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 平陽公主
【原文】
平陽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①所生。義兵將起,公主與紹②并在長安,遣使密召之。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罹后患,為計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dāng)別自為計矣?!苯B即間行赴太原。公主乃歸鄠縣③莊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shù)百人,起兵以應(yīng)高祖……
公主掠地至無裝備盩厔④、武功⑤、始平⑥,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者甚眾,得兵七萬人。公主令間使以聞,高祖大悅。及義軍渡河⑦,遣紹將數(shù)百騎趨華陰⑧,傍南山⑨以迎公主。時公主引精兵萬馀與太宗⑩會于渭北,與紹各置幕府,俱圍京城,營中號曰“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每賞賜異于他主。
《舊唐書·柴紹傳附》
【注釋】
①太穆皇后:唐高祖皇后,竇氏,唐京北始平人,隋定州總管、神武公毅之女。
②紹:即柴紹,唐,臨汾人,字嗣昌,平陽公主之夫,累官右驍衛(wèi)大將軍。貞觀中為華州刺史,卒贈荊州都督。
③鄠(línɡ)縣:在陜西,今作戶縣。
④盩厔:縣名,在陜西,今已改作周至。
⑤武功:縣名,在陜西省。
⑥始平:縣名,故城在今陜西咸陽縣西北。
⑦河:此處指黃河。
⑧華陰:縣名,屬陜西省,以在太華山之北,故名。故城在今縣東南。
⑨南山:終南山。屬秦嶺山脈,在今陜西西安市南。
⑩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唐高祖李淵次子。隋末勸李淵起兵,征討四方,封秦王。武德九年,發(fā)動“玄武門兵變”,立為太子。即位后,政績裴然,國殷民富,天下大治,四方來朝,威施海外,史稱“貞觀之治”。在位二十三年崩。廟號太宗,年號貞觀。
渭北:渭水以北。渭水,黃河主要支流之一,源出甘肅渭源縣西北烏鼠山,東南流至清水縣,入陜西省境,橫貫渭河平原,東流至潼關(guān),入黃河。
幕府:將帥在外的營帳。軍旅無固定住所,以幕帳為府署,故名。
【譯文】
平陽公主,是唐高祖的第三女,太穆皇后所生。李淵起義時,平陽公主與柴紹同在長安,李淵派使者秘密召喚他們。柴紹對平陽公主說:“尊公將掃清亂世,我準備迎接起義之師,可是讓你同去只恐不便,讓你留下又怕你遭害,不知怎樣才是?”平陽公主說:“夫君應(yīng)當(dāng)速去,我一個婦道人家,遇到特殊情況便于隱藏,我自有打算?!辈窠B便秘密地奔赴太原。平陽公主便回到鄠縣的莊園,散盡家財、招募逃亡到山中的反隋義士,得數(shù)百人,起兵以響應(yīng)高祖……
平陽公主攻打到盩厔縣、武功縣、始平縣,全部攻下。每到一地,申明法令,嚴禁士兵侵擾百姓掠奪財物,所以遠近之人聞知奔赴投軍的很多,兵力發(fā)展到七萬人。平陽公主派人將情形密告李淵,李淵大喜。等到義軍渡過黃河,李淵派柴紹率領(lǐng)數(shù)百騎趨馳到華陰縣,在南山腳下迎接平陽公主。這時,平陽公主帶領(lǐng)一萬多精兵與唐太宗會師于渭水以北,并與柴紹分別設(shè)置幕府,同時包圍京城,軍營中稱為“娘子軍”。城平定后,被封為平陽公主,因為她獨自立下戰(zhàn)功,高祖每次賞賜都和其他公主有所區(qū)別。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