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ǐng zú ér jū
【解釋】: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樣。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p>
【舉例造句】:
【拼音代碼】: dzej
【近義詞】: 鼎足而立
【反義詞】:
【歇后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英文】:
【故事】: 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為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后認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為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為諸侯。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最后被呂后誘殺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