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 人能有感乃至于斯
【原文】
國中有盜牛者,牛主得之。盜者說:“我邂逅迷惑,從今以后將為改過,子既已赦宥,幸無使王烈聞之?!比擞幸愿媪艺?,烈以布一端①遺之。彧問:“此人既為盜,畏君聞之,反與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②,人盜其駿馬食之,乃賜之酒。盜者不愛其死,以救穆公之難。今此盜人能悔其過,懼吾聞之,是知恥惡。知恥惡,則善心將生,故與布勸為善也?!遍e年③之中,行路老父擔(dān)重,人代擔(dān)行數(shù)十里,欲至家,置而去,問姓名,不以告。頃之,老父復(fù)行,失劍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懼后人得之,劍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購募,或恐差錯,遂守之。至暮,劍主還見之,前者代擔(dān)人也。老父攬④其袂,問曰:“子前者代吾擔(dān),不得姓名,今子復(fù)守吾劍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請子告吾姓名,吾將以告王烈。”乃語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見?!彼焓谷送浦宋魰r盜牛人也。烈嘆曰:“韶樂九成,虞賓以和,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遂使國人表其間而異之。
《三國志·魏書》裴注引《先賢行狀》
【注釋】
①端:古布帛長度名。絹曰匹,布曰端。古絹以四丈為一匹,布以六丈為一端。唐以四丈為匹,六丈為端。
②秦穆公:(前?—前621年)春秋時秦國之君。嬴姓,名任好。
③閑年:隔年。
④攬(lǎn):執(zhí),舉。
【譯文】
國內(nèi)有個偷牛的,被牛主捕得,偷牛賊說:“我一時糊涂,從今以后洗手不干了,您既然原諒了我,請不要讓王烈知道?!庇腥烁嬖V了王烈,王烈拿了六丈布給了偷牛賊。有人問:“這個人既然做了賊,怕您知道,您反而給布,為什么呢?”王烈說:“從前秦穆公的駿馬,被人盜去吃了,秦穆公還賜給盜馬的酒喝。后來盜馬的不惜拼命救了秦穆公的危難?,F(xiàn)在這個偷牛賊,能夠悔過,怕我知道,這是曉得做壞事可恥。知可恥,做好事的思想就有了,所以給他布以勸他從善啊?!备袅艘荒辏粋€老父挑著重?fù)?dān)子走路,有個人代他挑行數(shù)十里,快到家了,那人把擔(dān)子放下就走了,問他的名字,不說。不久,這個老父又在路上走,把劍丟了。有個人看見了,心想不顧而去,但又想,后來的人得了,劍會永遠(yuǎn)丟失了,拿著去找失主,又擔(dān)心有錯領(lǐng)的情況,于是就守在那里。到了夕陽下山的時候,失主返回來見了他,原來是前年代他挑擔(dān)的那個人。老父扯著那個人的袖子說:“你從前代我挑擔(dān),不知道你的姓名,現(xiàn)在你又在路上守著我丟失的劍,沒有遇到過你這樣的好人,請你告訴我你的姓名,我將告訴王烈?!蹦莻€人告訴他就走了。老父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王烈,王烈說:“世界上有這么好的人,我還沒有見過面。”于是派人尋訪,原來是從前那個偷牛的人呢。王烈嘆息說:“韶樂九成,虞賓以和,人能有感,竟到了這個地步呀!”就使國人表揚他的鄉(xiāng)里,敬重他的善行。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