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目
古人說,“學不可以已”,重視學習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當代中國,人們對學習的理解與古人有相同之處,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請以“學習今說”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梢詮膶W習的目的、價值、內容、方法、途徑、評價標準等方面,任選角度談你的思考。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學習今說議論文1
中華是詩的國度。在唐詩的王國里,李白、杜甫永遠占據首主流,而他始終不是。他走了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他的詩冷艷低沉、奇崛險怪,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里馳騁,出神入化,意想天外,為唐代詩壇中的一個異類。他可算得上是一個詩歌的開拓者。他身材瘦削,雙肩微聳,騎著一頭瘦驢,行跡瑟縮,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一字一句吞吐出如煙似霧般的文字,在煙霧之中,他清瘦的臉龐釋放出異彩。他就是李賀。
李賀者,字長吉。祖籍隴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后世稱李昌谷。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沒落。青少年時,才華出眾,名動京師。父名晉肅,因避父諱(晉、進同音),終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體弱多病,只做過3年奉禮郎,卒時僅27歲,詩歌中喜歡與神仙鬼魅為伴,因后人稱其為詩鬼。
李賀長得丑。李商隱在《李賀小傳》里描繪說:“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又有距眉、虬爪、巨鼻之說,但李賀卻有才?!度圃姟氛f他“七歲能辭章”,五代時馮贄在《云仙雜記》中也說:“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文成三篇。”看來,他是一個早慧的天才。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位文學神童,或是文學天才。
提到文學天才,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還有南朝的江淹。方仲永沒有讀過書,五歲便可“指物作詩立就”,可結果是“泯然眾人”;江淹年輕的時候,便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墒牵斔昙o漸漸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到最后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結果被人們所記下來的只有“江郎才盡”這個成語。
可李賀不同。在詩的大道上,他不斷地超越自己,走出了自己的風格。雖然英年早逝,但給人們留下了二百八十多首詩歌。人們沒有記住他丑陋的外貌和不幸的身世,只會在他波譎云詭、迷離惝恍的詩歌中細細咀嚼、品味。
現今,在文學上出現的神童舉不勝舉,他們六歲寫文章,八歲出專集,十歲發(fā)長篇,十二歲入作協(xié),十五便冠以“少年作家”或是“青年作家”稱號,當然這些稱號都是自封的?,F在流行出書熱,家長見自己孩子偶爾在一家小報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便以為自己的孩子就是文學天才,想方設法為孩子炒作,給孩子出書,出了兩本書后,一時聲名大作,人人贊之,于是便就成“家”了??山Y果呢,到三十歲后,寫出的作品和六歲時寫出的是一個檔次。然而這些洋洋得意的“作家”卻不以為恥,將自己的作品說成是兒童文學。論年齡,李賀可算得上是個青年作家吧,可他的詩為什么能流芳百世呢?
縱觀李賀一生,也許多不幸。但我認為他是幸運的。可謂“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他永遠都保持著年輕。只要李賀的詩在,他就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李賀幼年時,就受到大文豪韓愈的賞識。當他聽說長安有這么一位少年神童,便親自登門看望。當他遭到了“爭名者”的攻擊,說進士的“進”字與賀父李晉肅的“晉”字同音,根據當時的避諱法,李賀不應參加禮部考試。韓愈為此專門寫了《諱辯》一文進行駁斥。之后還多次拜訪并上奏皇上將其任用。韓愈作為文壇領袖,能如此關愛一位具有文學才能的晚輩,實在是李賀的大幸。
現在的文學大“家”們都忙著出書立著,演講授課,根本沒時間顧及晚輩,就更談不上像韓愈那樣親自登門看望了。如果有哪個文癡登門拜訪,這些大家的門檻高的了得。還得好好“意思意思”,才可能見到“貴人”。要想這些文學上的“貴人”推薦一下,就要狠狠地放點血?,F在的事情,沒有“研究”,是很難解決的。
李賀作詩,總是經過細心的觀察和深刻的構思,從不生搬硬造、東拼西湊去模仿別人。他平時很注意積累素材,觀察生活,錘煉文字,深化意境。他常常早上出去,騎一匹瘦馬,后邊跟一個小書童,背上一個書包。他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凡是認為有意義的事,都隨時記下來,放到包里。凡詩不先寫題目,晚上回家以后,再拿出來一一整理成完整的詩文。寫詩,是李賀一生最重要的事了,他為之憚精竭慮,嘔心瀝血。詩,應該是李賀最后的、一切的歸宿,他用自己的一生作詩,在詩中尋找自我。詩是他一生全部的寄托和慰藉,全部的光采與美麗。沒有詩的李賀,只有悲哀。
有了詩,李賀就有了夢,有了夢他就不再孤獨,就可以忘掉憂郁,忘記所遭受傷痛。詩中的李賀,經常飄到天上去,在天庭漫步,與仙人交游。美麗的仙女與他相逢,談笑風聲,過著似人又非人的逍遙日子,這樣的境界能有幾人可及。有了這些詩,李賀就能在唐代華美的王國里傲然獨步。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非對錯,自有后人評論,但李賀至少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年輕的形象:俊美,飄逸,超凡出塵,有著無限的活力,像一個年輕無暇的夢。
學習今說議論文2
俗話說:“謙虛使人進步?!辈恢嗽挼拈_拓者所指的謙虛是否應揚長避短,竭止去表現自己。我想,應該不是,他們的眼光沒有如此地低俗。
從古至今,世人絕多都被字典里所解釋地‘謙虛’所誤導,也可以說是看者誤導自己。因為他們也只能用淺薄地目光去看那表層的虛意,卻也不肯花功夫去深究,或許,他們想,這樣做并沒有意義吧!可能他們的時間很珍貴。又或許,他們心甘情愿這樣去理解,畢竟,隨著大眾走才顯得更像正常人一點,這種‘群眾效應’地生活方式已經深入他們的骨髓,成為被肉體包裹著的支架間的黏稠液。不過,世間的任何物品都是有期限的。當,某一天,黏稠液不在發(fā)揮著它的作用時,他們或許會找到最底層的蘊意。
現在,我猜,他們應該找到并已經學會去利用它了吧!
事實證明,我猜對了。他們了解到做人可以恰當地去表現自己,這樣,只會讓人覺得你很虛偽,而不是,謙虛。當然,表現自己的東西應該是真實的,而不是字無須有的故事,我們千萬不要當一個只有蛋清的殼。當你是真實地去表現自己時,旁觀者難免會向你投來敬佩和贊賞的目光。這時,你不要乘坐航天火箭,直升太空。因為,一旦上去,脫離地球,我們就有的很難再發(fā)現你的蹤影。這樣,只會讓你九死一生。古人云:“人要有自知之明”。這句話之所以能成為人所皆之的口頭蟬,并不是一個噓頭之作。正因為它那恰到好處的提醒才讓人們來得及懸崖勒馬,不至于摔得粉身碎骨。( 蘇州萬達企業(yè)服務 - 萬達文學 www.網址未加載 )
人都是愛表現的動物。一個不愛表現自己的人,應該是對這個世界季極度悲觀已經快死的活人,還有一種是活在地下的死人。
書上,我們常常把表現過度的人稱之曰驕傲,把看不到自身缺點的人稱為自滿,但,卻把能夠恰到好處表現自己的人說為自信。
人云曰:“自信乃成功的第一步?!蓖ㄖ?,人應該學會表現自己,讓自己離成功更近一步。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