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明華觀后感800字 觀看蕭明華話劇觀后感
蕭明華:墓碑只刻3個字的女間諜
蕭明華雖然為自己的事業(y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但她是最默默無聞的一位,所以我把她放在了第一位!
“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獻給黨”
1922年8月,蕭明華出生于浙江省嘉興縣。
抗戰(zhàn)勝利后,蕭明華在朋友的幫助下,在北平師院(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繼續(xù)深造。
在校期間,蕭明華碰到了在重慶就認識的教育心理學教授朱芳春。
那時,朱芳春已參加了我黨的地下活動,他經(jīng)常推薦給蕭明華一些革命理論書籍,啟發(fā)她的革命熱情。
此時正值解放戰(zhàn)爭時期,北京如火如荼的愛國學生運動給了蕭明華極大的教育和鼓舞。
1947年9月,根據(jù)蕭明華的表現(xiàn),組織上決定吸收她加入朱芳春領導的地下工作小組。
蕭明華即將畢業(yè)的時候,遠在臺灣大學擔任國文系系主任的恩師臺靜農(nóng)先生深知蕭明華國語注音、語音應用的教學功力,幾次寫信殷切邀請蕭明華到臺灣任教。
大陸解放在即,靜農(nóng)先生的邀請無疑是為去臺開辟新戰(zhàn)場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反復考慮之后,蕭明華向朱芳春道出這一設想,朱芳春立即向上級進行了匯報,黨組織很快批準了蕭明華的建議.
黎明的前夜,肩負重任的蕭明華藏起對親人、對故土的眷戀,義無反顧地遠赴海峽對面。
初到臺灣,為了工作的隱蔽,蕭明華選擇了去臺灣師范學院任教,學校為她提供了一處僻靜的院落作為宿舍。
接著,蕭明華又與《國語日報》社聯(lián)系好了工作。
至此,蕭明華在臺灣站穩(wěn)腳跟。
從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短短兩個月,他們排除困難,六次送出重要情報,對于解放我沿海諸島,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1950年2月6日,蕭明華不幸在自己的宿舍被捕。
被捕時,她從容鎮(zhèn)定地在敵人眼皮底下,取下了搭在后窗外竹竿上的旗袍,發(fā)出了危險報警信號。
“姐妹們,愿你們早日自由”“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剛烈的詩句,伴著難友們的低聲抽泣,縈繞在牢房中。
在獄中,盡管經(jīng)受了酷刑,蕭明華始終英勇不屈。
直到11月8日凌晨,黑暗的牢房門打開了。
蕭明華被綁上汽車,押往馬場町刑場。
在刑場的沙丘旁,執(zhí)行的憲兵令她跪下,一向溫和纖弱的蕭明華突然掙脫兩個憲兵的挾持,奮力奔向沙丘頂,昂首高呼口號……
槍聲響起,年僅28歲的蕭明華倒在了沙丘頂上,雙眸圓睜。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