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②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④聲哉?”——選自《列子·湯問》
翻譯:
伯牙擅長(zhǎng)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啊!高聳的樣子像泰山!”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好啊!寬廣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鐘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巖石下;心里傷感,于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鐘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聽琴時(shí)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shí)所想到的。我從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注釋:
①得:體會(huì)。②卒:通“猝”,突然。③操:琴曲。④逃:隱藏。⑤志:志趣,心意。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長(zhǎng)。⑦善哉,善:贊美之詞,即為“好啊”。⑧峨峨:高聳的樣子。 ⑨洋洋:寬廣的樣子。 ⑩鼓:彈奏。
更多文言文閱讀請(qǐng)關(guān)注詩(shī)詞網(wǎng),我們將持續(xù)為您更新最新內(nèi)容,敬請(qǐng)期待!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