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學雙減工作典型案例
“三強三?!痹鷮嵧七M“課后服務”
為了推進“課后服務”這一民生實事,落實上級關于“雙減”“五項管理”的相關政策,海鹽縣XX中學以“三強三?!迸e措探索“課后服務”的精致化,確保有剛性需求的學生能夠100%享受托管服務,逐步實現“作業(yè)不回家”“書包不離校”。
強課前“菜單”,保服務精細
一是課前“自由活動”的開展,舒展身心。晚餐后,學生可以三五成群,或在操場散步,或在植物園嬉戲,或在長廊下歇息,或在蔡家廳聊天,校園的任何一個點,都是學生可以“自由翱翔”的天地。
二是課前“自由閱讀”的組合,修身養(yǎng)德。自由活動后,學生們進教室可以選擇三門文科進行閱讀,語文可以翻翻學過的名著,英語可以背誦相關的單詞、詞組,社會可以看看歷史故事等,讓學生心靜后,再投入到后面的晚自習中。
三是晚餐“就餐質量”的監(jiān)督。就餐學生對晚餐滿意度的高低,也是學生晚自習效率高低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學校將“陪餐”延續(xù)到晚餐,由相關陪餐老師關注學生對菜品的評價,關注食堂人員的服務水平,關注食材的新鮮度等。
強課中“輔導”,保服務精準
一是“全員參與、搭配組合”促五育并舉。學校66名教師全部參與課后服務管理,每個班級每天的進班輔導老師均有變化,文化課與技能課老師組合搭配,使學生能學有所需,學有所輔。
二是“教師互換、異班答疑”促均衡優(yōu)質。每一科目的老師都可以與隔壁班級互換的自由,如果一個班級的答疑告一段落,可以去另一個有需要的班級進行答疑,確保學生“有問即答、有問必答”。這樣一方面要求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發(fā)現問題,主動提問,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及時解答、解決學生自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晚自習的成效。
三是“分層設業(yè)、各取所需”促全員發(fā)展。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當天作業(yè)總量,另一方面也能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個性學習服務,促進個性發(fā)展。初中開設晚自習,讓學校成為育人的主陣地,廣大教師可以安安心心輔導學生,讓教育回歸到常態(tài)。
強課后“安全”,保服務精心
一是班主任“護送”小組服務“無漏洞”。學校晚自習人數為575人,占總數的91。85%。這未參加課后服務的51人,放學護送由本年級的班主任團隊負責,4:45點齊名后,送到校門外過好馬路。
二是分批放“排隊”文化初成“零缺口”。分批設定托管服務時間,每個年段間隔10分鐘,緩解校園周邊交通擁堵問題,實現與家長接送時間的“無縫對接”。學校共設立12個指定地點,要求學生按學號排隊到校門外的指定地點。同時,校門外的家長也要求按相同的學號“排隊”接,班主任做好圖示發(fā)到每位家長手中,確保家長接送時間高效。
三是讓家長“牽手”學生暖心“無距離”。強化托管服務簽到點名,教師將學生帶到指定地點指定學號的位置,再整隊,確保學生在場在位,與家長一一對應,再由家長“牽手”接好。學校也設立安全護學崗,加強校門口交通秩序組織,強化家長接送和教師護送制度,確保晚自習放學后的安全有序離校。
篇二:中學雙減工作典型案例
四大課后服務板塊,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
為了全面落實中央“雙減”工作,根據XX市教委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意見》,XX市XX初級中學積極統(tǒng)籌協(xié)調各方資源,深入調研學生的興趣和家長的需求,開設了豐富多樣的課后服務特色課程和活動。根據202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提出的“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學校將課后服務課程分為體育大活動、高效寫作業(yè)、分層式服務和素質大拓展這四個板塊。
體育大活動
校園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野蠻體魄”的關鍵場所,讓學生們能運動,會運動,愛運動是我校豐富的課后服務內容之一。根據學校場地和師資情況,目前學校開設了以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籃球、花樣跳繩為主的運動項目,各項目負責老師在指導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還教會了學生能運動、會運動、愛運動的理念,組織小型多樣的比賽,發(fā)揮體育學科特有的競技性特點,用好“常賽”的優(yōu)勢基礎。學生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前提下進行身體的合理直接沖撞,在碰撞中激發(fā)潛能、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在激勵沖突中錘煉意志,完善自我。
高效寫作業(yè)
在課后延長服務中,作業(yè)輔導深受六年級學生的歡迎。在作業(yè)輔導課上,同學們可以自己完成作業(yè),也可以進行小范圍的自主談論,這種同伴互助,是作業(yè)輔導課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學習形式。有的同學課堂筆記記得比較慢,這時候就可以向同學借來補全。有些同學當天的訂正作業(yè)有困難,可以向同學請教,還有些同學會在作業(yè)輔導課上提供作業(yè)講解服務。這樣的同伴互助讓很多同學都有了鍛煉和學習的機會。
分層式服務
課后服務怎樣凸顯其效果并且能在這段時間里達到效益最大化是八年級組全體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八年級組充分發(fā)揮備課組力量,分學科分層指導,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英語備課組:
八年級開始文本量陡增,如何理解文本,從中習得語言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深挖文本內涵,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深究內容,本學期我們的分層內容是《多角度人物模擬寫作》)例如:我們學習UnitThree《Trouble》,文章是從Paul的角度來闡述的,我們在課后服務時提倡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然后模擬人物寫日記。既理解文本內容,更能夠很好的習得語言。讓學有余力的同學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從而更好的掌握邏輯內涵和語言表述。
數學備課組:
關注智優(yōu)生和薄弱學生,在智優(yōu)生已經完成基本作業(yè)的前提下,進行一定的拓展式教學,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討論的空間,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一定的引導和提示。在智優(yōu)生思考問題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薄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分批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從而完成同一個課堂內的分層教學,使得每一位學生在課后服務中都有所裨益。
就開學三周的實施效果看,還是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智優(yōu)生愿意在這個時間段進行一些拓展性知識的探究,而利用這個時間段專時專用對薄弱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尤其是作業(yè)訂正中出現的困難進行指導,對薄弱學生攻克教學難點有一定效果。
歷史備課組:
對當天作業(yè)中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對學生需訂正的作業(yè)進行面批和個別輔導,不僅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還能及時解決難題,基本能做到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
九年級最后2節(jié)課采用分層輔導模式,既解決了學優(yōu)生“吃不飽”的問題,又解決了學困生“吃不了”的問題。實施分層輔導,老師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給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并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智優(yōu)生在校骨干教師的帶領下完成更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提升思維能力;中等學生查缺補漏夯實基礎提升能力。分層輔導讓學習薄弱的學生重建自信,激勵他們直面自己的困境迎難而上。有了奮斗目標,有了學習動力,同學們學習起來不枯燥,不反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所有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主人翁意識,收到不同層次同學的喜愛。
素質大拓展
為培養(yǎng)具有“詩情畫藝”的敬初學子,我校在課后服務中積極打造“沸騰”的文化校園,實施嘉年華課程,推崇多彩課堂。嘉年華課程以學生未來的全面發(fā)展為著眼點,注重學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整合學校、社會各類資源,進一步充實、整合、優(yōu)化“I-CACM”課程群、“STEM+”課程群,引領學生學會選擇,享受快樂,生動體驗,健康發(fā)展。
篇三:中學雙減工作典型案例
XX區(qū)XX中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雙減”政策要求,統(tǒng)籌謀劃,全面部署,以全面提升課后服務質量為抓手,確?!半p減”工作落地見效。新學期以來,XX區(qū)XX中學充分挖掘校內資源,本著“學生自愿、自主申報、內容多元、積極服務”的原則,開發(fā)了體育鍛煉、閱讀輔導、德育成長、特長發(fā)展等多元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實現了文化學習與興趣培養(yǎng)有機結合。
一、陽光體育強體魄
為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結合中考體育項目開展田徑訓練、集體跑操等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釋放一天的學習壓力,有效促進身體負能量清零,做到勞逸結合。
二、特長發(fā)展顯風采
為發(fā)揮學生特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學校開展了“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活動,學生們在此活動中積極參與、展現當代中學生的風采,各展所長。學校書法社的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
三、學科輔導促提升
為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幫助家庭解決看護難題,積極回應社會訴求,提升老百姓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學校精心開展了學科類課后服務,有效緩解了家長輔導難的問題。落實“雙減”不遺力,作業(yè)減量不減質。
多元活動課程和精心課后服務,增強了學生體魄,豐富了學生精神生活,減輕了學生課業(yè)負擔,緩解了家庭焦慮。我校在探索推進新時代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篇四:中學雙減工作典型案例
“雙減”背景下,如何順應學生在校時間延長、活動種類增多、資源形態(tài)多樣等現狀?如何統(tǒng)整課內課后教學活動、聚合校內校外教育資源、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江南中學作出了有力回答——
“雙減”以來,無錫市江南中學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建構全新課表,落實“學足學好”——
“大課表”開啟“新格局”
9月,新生入學適應課程;10月,“秋之韻”主題校園文化活動、體育類活動課程、思維拓展課程;11月,藝術類綜合素養(yǎng)提升課程;12月,學科拓展課程……翻開無錫市江南中學七年級學生上半學期課后服務規(guī)劃表,各類滿足學生學業(yè)需求與個性發(fā)展的主題課程豐富多彩,幫助學生完成從“適應”到“熟悉”,再到“自我選擇與自我發(fā)展”的銜接過渡。
“小課表”里有“大格局”。為順應“雙減”政策落地后學生在校時間延長、活動種類增多、資源形態(tài)多樣等現狀,江南中學統(tǒng)整課內課后教學活動,聚合校內校外教育資源,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建構一張以課內課程為主干、以課后課程為拓展,線下云端相結合,各類課程功能互補的“大課表”,為落實“學足學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打開了新格局。
跨科融合,提升素養(yǎng)
國家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學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保障。作為該校“大課表”的主干和基礎,為了確保開齊、開足、開好相關課程,努力做好“雙減”背景下課堂提質增效的“加法”,江南中學構建“以國家課程為主要陣地、以科學實踐為主要抓手、以跨科融合為主要突破”的自然科學課程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跨科融合課程,怎么跨,如何融?課堂上,生物組教師蔡國豐由觀察雞蛋結構入手,引出“生命”主題,在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感受生命力量的強大,獲得勇于克服困難的人生啟示;化學組教師王睿從“如何清洗沾了污漬的餐布”導入,以人體膽汁消化油脂的生物學原理解釋化學中的乳化作用,幫助學生構建乳化的微觀模型,并引出乳濁液的概念;物理組教師李滌把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融合在“能源開發(fā)與利用”知識模塊,利用化學知識找到能源轉換過程中的反應原理,利用生物知識構建碳循環(huán)模型……
通過真實任務和情境,學生們將學科學習與生活世界聯系起來。“這種融合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學科壁壘和界限,能夠為學生提供立體化、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更高效地學好國家課程?!痹撔=虅仗幐敝魅瓮躅1硎荆缈迫诤辖虒W也對教師群體的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課程跨學科重構,江南中學這張“大課表”還融入濃濃的“思政味”。以“入學儀式”“青春奠基儀式”“畢業(yè)典禮”等儀式課程為縱軸,以橫跨四季的校園活動課程為橫軸,該校針對每個年級都安排符合特定成長發(fā)展階段的課程:有意義的初一經驗,有個性的初二履歷,有挑戰(zhàn)的初三生活,像這樣賦予不同深度與梯度課程目標的“青春成長課程”,伴隨每個學生走過初中的“拔節(jié)孕穗期”。
課內+課后,有機融入
江南中學校長周宏燕告訴記者,學校積極探索課后服務與課堂教學的有機銜接,將其有機融入學校整體教育教學系統(tǒng),形成新的教育教學課程體系。
一杯美味的汽水是如何制作的?自制肥皂、潤唇膏需要哪些原材料?采訪中記者發(fā)現,這些有趣的化學小實驗都是該校初一年級學生的課后服務課程內容,通過動手制作,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
在江南中學課后服務課程里,化學作為一門初三開設的學科,并不是高年級學生才有所涉獵?!俺跻粚W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也不可能將初三的學科知識提前教學,所以我們專門開設了‘化學與生活’校本課程,提前培養(yǎng)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苯處煾哐η俑嬖V記者,針對化學學科,每個年級都開設了相對應的校本課程:初二,“化學與社會”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與調研考察;初三,“化學與STEM”引導學生進行數字化實驗初探,了解前沿科技類知識?!斑@樣的課程安排有效克服了課后服務與課堂教學的游離現象,對國家課程進行了有力補充,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也提高了學生對于國家課程的接受度?!?/p>
“學科拓展課程”是“大課表”最豐富的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課外的有力載體。為了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個性化、選擇性的教育需求,該校開設涵蓋“人文素養(yǎng)類”“藝術陶冶類”“科學技能類”“體育特長類”4大門類62門課程,全力打造豐富多彩、高質高效、健康有趣的課后課程,讓孩子們盡享課后服務的“豐盛套餐”?!皩W校還聘請了專業(yè)老師和志愿者來給我們上課?!背醵昙墝W生陳艾平說,“課后服務不僅讓我們學到了文化知識,還讓我們的校內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p>
因時而變,動態(tài)生成
早在2019年,江南中學就啟動線上教學的探索。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為了給學生提供更為精準的、個性的課后輔導服務,該校積極利用“錫慧在線”等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平臺,組織骨干教師錄制省、市級課程500多節(jié),開發(fā)“江南云校”,免費向學生提供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和互動交流答疑的課后輔導服務。疫情發(fā)生之后,“云上課程”更成為學生居家學習效果的有力保障。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江南中學這張“大課表”并非一成不變,它還會依據學情變化、疫情防控形勢等因素,不斷進行動態(tài)調整,適時推出適應學生當下現狀與特點的課程內容。
孩子升入初中會面臨哪些新情況?家長們該做哪些準備?2021年暑假期間,該校組織骨干教師面向全體初一新生開設小升初線上銜接課程,43名不同學科青年教師第一時間對學生作業(yè)進行認真批改并及時反饋,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適應新學段的學習與生活。該校青年教師杭毅成說:“從每天的作業(yè)批改中,我都能看出學生們的點滴成長。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們青年教師也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充足準備?!?/p>
“大課表”實施后,學校在教學樣態(tài)上發(fā)生了改變:教育教學資源統(tǒng)籌能力和課程領導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對教學、學生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積極探索與嘗試融合學科、改革作業(yè)、激發(fā)學生內動力等方式方法;學生對課程的認同度提高,踴躍參與學科拓展課程的在線選課,“熱門”課程往往不到1分鐘即被“搶訂一空”。
更為重要的是,“大課表”使學校的教育生態(tài)得到優(yōu)化。學校重構了“雙減”時代教育教學的資源觀、時空觀,知識學習不再限于單一學科,而是不同學科的融合創(chuàng)生;育人主體不再限于教師,而是家校社的多元聯動。“我們要最大范圍調動社會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學習機會,將教育時空從課上、校內延伸到課后、校外,延伸到學生終身成長,塑造江南學生獨有的青春模樣?!敝芎暄嗾f。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