīng)結(jié)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制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拔淖值谋澈笫乔楦械某休d,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朗讀者觀后感高三作文2
“只要你是一個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yè),你都是我的好孩子?!?/p>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生命不是你過了多少天,而是你記住了多少天。”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
《朗讀者》首期,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許淵沖以及四川一對夫妻朗讀的書信播出后,便被網(wǎng)友們整理成語錄,傳遍網(wǎng)絡,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
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jié)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節(jié)目旨在實現(xiàn)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xiàn)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這,就是《朗讀者》!
同一本書,不同基因、不同經(jīng)歷的人所體會的是不同的。張愛玲八歲時便能讀出紅樓夢的續(xù)書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而我等十八歲讀紅樓都沒有自己的對結(jié)局的理解,縱使有天分差異,張愛玲兒時的家庭環(huán)境或許也給了她很大的影響。她的經(jīng)歷,將她自己帶入了紅樓夢的世界,與之發(fā)生了情感共鳴??梢哉f,一個人對某部作品的理解與情感偏好,所反映的是這個人本身。
同樣,《朗讀者》已經(jīng)出到第五期了,而使我觸動最深的是第二期。這是一個無論音樂、場景還是文字都能讓觀者產(chǎn)生共鳴的節(jié)目,那種感動可以滲透到每一個細胞,當你開始看或聽的時候,你的生活即使是一片霾,也會隨之而散,陽光立馬照亮生活!、
第二期的主題是“陪伴”,由“遇見”到“陪伴”,董卿的衣著也由粉紅色套裝換成了一襲白裙。一次擦肩,咫尺陌路,一次遇見,天涯咫尺。一個照面,就會掀開一段故事的扉頁,冗長了精彩的流光。這樣的故事,也許長,也許短,也許轟轟烈烈,也許悄無人息。宛若楓葉遇見了秋意便會羞澀起舞,紙鳶遇見了春風便可沖破禁錮而自在飛翔。
該發(fā)生的一定會發(fā)生,哪怕故事不完美。人生本就不完美,早已夾雜太多的留白和斷章,一個個遇見,抒寫一段段流年,正是美麗的補遺和點綴。而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陪伴雖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一旦擁有了責任,便讓這一生都變得無怨無悔。
可遇不可求,遇見,就那么隨心,隨性,仿佛神來之筆,沒有期許,勿需尋覓,不用腳本,一切的一切,天工巧合,但卻妥帖自然,順理成章。所有的陪伴,都是因為愛,沒有為什么,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愛人......
朗讀者,對與老者,更多的是回憶是感恩;之于青年,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迷霧中的明燈!
朗讀者觀后感高三作文3
看了曹文軒教授對《朗讀者》的推薦,于是,迅速找來了這本書。
拿到這本書,就想一口氣讀完,正如書的結(jié)尾所說,“每個讀者都會一夜把它讀完”,我亦是在最快的速度讀完的。
《朗讀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讓我或者讓我們匪夷所思的故事。15歲的中學生米夏偶然認識了36歲的漢娜,他們成了一對很特別的情人。他和她差不多每天約會,每天他們都會沐浴、朗讀。他們一起騎車出去郊游,住旅館的時候以母子的名義登記。但是,他們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嚴重,他們在一次大吵又和好之后,漢娜不辭而別了。兩人再度重逢時,米夏已是大學生了,在法庭當實習生,漢娜作為曾經(jīng)的納粹戰(zhàn)犯成為被告。漢娜在被審的時候,為了隱瞞自己不識字這個秘密,從而接受了其他戰(zhàn)犯的“污蔑”,從而被判終身監(jiān)禁。米夏知道真相后,想替漢娜說明真相,但是經(jīng)過艱難的抉擇,最終選擇了緘默。米夏在離婚后,他繼續(xù)為漢娜朗讀,寄去了錄音帶。漢娜在獄中通過錄音帶艱難地學習文字,并給米夏寫了一些小紙條,但是從未回信。當漢娜即將被釋放,米夏接到典獄長的電話,他不得不去看望漢娜,并為漢娜找到了房子和工作。當米夏去接漢娜出獄時,漢娜已經(jīng)自殺了。
正如曹文軒教授所說的那樣,這本小說的語言非常嚴謹,非常嚴肅,但是讀之卻不覺得沉悶。讀過這部小說,讓我聯(lián)想到了三個詞——自尊,經(jīng)歷和朗讀。
可以這樣說,漢娜的一生都在捍衛(wèi)自己的自尊。
她最初是西門子公司的職員,當她要被提升的時候,她為了掩飾自己不識字,從而選擇了去當兵在集中營做守衛(wèi)。人說,一步錯,步步錯,正因漢娜這一個錯誤的決定,才造成了她悲劇的一生。納粹時代結(jié)束后,她就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為自己曾經(jīng)的錯誤層層“隱藏”自己,因此她不停地更換居住地,因此,不管她多愛米夏,但是,她始終未將自己全部交給米夏。在米夏的心里,她是個謎一樣的女人。
一個36歲的女人,沒有家,沒有親人,不敢愛,不能愛,她只能到處漂泊,過著不穩(wěn)定的日子。其目的既是為了隱藏她當納粹看守的歷史,也是為了掩飾她不識字的秘密。
漢娜將自己不識字當成了人生中的最大的恥辱,為此她愿意付出所有的代價,哪怕是愛情、自由或者是生命。和米夏不辭而別,不僅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矛盾,更是為了保守住這個秘密。漢娜被其他被告污蔑是她“主謀”,是她執(zhí)筆寫了當時的決策的時候,她為了不在法庭讓眾人知道她是個不會讀寫的文盲,她承擔了所有的罪責,雖然她知道承認了罪責的后果。
漢娜選擇了“隱瞞”和“藏匿”來捍衛(wèi)自己的自尊。我想,她捍衛(wèi)自己的自尊是沒有錯的,但是,漢娜選擇了錯的方式。在她年輕的時候,在她風華正茂的時候,在她邂逅米夏之后,都有無數(shù)次的機會可以讓她學會讀寫,但是她沒有好好把握。
朗讀者觀后感高三作文4
最近,在中央一臺上,有一檔很火的節(jié)目,《朗讀者》,這個節(jié)目觸動了我的心,教會了我很多東西。
記得我看的那期節(jié)目,主題是眼淚,感動的眼淚、幸福的眼淚、成功的眼淚……這期的朗讀者共有四位,第一位是導演陸川。他在拍攝電影《可可西里》時,參透了生命的本質(zhì),理解了眼淚的含義,他讓讀的是王守仁的文章——《藏羚羊的跪拜》。謹此獻給可可西里里還在奔跑著的生靈。第二位是演員斯琴高娃。她在生活里很堅強,但對于母親,就會流淚。她朗讀的是《獻給母親》。謹此獻給摯愛的母親。第三位是張家敏,一個癌癥患者。她用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趕走了病魔,還用熱線電話,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理陰影。她朗讀的是泰戈爾的不朽詩篇——《生如夏花》。獻給還在為病痛折磨的患者們,早日康復。最后一位,是一個民族英雄,凍土科學家,張魯新。他和無數(shù)科學家一起,打通了西藏鐵路上的山洞。他朗讀的是美國詩人塞繆爾的《青春》。獻給為祖國事業(yè)爾犧牲的同事們。
在節(jié)目的開頭,陸川曾說過,“這個世界上的假眼淚的太多了,根本讓人分不清是真是假,這是在經(jīng)歷了這起車禍后,我才明白的。以前,我經(jīng)???,現(xiàn)在看來,太可笑了?!蔽乙哺型硎?,就拿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吧。班里的小娜,經(jīng)常一言不合就哭起來。某同學多說了幾句,哭,本身小娜自己做錯了事,非但不改正,還是哭,因自己的缺點朋友疏遠了,還是哭,真是受夠了她了。在剛開始的時候,同學們還會勸她幾句,安慰一下,但到現(xiàn)在,大家也都麻木了,不再理她??梢?,掩蓋的力量多大。有一些同學受了傷,是真的哭,可大家以為是虛假的,不去關(guān)懷,那個同學的思想就會被改變。我們現(xiàn)在該盡力去做的,就是打擊虛假,不能讓世風繼續(xù)敗壞下去。這個節(jié)目教會了我一個道理,我們應該做社會的小主人,要為社會做貢獻。并且,朗讀者們的朗讀,非常有感情,我們在讀書時要向他們學習,讀出感情。
這個節(jié)目教會了我在書本上學不到的許多東西,我覺得,我應該多看看這樣的節(jié)目,讓腦袋里多裝些處世之道,讓我們開始學習并體會節(jié)目中的道理吧!
朗讀者觀后感高三作文5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感覺天氣冷得讓我直發(fā)抖,我拉開窗簾往窗外一看,整個世界都陰沉沉的。
我生病一個星期了,媽媽帶我去醫(yī)院打針。我拖著沉重的身子來到醫(yī)院,心里很平靜,沒有絲毫的害怕。雖然我生病了,但是我并不想浪費這個看書的好機會,所以就打開電子書,找到了我喜歡的《朗讀者》閱讀起來。
《朗讀者》這本書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寫的。第一位朗讀者是一位演員,他的名字叫濮存昕,人們常常這樣評價他,在靠墻的桌子邊隨便一坐,就是一臺戲。濮存昕爺爺給我們帶來的是一本《老舍散文》。他給我們朗讀的文章是《宗月大師》。在濮存昕爺爺小的時候曾是個殘疾的孩子,他遇到過一個像宗月大師一樣幫助過他的人,這是一個叫容國戚的大夫,他給濮存昕爺爺做手術(shù),才讓濮存昕爺爺變得像正常人一樣。后來濮存昕爺爺讀到老舍先生在文章中所表達出的對宗月大師的感恩之情時,他就會想起容國戚大夫是第一個真正幫助自己改變命運的人。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這樣一句話: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別人幫助過我們,我們也可以去幫助別人;我們也可以這樣想,我是被別人幫助過的人,我也可以去幫助身邊的人。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