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唐宋文 桐葉封弟辨
(柳宗元)
【題解】
辨,古代論說文的一種,相當于“質(zhì)疑”,印對傳統(tǒng)的或流行的說法提出異議。本文針對“桐葉封弟”一事進行了辨說,從而對君主言行絕對化的陳腐觀點進行了批判。
【一段】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①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敝芄胭R。王曰:“戲也?!敝芄唬骸疤熳硬豢蓱颉!蹦朔庑∪醯苡谔脾?。
【注釋】
①成王:名姬誦,周朝的一個君主,周武王之子。他即位時因年幼無法理政,由其叔父姬旦(周公)攝政。②唐:古國名,今山西翼城縣西有古唐城。
【譯文】
古書上說:周成王拿著一片桐樹的葉子給一個年幼的弟弟,并和他開玩笑說:“我拿這個封給你?!敝芄犝f后便進去祝賀。成王說:“我這是和他開玩笑。”周公說:“天子不應(yīng)該開玩笑。”于是成王便把唐這塊地方封給了年幼的弟弟。
【二段】
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邪,周公宜以時言于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小弱弟者為之主,其得為圣③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茍焉而已,必從而成之邪?設(shè)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shè)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灰谄洚?,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
【注釋】
③圣:圣人。儒家典籍中多以此泛指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
【譯文】
我對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成王的小弟弟應(yīng)當受封,周公就應(yīng)該及時地向成王提出來,不應(yīng)該等到成王和小弟弟開玩笑時才以祝賀來促成其事。如果不應(yīng)當受封,周公竟然促成這種不適當?shù)耐嫘υ挘淹恋睾桶傩斩挤饨o小弟弟,叫他當他們的主人,周公還能稱得起是圣人嗎?況且周公的意思不過是認為國君不應(yīng)當隨便說話而已,哪能夠把國君的玩笑話都變?yōu)楝F(xiàn)實呢?假設(shè)不幸的話,成王拿著桐樹葉和宮女、太監(jiān)開這種玩笑,周公也會服從成王的話而促成其事嗎?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其行為如何。如果辦事不得當,雖然十次八次加以改變糾正也不算錯;關(guān)鍵在于辦事得當,只要得當就不必改變,何況這不過是玩笑話啊!如果開玩笑的話也要實現(xiàn),這是周公教唆成王實行過錯啊。
【三段】
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④。從容優(yōu)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者之事⑤,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注釋】
④道:圣人之道。這里著重指的是中庸之道,即以一種不偏不倚的合理態(tài)度看待自己和萬物,也即所謂“中不偏,庸不易”,與下文“大中”同義。⑤(quē):歉,同“缺”,不滿足的意思。
【譯文】
我認為周公輔佐成王,應(yīng)當用中庸之道引導(dǎo)他。使他的言行以及休閑娛樂都合乎中庸要求,一定不要迎合他的過失而為之辯護。也不要束縛他,使他終日過于操勞,像驅(qū)使牛馬奔馳那樣,管束過嚴過急就壞事了。而且即使同為一家人的父子尚且不能用這種方法來約束,更何況名分上是君臣的人呢!這種做法只是市井小民才會干的事,不是周公應(yīng)該采用的,因而不可相信。
【四段】
或曰:封唐叔,史佚⑥成之。
【注釋】
⑥史佚:即太史尹佚,周初的史官。
【譯文】
古書上說:封成王的小弟弟叔虞于唐這件事,是史佚促成的。
【評析】
“桐葉封弟”是流傳很久的一個典故。在“君權(quán)神授”的謬論橫行的時代,君主具有無上的權(quán)威,君主的言行被絕對化了?!疤熳訜o戲言”、“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類的口頭禪就是絕好的說明。作者在本文中雖然批評的是周公,實際上是借題發(fā)揮,其主旨是說明對君主的一言一行要從實際效果上來觀察,而不應(yīng)盲從。這種觀點無疑是進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呼聲。本文在寫作上很有特色。作者首先扼要地介紹了“桐葉封弟”的史料。然后斬釘截鐵地亮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吾意不然?!苯又赋鰡栴}的關(guān)鍵在于“當封”或“不當封”,而不在于這是誰的意圖。最后提出了周公應(yīng)該用什么方式來輔佐成王。全文絲絲入扣,有破有立,立論明確,讀后令人為之嘆服。特別是結(jié)尾的“或曰”一句,使全文的論證留有余地,更是耐人尋味。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