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詠梅
陸游 〔宋代〕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翻譯和注釋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jīng)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fā)出縷縷清香。
注釋
卜(bǔ)算子·詠梅:選自吳氏雙照樓影宋本《渭南詞》卷二?!安匪阕印笔窃~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缺月掛疏桐》等。萬樹《詞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駱義鳥(駱賓王)詩用數(shù)名,人謂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br />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供驛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專用建筑。
斷橋:殘破的橋。一說“斷”通“籪”,籪橋乃是古時在為攔河捕魚蟹而設(shè)籪之處所建之橋。
寂寞:孤單冷清。
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更:副詞,又,再。著(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無意:不想,沒有心思。自己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艷。
苦:盡力,竭力。
爭春:與百花爭奇斗艷。此指爭權(quán)。
一任:全任,完全聽憑;一:副詞,全,完全,沒有例外。任:動詞,任憑。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這里借指詩人政敵──茍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謝,隕落。
碾(niǎn):軋爛,壓碎。
作塵: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
卜算子 詠梅問答
問:《卜算子 詠梅》的作者是誰?
答:卜算子 詠梅的作者是陸游
問:卜算子 詠梅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卜算子 詠梅是宋代的作品
問:卜算子 詠梅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出自 宋代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
問: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的下一句是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問:出自陸游的名句有哪些?
答:陸游名句大全
卜算子 詠梅賞析
【簡析】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 * ,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絕句》里寫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边@首《卜算子》,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懷抱。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tài)上去描寫。上片首二句說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官貴人所有。后二句說梅花的遭遇,在凄風苦雨摧殘中開放。下片首二句說他不與群芳爭春,任群芳猜忌,后二句說他即使被碾的粉碎,其清香的品質(zhì)也不會改變。如果結(jié)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jīng)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 ,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 ,破敗不堪的“ 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應(yīng)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 ?!凹拍_無主”這一句,詞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yīng)。驛外斷橋、暮色、黃昏 ,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 ?!案边@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huán)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 萬樹寒無色 ,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 ,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 )。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于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 ,它也的確還有“ 愁”。從藝術(shù)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huán)境、時光和自然現(xiàn)象來烘托。況周頤說 :“詞有淡遠取神 ,只描取景物 ,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 。”(《蕙風詞話》)就是說 ,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 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 情景雙繪”。讓讀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huán)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這著實、妙!
下闋,托梅寄志。
梅花 ,它開得最早 。“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
春天 ,百花怒放 ,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fā),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翱唷闭?,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cè)面諷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爭 ,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nèi)ゼ刀拾?。在這里,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xiàn)象。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茍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 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xiàn)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
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 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 ,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凄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jié)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矗坊ǖ拿\有多么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在此時已融入了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 ,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盡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
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jié) ”(卓人月《 詞統(tǒng) 》)。而這“勁節(jié)”得以“ 想見”,正是由于此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此時,已將梅花人格化 。“ 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