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愛喝咖啡。隨之而來的“咖啡文化”充滿生活的每個時刻。無論在家里、還是在辦公室、或是各種社交場合、咖啡店、咖啡館,人們都在品著咖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咖啡文化知識大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中北歐:溫和理智中歐式
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熱情如火,也不像法國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北歐一帶的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又溫和,正像他們一板一眼的民族性一樣。歐洲人的生活與咖啡,幾乎已經(jīng)結(jié)成密不可分的環(huán)節(jié),除了意大利和法國一帶與眾不同的咖啡喝法,從奧地利、瑞士、德國,以致于北歐幾個國家,品嘗咖啡的習(xí)慣與口味可以說是大同小異,他們深深了解中庸之道,完全屬于中濃度口味。
中、北歐人民在家煮咖啡,最常使用的大多式簡便的手沖式濾紙咖啡壺,以及臺灣常見的家庭用電熱咖啡壺(Drip Coffee Maker)。其中,濾紙沖泡咖啡法(Paper Drip)就起源于中歐,是德國人MERITA夫人在本世紀初發(fā)明,并在歐陸各國廣為流傳。但是營業(yè)場所的咖啡,由于需要大量快速供應(yīng),還是Espresso咖啡機的天下,只不過使用的咖啡豆口味不同。
在這些國家的咖啡館喝咖啡,與臺灣最大的差別,可能是他們把咖啡、糖、奶三項分得很清楚,許多咖啡館的價目表上都名列黑咖啡與加奶咖啡的不同價格,有些甚至連份量也列入價格差別差異的因素。中歐一些國家,像奧地利、瑞士,點心做得有名,花樣繁出的各式糕點,理所當然也躍為咖啡桌上另一項出色的演出。
近幾年來,北歐四國人民平均的咖啡飲用量一直名列全世界前四名榜上(每人每年一千杯以上),他們對咖啡的鐘愛,用巴哈一出歌劇中的一段唱詞形容最為恰當:這么美妙的咖啡,比一千次香吻更甜美,比陳年佳釀更醉人。
喝咖啡有哪些文化禮儀呢, 且聽小編一一道來,在西餐廳里,餐后喝的往往是咖啡,份量是普通咖啡的一半。而盛咖啡的杯子,杯耳很小,指頭無法穿過。正確的拿法是用你的食指和大拇指端起杯子。
還有,餐廳小姐端上咖啡時,一定將杯耳向著顧客的左側(cè),以便顧客扶著杯耳加糖加牛奶。你在操作時不必握得太緊,也用不著用力攪拌而濺出咖啡,因為糖和牛奶很快就會溶化。不喜歡加糖和加奶的,可把杯耳轉(zhuǎn)向自己的右側(cè)。一般是先加糖后加牛奶。
小匙用畢,要放在碟子上,不要放在杯子里。這樣顯得不雅,而且不小心會把小匙打翻在地。用匙舀咖啡,端起碟子或托住杯底喝咖啡,都會十分失禮。除非舉行酒會,或沒有桌子依托時,才能端起碟子來喝。
在家里請客人克咖啡,應(yīng)當注意的是,咖啡愛好者對是否加糖和奶往往十分講究,最好讓客人自便,主人不必代勞。另外,主人還要為懂得喝咖啡的行家另備一杯冷開水,使之與咖啡交替品嘗,口味更顯清純。
在朋友家里作客喝咖啡時,則要注意:咖啡要趁熱喝完,不必客氣。如果只顧聊天而讓咖啡冷卻,就會有違主人的一番誠意。小匙是用來攪拌的,用后要放在碟子邊上,不要用來舀咖啡。也不要一口氣把咖啡喝完,而要慢慢啜飲??Х纫亢韧?,才顯得有禮貌。
咖啡的由來和歷史:
“咖啡”一詞源自希臘語“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常綠小喬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內(nèi)之果仁,再用適當?shù)暮姹悍椒ê姹憾伞?/p>
在世界各地,人們越來越愛喝咖啡。隨之而來的“咖啡文化”充滿生活的每個時刻。無論在家里、還是在辦公室、或是各種社交場合,人們都在品著咖啡、它逐漸與時尚、現(xiàn)代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
咖啡樹原產(chǎn)于非洲埃塞俄比亞西南部的高原地區(qū)。據(jù)說一千多年以前一位牧羊人發(fā)現(xiàn)羊吃了一種植物后,變得非常興奮活潑,進而發(fā)現(xiàn)了咖啡。還有說法稱是因野火偶然燒毀了一片咖啡林,燒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圍居民注意。
當?shù)赝林私?jīng)常把咖啡樹的果實磨碎,再把它與動物脂肪摻在一起揉捏,做成許多球狀的丸子。這些土著部落的人將這些咖啡丸子當成珍貴的食物,專供那些即將出征的戰(zhàn)士享用。
直到11世紀左右,人們才開始用水煮咖啡做為飲料。13世紀時,埃塞俄比亞軍隊入侵也門,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世界。因為伊斯蘭教義禁止教徒飲酒,有的宗教界人士認為這種飲料刺激神經(jīng),違反教義,曾一度禁止并關(guān)閉咖啡店,但埃及蘇丹認為咖啡不違反教義,因而解禁,咖啡飲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區(qū)流行開來。
關(guān)于咖啡的起源傳說:
1、牧羊人的故事
根據(jù)羅馬一位語言學(xué)家羅士德奈洛伊(1613-1707)的記載:大約紀元六世紀時,有位阿拉伯牧羊人卡爾代某日趕羊到伊索比亞草原放牧?xí)r,看到每只山羊都顯得無比興奮,雀躍不已,他覺得很奇怪,後來經(jīng)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羊群是吃了某種紅色果實才會興奮不已。
卡爾代好奇地嘗了一些,發(fā)覺這些果實非常香甜美味,食后自己也覺得精神非常爽快,從此他就時常趕著羊群一同去吃這種美味果實。後來,一位回教徒經(jīng)過這里,便順手將這種不可思議的紅色果實摘些帶回家,并分給其他的教友們吃,所以其神奇效力也就因此流傳開來。
2、雪克·歐瑪?shù)墓适?/p>
另一些傳說是阿拉伯半島上(即指北葉門)的守護圣徒雪克??柕谥茏友┛藲W瑪在摩卡是很受人民尊敬及愛戴的酋長,但因犯罪而被族人驅(qū)逐。雪克.歐瑪因此而被流放到該國的俄薩姆,在這里偶然發(fā)現(xiàn)了咖啡的果實,這是一二五八年的事。
一日,歐瑪饑腸轆轆的在山林中走著,看見枝頭上羽毛奇特的小鳥在啄食了樹上的果實后,發(fā)出極為悅耳婉轉(zhuǎn)的啼叫聲。他將此果實帶回并加水熬煮,不料竟發(fā)出濃郁誘人的香味,飲用后原本疲憊的感覺也隨之消除,元氣十足。
歐瑪便采集許多這種神奇的果實,遇見有人生病時,就將果實做成湯汁給他們飲用喝后他們就恢復(fù)了精神。由于他四處行善,受到信徒的喜愛,不久他的罪得以被赦,回到摩卡的他,因發(fā)現(xiàn)這種果實而受到禮贊,人們并惟崇他為圣者。而當時神奇的治病良藥,據(jù)說就是咖啡。
3、德·克利的故事
這是一個浪漫的故事。大約在1720或1723年左右,在馬提尼克島(Matinique)任職的一個法國海軍軍官加布里埃爾.馬蒂厄.德.克利在即將離開巴黎的時候,設(shè)法弄到了一些咖啡樹,并決定把它們帶回馬提尼克島,他一直精心護理著樹苗,把它保存在甲板上的一個玻璃箱里,從而防止海水和保溫。
德.克利在旅途中遭受了海盜的威脅,經(jīng)歷了暴風(fēng)雨的襲擊,還有同船的嫉妒和破壞,甚至在飲用水短缺的時候省下自己喝的水來澆灌這棵樹苗。他的咖啡樹終于在馬提尼克落地生根,1726年獲得首次豐收,據(jù)說到1777年馬提尼克就有了18791680棵咖啡樹,加布里埃爾.馬蒂厄.德.克利功不可沒。加布里埃爾.馬蒂厄.德.克利在1724年11月30日在巴黎逝世,1918年人們在馬提尼克的法國福特植物園為他建了一座紀念碑。
咖啡Coffee這個詞,就是來源于阿拉伯語Qahwa,意思是“植物飲料”,后來傳到土耳其,成為歐洲語言中這個詞的來源??Х确N植,制作的方法也被阿拉伯人不斷地改進而逐漸完善。
17世紀咖啡的種植和生產(chǎn)一直為阿拉伯人所壟斷。當時主要被使用在醫(yī)學(xué)和宗教上,醫(yī)生和僧侶們承認咖啡具有提神、醒腦、健胃、強身、止血等功效;15世紀初開始有文獻記載咖啡的使用方式,并且在此時期融入宗教儀式中,同時也出現(xiàn)在民間做為日常飲品。因伊斯蘭教嚴禁飲酒,因此咖啡成為當時很重要的社交飲品。
1570年,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失敗撤退時,有人在土耳其軍隊的營房中發(fā)現(xiàn)一口袋黑色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一個曾在土耳其生活過的波蘭人,拿走了這袋咖啡,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16世紀末,咖啡以“伊斯蘭酒”的名義通過意大利開始大規(guī)模傳入歐洲。相傳當時一些天主教人士認為咖啡是“魔鬼飲料”,慫恿當時的教皇克萊門八世禁止這種飲料,但教皇品嘗后認為可以飲用,并且祝福了咖啡,因此咖啡在歐洲逐步普及。
起初咖啡在歐洲價格不菲,只有貴族才能飲用咖啡,咖啡甚至被稱為“黑色金子”。直到1690年,一位荷蘭船長航行到也門,得到幾棵咖啡苗,在印度尼西亞種植成功。1727年荷屬圭亞那的一位外交官的妻子,將幾??Х确N子送給一位在巴西的西班牙人,他在巴西試種取得很好的效果。巴西的氣候非常適宜咖啡生長,從此咖啡在南美洲迅速蔓延。因大量生產(chǎn)而價格下降的咖啡開始成為歐洲人的重要飲料。
咖啡文化知識大全相關(guān)文章:
★ 中國的飲食文化常識簡介
★ 公共文化基礎(chǔ)知識大全
★ 日常生活謎語大全及答案趣味篇
★ 西餐禮義文化知識2021
★ 作文有味集錦大全
★ 2021經(jīng)典早餐業(yè)活動促銷方案5篇
★ 小學(xué)搞笑趣味謎語大全有答案
★ 滿分作文萬能開頭結(jié)尾大全
★ 有文化內(nèi)涵的春節(jié)祝福語
★ 翅膀為話題的作文大全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