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手定稿 秦觀詞淡語有味、淺語有致
【原文】
馮夢華《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謂①:“淮海②、小山③,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余謂此唯淮海足以當(dāng)之。小山矜貴有余,但可方駕子野④、方回⑤,未足抗衡淮海也。
【注釋】
①馮夢華:即馮煦,字夢華,號蒿庵,金壇(今屬江蘇省)人。近代詞人,編選有《宋六十一家詞選》,著有《蒿庵類稿》《蒿庵隨筆》,等等?!端瘟患以~選·序例》:《宋六十一家詞選》十二卷,清馮煦根據(jù)毛晉所刻《宋六十名家詞》編選而成,以選為主,偶有箋注,以存詞人本色為宗旨。《序例》數(shù)十則,陳述體例之外,對入選詞人之得失略加品騭,頗有眼光獨到之處。
②淮海:即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學(xué)者稱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省)人。詞集名《淮海詞》,或稱《淮海居士長短句》。
③小山:即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人。晏殊第七子。北宋詞人,著有《小山詞》,黃庭堅為其作序。
④子野:即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有“張三中”、“張三影”等雅稱。著有《張子野詞》。
⑤方回:即賀鑄,字方回,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長于衛(wèi)州共城(今河南輝縣)。北宋詞人,自編詞集《東山樂府》,今傳詞集名《東山詞》。
【譯文】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說:“秦觀、晏幾道,是古代的傷心人。他們的平淡語都有深味,淺近語都有風(fēng)致。”我認為這一評論只有對秦觀完全符合。晏幾道詞多的是高自尊貴,只能和張先、賀鑄列同一層次,不足以和秦觀對比并論。
【評析】
詞體的悲情特征一直是王國維強調(diào)的核心問題。此則由馮煦評秦觀、晏幾道為“古之傷心人”的話題引申而論。所謂“傷心人”,其實包括經(jīng)歷、心境和文風(fēng)三方面的綜合評價,即由其生平經(jīng)歷的坎坷而形成凄涼的心境,從而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凄婉的風(fēng)格。秦觀陷于北宋新、舊黨爭而一生屢受貶謫,郁郁不得志;晏幾道雖出身豪門,但中年家道中落,以致生活無憑。兩人的“傷心”雖各有內(nèi)涵,但同為“傷心”則一,馮煦合評,自蘊其理。
不過,馮煦以“傷心人”評論秦觀和晏幾道,并非因為兩人的作品將悲情傾瀉無馀,遂有滿目傷懷之感,而是因為他們在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傷感時,卻通過淡語、淺語來弱化和淡化了這種悲情的外在表現(xiàn)。如此,透過這種淡語和淺語的表象,反而將悲情表達得攝人心魄。所謂“有味”、“有致”,乃是強調(diào)其對讀者情感的穿透力。王國維應(yīng)該是基本同意馮煦的觀點,只是覺得馮煦將兩人并論為“傷心人”,略有未安。秦觀的柔弱傷感在詩詞中的表現(xiàn)要更為充分,而晏幾道骨子里的清傲性格使得其“傷心”,更多呈現(xiàn)出一種矜持高貴的氣質(zhì)。所以王國維認為只有秦觀才是純粹意義上的“傷心”,而晏幾道的“傷心”則糅合了多種情感在內(nèi)。所以反而部分障蔽了“傷心”的內(nèi)涵,只是相對與張先、賀鑄而顯得傷心而已。王國維的這一區(qū)分頗顯細微,眼力堪稱獨到。
【參閱作品】
臨江仙
[宋]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①,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②。記得小蕷初見,兩重心字羅衣③。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④。
【注釋】
①卻來:再來。
②“落花”二句:出唐翁宏《春殘》詩。
③心字:心字香,用香組成篆字的心字。心字羅衣:用心字香熏過的衣服。也可解為衣服上有心字圖案。此處意雙關(guān),兼及深情蜜意。
④彩云:喻小蘋。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br />【鑒賞提示】
詞追憶當(dāng)年與小蘋的情事,以夢覺酒醒開始,流露化解不去的感傷,陳廷焯評為“既閑婉,又沉著,當(dāng)時更無敵手”。試論此詞是否達到“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的境界。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