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關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四季,冬天,楓葉
【名句】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出處】
唐王維《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注】
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稀稀落落。
① 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荊谷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
② 紅葉:秋天,楓、槭、黃櫨等樹的葉子都變成紅色,統(tǒng)稱紅葉。
【說明】
《山中》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五絕。此詩描繪了秋末冬初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由滿是白石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有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diào)。全詩意境空濛,如夢如幻。
【賞析】
“荊溪白石出”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里寫的荊溪大概是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注意到蜿蜒曲折的清溪。天寒水清淺,細流涓涓,白石微露,惹人愛憐。詩人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天寒紅葉稀”這句寫山中紅葉。紅葉本是秋天特有的景物,但一個“稀”字點明已經(jīng)到了冬天,連楓樹的葉子都變得稀少了。稀疏的紅葉原本不是很引人注目的景象,但對于詩人來說它反倒更為顯眼。王維不但是一位具有敏銳審美眼光的詩人,更是一位對色彩極端敏感的畫家,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美感,他應該是最能察覺到的。所以,這里的“紅葉稀”,并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留戀。
這兩句寫山中的冬景,不但沒有半點蕭條之感,反而像一幅水彩畫,寂靜中見幽趣,清寒中有美感,不愧是詩佛的手筆。
更多名師名句請關注“詩詞網(wǎng)”的“名師名句”欄目。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