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贛州最新人口數(shù)量統(tǒng)計_贛州外來人口和常住人口數(shù)量統(tǒng)計_時事新聞

          Ai高考 · 時事熱點
          2022-09-06
          更三高考院校庫

          贛州2022年最新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2021年末,全市戶籍總?cè)丝?84.02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327.21萬人,農(nóng)村人口656.81萬人。

          一、贛州最新人口數(shù)量統(tǒng)計

          年末,全市戶籍總?cè)丝?84.02萬人,其中城鎮(zhèn)327.21萬人,農(nóng)村656.81萬人。年末常住人口89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56.35%。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4%,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下降0.9%。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下降0.5%,鮮菜價格上漲12.9%,畜肉類價格下降19.5%。零售價格上漲2.5%。

          二、贛州外來人口和常住人口數(shù)量統(tǒng)計

          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現(xiàn)將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市人口教育基本情況公布如下:

          一、受教育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專學(xué)歷的有838344人;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人口1382575人;初中學(xué)歷人口3427675人;具有小學(xué)教育水平的人口為2,407,532人(上述具有各種教育水平的人口包括畢業(yè)生、輟學(xué)者和各種學(xué)校的學(xué)生)。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xué)學(xué)歷的人數(shù)由4546人增加到9346人;高中學(xué)歷人數(shù)從10736人上升到15413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數(shù)從38203人上升到38213人;受過小學(xué)教育的人數(shù)從32,286人下降到26,840人。

          表4-1按行政區(qū)域分各縣(市、區(qū))每10萬人口中各類教育程度人數(shù)單位:人/大學(xué)、高中、初中、 全市10萬人口小學(xué)(大專以上)(含中專)93461541326840章貢區(qū)23038245482749716695南康區(qū)89101554128125837贛縣區(qū)743152236431120信豐縣55104 127191上猶縣70631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市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49年提高到9.56年。 全市18個縣(市、區(qū))中,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全市高4年,比全市低14年。

          表4-2縣(市、區(qū))按行政區(qū)域劃分。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單位:年面積2020年全市9.56章貢區(qū)11.51南康9.42贛縣9.19新豐9.01大余9.33上猶8.94崇義9.03安遠8.57定南縣9.73全南縣9.58寧都9.25杜愚9.00

          城市常住人口中,文盲(15歲及以上不識字者)150132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數(shù)減少了159881人,文盲率[3]從3.70%下降到1.67%。

          注意事項:

          [1]本公報中的數(shù)據(jù)是初步匯總數(shù)據(jù)。

          [2]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將各種受教育程度換算成平均受教育年限計算出來的。具體折算標(biāo)準(zhǔn)為:小學(xué)=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專以上=16年。

          [3]文盲率是指城市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的文盲人口所占的比例。

          贛州形成行政區(qū)的歷史悠久。三國·吳嘉禾五年(236)設(shè)置相當(dāng)于市一級的行政機構(gòu)——廬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設(shè)南安、贛州兩個政區(qū),簡稱“南贛”。又因地處贛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間和民國初先后置分巡贛南道和贛南道,亦俗稱“贛南”。

          秦漢三國

          秦統(tǒng)一六國后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為36郡,贛南屬九江郡。

          公元前214年,秦發(fā)大軍50萬分五軍南下五嶺,其中一軍駐守庾嶺界,設(shè)立南壄縣,隸屬九江郡。這是贛州境內(nèi)建立政權(quán)之始。

          兩漢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屬楚。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南壄縣隸屬之。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滅楚,贛州開始被西漢王朝所管轄。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縣,轄18縣,其中贛南3縣隸之:南壄縣(約轄今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贛縣(約轄今章貢區(qū)、贛縣、興國等地)、雩都縣(約轄今于都、寧都、石城、瑞金、會昌、安遠、尋烏等地)。其中贛縣、雩都縣為新增設(shè)縣。

          西漢末年(9~23年),改豫章郡為九江郡,贛南3縣隸之。

          東漢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復(fù)名豫章郡,南壄改為南野,贛南3縣仍隸之。

          建安五年(200年),分豫章郡置廬陵郡,贛南3縣隸廬陵郡。

          三國

          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析廬陵郡置南部都尉,隸揚州,治于都。領(lǐng)雩都、贛縣、平陽(由贛縣分出,即今興國)、陽都、揭陽(析于都白鹿?fàn)I地置陽都,析陽都陂陽地置陂陽縣,隨后改為揭陽)、南安(由南野分出,約轄今南康、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約轄今大余、上猶、崇義等地)7縣。

          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贛州

          綠色贛州

          南河浮橋

          黃金廣場

          贛州

          流光溢彩文清路

          夜贛州

          南門口轉(zhuǎn)盤

          黃金廣場

          贛州

          夜贛州之焰火秀

          綠意盎然的紅旗大道

          贛州街景

          文清路

          美麗的贛州

          贛州

          章江北大道

          峰山看贛州

          火車站

          火車站廣場

          贛州萬象城

          章江美景

          章江美景

          贛州

          贛州

          四賢坊

          郁孤臺歷史文化街區(qū)

          贛州

          贛州

          文清路夜景

          贛州古城墻

          章江游泳館

          飛龍大橋

          贛州大橋

          八境臺

          贛州

          贛州

          贛州

          贛州

          贛州自然博物館

          章江新區(qū)

          章江新區(qū)

          章江新區(qū)

          章江新區(qū)

          贛州綜合商貿(mào)物流園

          贛州極地海洋世界

          贛州萬象城夜景

          城市中央公園

          城市中央公園

          城市中央公園

          城市中央公園

          城市中央公園全景

          古城墻

          章江新區(qū)

          文清路商業(yè)街

          贛州夜景

          中聯(lián)商城

          章江兩岸夜景

          贛州

          贛州

          今日贛州

          贛州火車站夜景

          今日贛州

          新世紀(jì)大橋

          贛州華潤萬象城

          航拍章江新區(qū)

          贛州快速路夜景

          章江新區(qū)濱江公園

          贛州中心城區(qū)全景圖(部分)

          蓉江新區(qū)濱江公園美景

          航拍三康廟大轉(zhuǎn)盤

          贛州夜景航拍

          章江新區(qū)

          今日贛州

          兩晉隋唐

          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為南康,改陽都為寧都,改平陽為平固。

          國家區(qū)域中心城市—贛州

          國家區(qū)域中心城市—贛州

          晉太康三年(282年),撤銷廬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將南野并入南康領(lǐng)6縣。

          晉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陽為陂陽。

          晉太康十年(289年),贛縣移縣治于葛姥城(今章貢區(qū)虎崗一帶)。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屬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從雩都遷至贛縣(章、貢兩水間,今章貢區(qū))。

          南朝梁大寶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

          南朝陳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隸廣東東衡州安遠郡。

          八境臺

          八境臺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隸屬于洪州總管府。平固并入贛縣、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寧都。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陂陽縣設(shè)石城場,并入寧都。虔州轄贛縣、雩都、南康、寧都4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虔州隸江南道,轄縣沿襲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東南地復(fù)置南安縣(約轄今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領(lǐng)5縣。

          神龍元年(705年),復(fù)置大余縣,虔州領(lǐng)6縣。

          天寶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豐縣,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鎮(zhèn)。

          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鄉(xiāng)和信豐一里復(fù)置安遠縣,虔州領(lǐng)7縣。

          天佑元年(904年),從雩都縣分出象湖鎮(zhèn)置瑞金監(jiān)。

          五代十國

          灶兒巷

          灶兒巷

          后梁開平三年(909年),虔州屬梁。

          開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勝軍。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勝軍為昭信軍,虔州屬之。

          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縣地置上猶場。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猶場為上猶縣,翌年改瑞金監(jiān)為瑞金縣,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虔州領(lǐng)11縣:贛縣、于都、信豐、南康、大余、虔化、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兩宋元明

          贛州古城墻

          贛州古城墻

          宋開寶八年(975年),改昭信軍為軍州。

          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改軍州復(fù)為虔州。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從贛縣分出瀲江鎮(zhèn)7鄉(xiāng)及廬陵泰和部分轄地置興國縣,從于都分出縣東南6鄉(xiāng)于九州鎮(zhèn)置會昌縣,虔州轄13縣。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轄南康、大余、上猶3縣另置南安軍,治大余。虔州領(lǐng)10縣,為贛南分設(shè)兩個政區(qū)之始。

          宣和三年(1121年),龍南縣改名為虔南。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校書郎董德元以“虔”字為虎頭,虔州號“虎頭城”,非佳名,奏請改名,詔改虔州為贛州(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稱為贛),贛州名始此。同時,虔化縣改名為寧都,虔南縣復(fù)名為龍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為江西行中書省,贛州、南安軍隸江西行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贛州、南安軍分別改為贛州路總管府、南安路總管府,隸屬與領(lǐng)縣如舊。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贛州、南安兩路改為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為5道,贛州、南安2府均屬嶺北道。

          全國文明城市—贛州

          全國文明城市—贛州

          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shè)分巡嶺北道于贛州,贛州、南安2府屬之。

          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贛巡撫都察院于贛州,稱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wù),轄江西的南安、贛州,廣東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從上猶、南康、大余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崇義縣,屬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領(lǐng)4縣:大余、南康、上猶、崇義。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設(shè)分守嶺北、嶺東、嶺南、漳南4道,統(tǒng)于虔院。嶺北巡、守兩道治贛州,贛州、南安2府隸之。

          隆慶三年(1569年),從安遠、信豐、龍南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定南縣,隸贛州府。

          萬歷四年(1576年),以安遠縣原轄尋烏等15堡另置長寧縣,隸贛州府。至此,贛州府領(lǐng)12縣,南安府領(lǐng)4縣。

          清史民國

          清順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銷南贛守?fù)岷脱?、守兩道?/p>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贛南道,轄贛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贛南道為分巡吉南贛道,增轄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寧都縣為寧都直隸州,轄瑞金、石城2縣,為贛南分設(shè)贛州府、南安府、寧都直隸州3個政區(qū)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贛道為吉南贛寧兵備道,增轄寧都直隸州。

          贛州舊影

          贛州舊影(4張)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廳設(shè)縣,省直接下轄縣。

          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設(shè)潯陽、豫章、廬陵、贛南4道。贛州屬贛南道,道治贛縣,轄贛縣、于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長寧(現(xiàn)尋烏縣)、龍南、全南、定南、寧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猶、崇義17縣。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贛南道,省直接轄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劃為13個行政督察區(qū),贛南各縣分屬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區(qū)。興國縣歸第九行政督察區(qū)。第十一行政督察區(qū)轄贛縣、南康、信豐、上猶、崇義、大余6縣,行政督察專署駐贛縣。第十二行政督察區(qū)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于都、會昌6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寧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區(qū)轄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5縣,行政督察專署駐寧都。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個行政督察區(qū)合并,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先駐大余,后遷贛縣,轄11縣。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贛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贛州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劃為8個行政督察區(qū),贛南各縣分屬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區(qū)。第四行政督察區(qū)轄贛縣、南康、信豐、大余、上猶、崇義、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11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贛縣;第八行政督察區(qū)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會昌、于都、興國7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寧都。

          1949年5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南昌,隨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國民黨的江西省政府南遷贛縣。不久國民黨在贛州的統(tǒng)治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整個贛南而宣告結(jié)束。

          此外,在1929至1934年間,贛南大部分地區(qū)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革命根據(jù)地。各地先后成立蘇維埃政府,分別隸屬江西、湘贛、粵贛、贛南省蘇維埃政府,并于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9] [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設(shè)立贛州專區(qū)行政專員公署。

          俯瞰贛州老城區(qū)

          俯瞰贛州老城區(qū)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贛南各縣,后成立贛西南行政公署,轄贛州、寧都、吉安3專區(qū)。其中贛州專區(qū)領(lǐng)18縣(市):贛州市(8月析贛縣贛州鎮(zhèn)設(shè)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于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寧都專區(qū),分領(lǐng)8縣:寧都、于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廣昌(由撫州專區(qū)劃入);贛州專區(qū)領(lǐng)11縣(市):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贛南分設(shè)2個專區(qū)。

          1949年11月,贛州專區(qū)并入贛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南各縣仍分屬贛州、寧都2專區(qū)。

          1952年8月,撤銷寧都專區(qū),贛南再次合二為一,領(lǐng)18縣(市),廣昌劃歸撫州專區(qū)。1954年5月,成立贛南行政區(qū),同時撤銷贛州專區(qū),廣昌劃入,領(lǐng)19縣(市)。

          1964年5月撤銷贛南行政區(qū),恢復(fù)贛州專區(qū)。

          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qū)。

          1983年10月廣昌劃歸撫州地區(qū)。

          1994年南康、瑞金撤縣設(shè)市。

          1998年12月,國務(wù)院批準(zhǔn)贛州地區(qū)撤地改市,原縣級贛州市改為章貢區(qū)。1999年7月,地級贛州市正式掛牌成立。 [10]

          2009年6月,贛州開發(fā)區(qū)成立管理委員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gòu),正縣級建制。2014年7月,贛州開發(fā)區(qū)更名為贛州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為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 [14]

          五區(qū)一體化發(fā)展

          五區(qū)一體化發(fā)展

          2013年10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同意撤銷縣級南康市,設(shè)立贛州市南康區(qū)。南康區(qū)三江鄉(xiāng)的解勝、博羅、筱壩三個行政村劃歸潭東鎮(zhèn)管轄。南康區(qū)潭口鎮(zhèn)的下壩、金塘、臺頭、村頭四個行政村劃歸南康區(qū)龍嶺鎮(zhèn)管轄。潭東鎮(zhèn)、潭口鎮(zhèn)劃歸章貢區(qū)管轄。 [10]

          2016年10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同意撤銷贛縣,設(shè)立贛州市贛縣區(qū),以原贛縣的行政區(qū)域為贛縣區(qū)的行政區(qū)域。

          2016年3月,贛州蓉江新區(qū)獲批成立,是贛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區(qū),是贛州市政府派出機構(gòu),為正縣級建制。 [10]

          2020年6月,國務(wù)院同意撤銷龍南縣,設(shè)立縣級龍南市。 [1]

          行政區(qū)劃編輯 播報

          2021年9月,贛州市轄贛縣區(qū)、章貢區(qū)、南康區(qū)3個市轄區(qū),以及大余、上猶、崇義、信豐、定南、全南、安遠、寧都、于都、興國、會昌、石城、尋烏13個縣,代管瑞金、龍南2個縣級市,共18個縣級政區(qū)。全市有9個街道辦事處、144個鎮(zhèn)、140個鄉(xiāng)(含民族鄉(xiāng)1個),496個居民委員會、3461個村民委員會。 [15] [120]

          截至2020年6月,贛州市轄3個市轄區(qū)、1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章貢區(qū)、南康區(qū)、贛縣區(qū)、信豐縣、大余縣、上猶縣、崇義縣、安遠縣、定南縣、全南縣、寧都縣、于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尋烏縣、石城縣、瑞金市、龍南市。 [115]

          贛州市行政區(qū)劃圖

          贛州市行政區(qū)劃圖

          贛州市行政區(qū)劃

          行政區(qū)劃代碼

          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政府駐地

          360700

          贛州市

          39379(總)

          章貢區(qū)

          360702

          章貢區(qū)

          591

          水南街道 [16]

          360703

          南康區(qū)

          1732

          蓉江街道

          360704

          贛縣區(qū)

          2993

          梅林鎮(zhèn)

          360722

          信豐縣

          2878

          嘉定鎮(zhèn)

          360723

          大余縣

          1368

          南安鎮(zhèn)

          360724

          上猶縣

          1544

          東山鎮(zhèn)

          360725

          崇義縣

          2197

          橫水鎮(zhèn)

          360726

          安遠縣

          2375

          欣山鎮(zhèn)

          360727

          龍南市

          1641

          龍南鎮(zhèn)

          360728

          定南縣

          1316

          歷市鎮(zhèn)

          360729

          全南縣

          1521

          城廂鎮(zhèn)

          360730

          寧都縣

          4053

          梅江鎮(zhèn)

          360731

          于都縣

          2893

          貢江鎮(zhèn)

          360732

          興國縣

          3214

          瀲江鎮(zhèn)

          360733

          會昌縣

          2722

          文武壩鎮(zhèn)

          360734

          尋烏縣

          2311

          長寧鎮(zhèn)

          360735

          石城縣

          1582

          琴江鎮(zhèn)

          360781

          瑞金市

          2448

          象湖鎮(zhèn)

          注:表格資料來自全國行政區(qū)劃信息查詢平臺(2020年) [115]

          三、贛州介紹

          位置境域

          贛州市位于中國華東江西省南部,地處贛江上游,處于東南沿海地區(qū)向中部內(nèi)地延伸的過渡地帶,是內(nèi)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贛州東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龍巖市,南至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韶關(guān)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連江西省吉安市和撫州市,介于北緯24°29′~27°09′、東經(jīng)113°54′~116°38′之間,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總面積的23.6%。 [17]

          2022 Baidu - GS(2021)6026號 - 甲測資字11111342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長地萬方

          贛州市群山環(huán)繞,斷陷盆地貫穿于贛州市,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其中丘陵面積24053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61%;贛州市山地總面積8620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21.89%;兼有50個大小不等的紅壤盆地,面積6706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的17%。贛州市四周有武夷山、雩山、諸廣山及南嶺的九連山、大庾嶺等,眾多的山脈及其余脈,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勢。贛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間,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義、上猶與湖南省桂東3縣交界處的齊云山鼎鍋寨海拔2061米為最高峰,贛縣湖江鎮(zhèn)張屋村海拔82米為最低處。 [17]

          水系

          贛州市四周山巒起伏,地勢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輻輳狀向中心——章貢區(qū)匯集。贛南山區(qū)成為贛江發(fā)源地,也成為珠江之東江的源頭之一。千余條支流匯成上猶江、章水、梅江(古稱河水,也稱寧都江、梅川)、琴江、綿江(又稱瑞金河)、湘江(湘水,又稱雁門水)、濂江(濂水,又稱梅林江、安遠江)、平江(又稱興國江、平固江)、桃江(又名信豐江)9條較大支流。其中由上猶江、章水(古稱豫章水)匯成章江;由其余7條支流匯成貢江(貢水,古稱湖漢水,又稱雩江、會昌江);章貢兩江在章貢區(qū)相會而成贛江,北入鄱陽湖,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另有百條支流分別從尋烏、安遠、定南、信豐流入珠江流域東江、北江水系和韓江流域梅江水系。區(qū)內(nèi)各河支流,上游分布在西、南、東邊緣的山區(qū),河道縱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進入丘陵地帶,河道縱坡較平坦,河流兩岸分布有寬窄不同的沖積平原。 [17]

          水文

          贛州市位于贛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為主要自然災(zāi)害的地區(qū)。每年4~9月為汛期,5~6月為洪水多發(fā)季節(jié),春汛和秋汛也時有發(fā)生。2012年,贛州市年平均降水1967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25%。年實測徑流量431.33億立方米,贛州市徑流量年內(nèi)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實測徑流量為275.94億立方米,占全年徑流量的64%,非汛期徑流量為155.39億立方米,占全年徑流量的36.0%。各河川徑流量補給主要是降水,屬雨水補給型。

          據(jù)對域內(nèi)贛江、貢水、章水、上猶江、桃江、梅川、桂壩河、湞水、綿江、平江、濂江、湘水、琴江、崇義水、九曲水、尋烏水等17條重要大中河流及18個縣(市、區(qū))的53處水質(zhì)監(jiān)測斷面,贛州市5個省1個市界河斷面和16個“百大哨口工程”,就江河水中金屬化合物、非金屬化合物和有機物等26個項目進行監(jiān)測分析,各主要江河重要水域水質(zhì)狀況為:質(zhì)地優(yōu)良的Ⅰ、Ⅱ類別水質(zhì)全年比例為64.1%,豐水期72.1%,枯水期49.1%;合格的Ⅲ類水全年為22.2%,豐水期14.2%,枯水期31.4%;輕度污染的Ⅳ類水質(zhì)全年為7.9%,豐水期10.6%,枯水期5.6%;重度污染的Ⅴ類水質(zhì)全年為0.8%,豐水期0.1%,枯水期8.1%;嚴(yán)重污染的超Ⅴ類水質(zhì)全年為5.0%,豐水期3.1%,枯水期5.8%。 [18]

          氣候

          贛州市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具有冬夏季風(fēng)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酷暑和嚴(yán)寒流時間短、無霜期長等氣候特征。贛州市總降水量平均為1318.9毫米,比歷年同期少1.8成,屬偏少年份(其中上猶、大余、興國為正常年份,全南為特少年份,其他縣市為偏少年份)。以大余1554.9毫米為最多,龍南1152.2毫米最少。贛州市年平均氣溫為19.8℃,比歷年同期高0.9℃,各縣市年平均氣溫在19.1~20.8℃之間。贛州市年平均氣溫以于都20.8℃為最高,石城19.1℃最低;章貢區(qū)為20.2℃。 [19-20]

          春季

          陰雨連綿。3-5月,冷暖氣流在贛南頻繁交匯,天氣變化無常,時冷時熱,陰雨?,F(xiàn)。一旦冷暖氣流對抗劇烈,雷雨大風(fēng)、冰雹、強降水等災(zāi)害性天氣均可發(fā)生。

          夏季

          先澇后旱少酷暑。初夏贛州市正處于副熱帶高壓邊緣西南氣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氣,降雨大且易集中。6月贛州市平均雨量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達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該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贛州市最易發(fā)生洪澇災(zāi)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氣溫一般均在30℃以下,雖然白天較炎熱,但少酷暑。

          秋季

          風(fēng)和日麗天氣爽。10-11月中旬約一周時間,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壓控制,大氣層結(jié)穩(wěn)定,天氣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氣溫14-21℃,月平均相對濕度70%-80%,是全年陰雨日數(shù)最少、溫和氣爽最宜人的季節(jié)。

          冬季

          冷而不寒少雨雪。贛南緯度較低,北面有高山阻攔冷空氣直驅(qū)南下,入冬較遲,凍害較輕;又常受北方干冷空氣團控制,少有云雨形成。白天太陽照射,氣溫較高;晚上輻射冷卻,氣溫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澆凍。受強寒潮襲擊時,可產(chǎn)生固體降水或冰凌天氣,但機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數(shù)只有1-2天。

          2022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資訊推薦

          時事熱點

          時事熱點資訊欄目提供最新熱點新聞、熱門資訊內(nèi)容、熱點寫作素材 ... [進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jǐn)?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