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guān)于杜甫的死因一直是個(gè)謎。通常在文學(xué)和史學(xué)中,對于杜甫的死因存在五種觀點(diǎn),一是杜甫病死;二是杜甫被賜死;三是杜甫投江而死,但這個(gè)說法最經(jīng)不起推敲;四是杜甫食物中毒而死;五是因消化不良而死。其中第三種和第四種說法基本上都是無意猜測和想象,毫無依據(jù)可言,其余三種說法雖然存在文獻(xiàn),但也很難推敲出真?zhèn)?。那杜甫死后,他的墓究竟是在哪?
杜甫是我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生于唐朝中后期,其間唐朝已經(jīng)由盛轉(zhuǎn)衰,尤其是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以后,社會動(dòng)蕩,民不聊生,杜甫目睹社會現(xiàn)況,寫下了大量憂國憂民的詩篇,因而被人們稱為“詩圣”。 他死后靈魂的棲息地——墓地的故事充滿傳奇。
杜甫早年游歷過江南、山東一帶,后來飄泊于甘肅、四川一帶,最后離開四川,在湖北、湖南等地流浪,一直到死為止,都過著貧窮的日子、這位深受后人敬仰的詩人最后歸葬何處卻一直不為人知曉。
據(jù)統(tǒng)計(jì),在全國,“詩圣”杜甫的墓園至少有八處,如河南鞏縣、偃師,湖南耒陽’平江‘陜西華陽,四川成都浣花溪等。究竟何處是真墓,何處為疑冢,千百年來眾說紛紜。經(jīng)過研究、比較和考證,分歧主要集中在了河南鞏縣、偃師,湖南耒陽、平江四處。
《舊唐書.杜甫傳》載: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杜甫從湖南長沙舉家南往郴州,行至耒陽時(shí),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縣令得知后,親自駕船將杜甫接到了耒陽。耒陽縣令為杜甫一家送來了美酒佳肴,杜甫大吃了一頓之后,第二天便去世了,終年五十九歲。隨后,家人將杜甫埋葬在了耒陽。對此,《耒陽縣志》也有記載:“杜陵祠在縣北二里,祠后即杜墓?!倍遥四宫F(xiàn)在仍存,位于耒陽市第一中學(xué)的院內(nèi),封土圓錐形,基砌花崗石,周圍有石欄,正面嵌有青石橫額,上鐫“唐工部杜公之墓'及“(南宋)景定癸亥(1263年)孟夏,縣令王禾立石”等字樣。
另有一說認(rèn)為,杜甫葬于湖南平江。與杜甫同時(shí)代的詩人元稹曾說過:“(杜甫)扁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倍?,《平江縣志》也稱:“甫自蜀歸病,卒于潭岳之交,宗武(杜甫之子)扶其梓旅殯岳陽四十余年。平(江)為岳家屬縣,南小田有甫墓,蓋權(quán)厝冢也?!爆F(xiàn)存的平江杜甫墓是一座磚砌墓冢,冢前立有墓碑,周圍有磚砌的墓墻。
據(jù)考證,耒陽、平江兩處杜甫之墓,本來是臨時(shí)停靈的地方,后來棺柩遷出,只余下了空墓。所以,這兩座墓冢都不是真正的杜甫之墓。
于是,人們將目光的焦點(diǎn)投到了河南鞏縣和偃師的兩座杜甫墓?!杜f唐書》還記載:“元和中,宗武子嗣業(yè),自耒陽遷雨之柩歸葬偃師縣西北首陽山之前?!鼻迦隋X泳也在《履園叢話》中說:”按《河南通志》云,唐工部郎杜甫墓在河南府偃師縣之徒婁村。”錢泳還說,乾隆年間曾對偃師杜甫墓進(jìn)行修葺和擴(kuò)建。言之鑿鑿,似乎讓人不得不信。
現(xiàn)存的鞏縣杜甫墓在新縣城(孝義鎮(zhèn))西5千米的康店公社康店村邙山嶺上。墓地坐北朝南,呈方形。墓前豎有清代早期所立石碑兩塊,其中一塊立于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石碑上的碑文成了杜甫葬身之地的有力佐證。墓周圍松青柏翠,氣象森然。墓旁附葬著杜甫的長子宗文、次子宗武,這兩座墓呈東西排列。明清之際,到鞏縣杜甫墓園憑吊的文人墨客甚多,留下了不少詠嘆感慨的詩作,這為證實(shí)此處墓冢確實(shí)為杜甫葬處提供了不少憑據(jù)。
杜甫的墓到底在哪兒,目前尚沒有能最后定論。至于為什么在全國各地有這么多杜甫之墓,各地也都爭相說自己是真的杜甫墓地之所在呢?也許正是因?yàn)槿藗儗Χ鸥@位偉大詩人的喜愛吧!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