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對年齡的稱謂十分簡單,而在古代,古人對于年齡的稱謂十分講究,并且每一年齡段都有各自的稱唿,那么你知道耳順之年是指什么年齡嗎?趕緊跟著小編腳步一起往下看看吧。
耳順之年是指什么年齡
耳順之年的意思是六十歲的時(shí)候聽到別人言語就能夠判斷真假是非,所以也代指六十歲,這個(gè)詞語來自于孔子的《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其實(shí)在古代還有很多其他年齡稱謂,比如總角)、垂髫等,其中總角指的是幼兒。
古代年齡稱謂從小到大
1. 初度:指的是幼兒出生之時(shí)。
2. 湯餅之期:嬰兒出生三日。
3. 赤子:初生的嬰兒。
4. 孩提:指的是兩到三歲的兒童。
5. 垂髫:指幼年兒童。
6.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出自《贈(zèng)別》。
7.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出自《禮記·內(nèi)則》。
8.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出自《禮記·曲禮上》。
9.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出自《論語·為政》。
10. 不惑:指四十歲,出自《論語·為政》。
11. 半百:指五十歲,出自《論語·為政》。
12.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出自《唐詩紀(jì)事》。
13.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出自《曲江二首》。
14. 耄耋之年:指八十歲,出自《對酒》。
15. 鮐背之年:指九十歲,出自《詩經(jīng)·大雅·行葦》。
16. 期頤之年:指一百歲,出自《禮記·曲禮上》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