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柳宗元) ◇原文 將為穹谷、嵁巖、淵池于郊邑之中,則必輦山石,溝澗壑,陵絕險阻,疲極人力,乃可以有為也①。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狀,咸無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難,今于是乎在。
永州實惟九疑之麓②。其始度土者,環(huán)山為城③。有石焉,翳于奧草;有泉焉,伏于土涂④。蛇虺之所蟠,貍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⑤。
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行其涂,積之丘如,蠲之瀏如⑥。既焚既釃,奇勢迭出,清濁辨質(zhì),美惡異位⑦。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竅穴逶邃,堆阜突怒⑧。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于堂廡之下⑨。外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咸會于譙門之內(nèi)⑩。
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或贊且賀曰:“見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擇惡而取美,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夫然,則是堂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p>
宗元請志諸石,措諸壁,編以為二千石楷法。
◇注釋 ①穹谷:深谷。嵁(kān)巖:高峻的山巖。輦(niǎn):載運。
②九疑:九疑山,又名蒼梧山,在湖南寧遠縣南。
③度(duó):計量、測算。
④翳(yì):遮蔽。奧:深。涂:泥。
⑤虺(huǐ):毒蛇、毒蟲。蟠:盤踞。葩(pā):花?;埽翰莸目偡Q。
⑥芟(shān):鏟除雜草。丘如:像山的樣子。蠲(juān):同“涓”,清潔。瀏如:水流清澈的樣子。
⑦釃(shī):分流、疏導(dǎo)。
⑧逶邃:曲折幽深。
⑨效伎:獻技。伎,同“技”,技能,這里指特色。廡:廳堂周圍的走廊。
⑩間廁:參差錯雜。譙門:城樓。
措:安置。二千石:漢代郡守的年俸為糧食二千石。后即以二千石作為郡太守的代稱。楷法:表率。
◇鑒賞 本文作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又名《永州新堂記》。其突出特點是在贊美新刺史和新堂時發(fā)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希望新刺史能夠做到因俗成化,除殘佑仁,廢貪立廉,撫諭百姓。
文章開頭即對名勝難得以及休息民力發(fā)一通議論,為全文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中間部分對比了新堂修建前后的變化,最后一段發(fā)表自己的政治見解,使描寫山水景物的記敘性文字在立意上得以升華,頗具匠心。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