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楚有養(yǎng)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夭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痹唬骸叭粍t吾何假于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悟。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于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郁離子曰:“世有以術(shù)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來覺也,一理有開之,其術(shù)窮矣?!?br>
譯文:
楚國有一個靠養(yǎng)獼猴謀生的人,楚國人稱他“狙公”。每天早晨他就在庭院向眾獼猴分配任務,派老獼猴領(lǐng)它們到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實,并要它們獻出十分之一的收獲供養(yǎng)自己,有的獼猴不給,他就用鞭子抽打。群獼猴都害怕吃他的苦頭,不敢違抗。一天,有只小獼猴問眾猴說:“山上的果實是狙公栽培的嗎?”眾猴說:“不是的,是天然生長的?!毙『镉謫枺骸皼]有狙公我們就不能摘取嗎?”眾猴說:“不是的,大家都能摘取?!毙『镎f:“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匆o他,還要被他奴役呢?”話未說完,眾獼猴都省悟了。那天晚上它們一起等狙公入睡后,就沖破柵欄,毀壞籠子,取走那些積存的果實,一起逃入森林,不再返回。狙公因饑餓而死。郁離子說:“人世間那些只靠權(quán)術(shù)統(tǒng)治百姓而不講法度的統(tǒng)治者,他們不就是像狙公一樣么?由于百姓還昏昧不覺醒,他們的那一套權(quán)術(shù)還有效,一旦有人開導百姓,那么統(tǒng)治者的那套把戲就沒有什么用了?!?br>
小議:
民不可愚,術(shù)不可使。治理國家要靠法度,而不是權(quán)術(shù),蒙蔽群眾使其不察內(nèi)情,不明真相,只能得逞于一時,一旦大家覺醒,其權(quán)術(shù)也就一文不值了。
注釋:
① 狙(ju):即獼猴。《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娋呀耘T唬骸粍t朝四而暮三?!娋呀詯偂!?br>② 棰(chui):鞭打?!俄n詩外傳》卷八:“小棰則待,大杖則逃;索而使之,未嘗在側(cè),索而殺之,未嘗可得?!碧啤ぱτ萌酢都愑洝⑽┣濉罚骸拔┣逵须隽?,以所執(zhí)鐵鞭連棰其背?!鼻濉ば焓葵[《宋艷·奇異》:“君纔出門,即遭棰,勢不復可生,自經(jīng)死矣。”
③ 假(jia):授予;給予?!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疤旒僦?,而除其害?!薄妒酚洝た鬃邮兰摇罚骸凹傥覕?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薄稘h書·循吏傳·龔遂》:“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yǎng)焉?!鳖亷煿抛ⅲ骸凹僦^給與。”
④ 破柵(zha)毀柙(xia):柵,柵欄;柙,籠子。
⑤ 餒(nei):饑餓?!蹲髠鳌せ腹辍罚骸敖衩耩H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陸德明釋文:“餒,奴罪反,餓也?!?br>⑥ 道揆(kui):道,道術(shù);揆,法度。道揆。即指法則;準則;法度。《孟子·離婁上》:“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敝祆浼ⅲ骸暗?,義理也;揆,度也。道揆,謂以義理度量事物而制其宜。”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