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思想有哪些
洛克斯英國哲學家,他的思想對于后代政治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且被廣泛地視為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那么洛克的思想有哪些呢?
洛克發(fā)展出了與托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tài)不同的理論,他主張政府只有得到了被統(tǒng)治者的同意后,并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的時候,其統(tǒng)治才有正當性。概括的說,洛克相信,只有取得了被統(tǒng)治者的同意,社會契約才可以成立,如果沒有這樣的信任,人民便有權利推翻政府。雖然政府不能干擾民間的和平,但是可以出自政治上的目標而管制宗教,比如禁止在公共場合宰殺動物以維持環(huán)境的衛(wèi)生。
洛克的精神哲學理論被視為是現(xiàn)代主義中“本體”以及自我理論的奠基者,他的哲學理論也影響了很多人,比如大衛(wèi)·休謨、讓·雅各·盧梭等。洛克斯第一個以連續(xù)的“意識”來定義自我概念的哲學家,他提出了心靈是一塊“白板”的假設,也就是他覺得人生來是不具備任何的思想和記憶的,這些記憶和思想需要人的經歷才有,這和笛卡爾或基督教哲學很不同。
洛克的這些思想對哲學家和政治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自由主義,他影響了伏爾泰、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詹姆斯·麥迪遜,也激勵了美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所以,洛克的思想對于社會有著極大的貢獻。
哲學家洛克提出什么說
洛克提出什么說呢?洛克繼承和發(fā)展了培根和霍布士的唯物主義經驗論,提出了“白板說”。
“白板說”中洛克提出人的心靈就像是一塊白板,生來是沒有什么天賦原則的,人的一切觀念來自于經驗。對于觀念的來源,洛克覺得有兩個,一個是來自感覺。另一個是來自于反省。感覺是外物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屬于外部經驗,反省是人觀察自己內心的活動而得來的,屬于內部經驗。洛克在西方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提出了“聯(lián)想”的概念,他認為,聯(lián)想是觀點的聯(lián)合,這未聯(lián)想主義奠定了基礎。洛克人物,人的觀點由感覺和反省得來,是人心被動接受的簡單觀點,這是最基本的或者是不能分析的。因為人的心里有很多復雜的觀念,是人心施用自己的力量經過綜合、聯(lián)系和分離,把簡單觀念聯(lián)合而來的。
洛克還認為,在觀點的聯(lián)想里有“自然的聯(lián)合”與“習慣的聯(lián)合”兩種,在這兩種里,洛克比較重視后者,因為他認為習慣是使觀念聯(lián)合的一種力量,這成了后來聯(lián)想律中的頻因律的開端。
除此之外,洛克他用聯(lián)想的原則解釋了情緒的形成及其在兒童教育上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洛克不僅提出了聯(lián)想這個概念,還擴大了這個概念。所以說洛克斯名副其實的心理學創(chuàng)立者,不過洛克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徹底性和妥協(xié)性,但洛克依舊是英國優(yōu)秀的哲學家。
洛克著作有哪些?
洛克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著作反映了他的清教徒背景和身為輝格黨員的一些政治立場,那么洛克的著作主要有哪些呢?
洛克的著作主要有三本,本別是《論寬容》、《人類理解論》和《政府論》。
《論寬容》一書是洛克以不具名的方式在阿姆斯特丹發(fā)表的,在這本書里,洛克區(qū)分了一個教會與民間政府的差異,政府存在是為了維護和平,并且達到這個目的必須需要武力,但是教會是自愿組成的群體,存在是為了提供靈魂救贖才。
《人類理解論》一書里,洛克批評了宣稱人一生下來便帶有內在思想的哲學理論,他主張的是人的思想來源需要經過感覺和經驗才能被形塑。洛克因為這方面的理論,被歸類為經驗主義者,在《人類理解論》的第二卷,洛克提出了對思想的理論,他區(qū)分出了“簡單思想”與“復雜思想”的差異。第三卷主要討論語言,第四卷則討論了知識,包括了直覺知識、數(shù)學、自然哲學,以及信仰和輿論。
洛克寫的《政府論》有兩篇,分別創(chuàng)作于1689年和1690年,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論文,第一篇洛克對羅伯特·費尼默爵士寫的《先祖論即論國王之自然權》進行了反駁,第二篇洛克試圖替光榮革命辯護,提出了一套正當政府的理論。洛克提出了和托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tài)”不同的理論,他主張每個人都有自然權利,他們的責任就是保護自己的權利,并且尊重他人的同等權利。
洛克哲學思想是什么呢? ?
洛克是不列顛經驗主義的始祖,雖然他本人并沒有完全的貫徹這種哲學思想。那么洛克哲學思想是什么呢?
人類所有的觀念和思想都是來自于人類的感官很經驗,這是洛克所認為的。洛克摒棄了笛卡爾等人的天賦觀念說,覺得人的心靈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如同是一張白紙,而經驗才是它內容的提供者。
洛克人為,觀念分為兩種:感覺觀念和反思觀念。感覺來自于外部世界的感受,反思來自于心靈的觀察。與理性主義者不同,洛克反復強調這兩種觀念是知識的唯一來源。洛克還將觀念劃分為簡單觀念和復雜觀念,但是并沒有給出合適的劃分標準。簡單的觀念是我們唯一能感覺得到的,而我們自己從簡單觀念中能夠形成一個復雜的觀念。洛克還主張感官的性質,分為“主性質”和“次性質”。洛克認為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的主性質包括了形狀、運動或靜止、數(shù)目等和物質不可分離的那些性質,而次性質則包括了顏色、聲音、氣味等其他各種性質。洛克認為主性質就在物體里,次性質只在知覺者中。在這問題上洛克是追隨笛卡爾的二元論學說,同意有些性質是可以用人的理智來了解的。
洛克的哲學思想雖然還有很多的漏洞,不過卻對后來的哲學家起到很大的作用,具有深厚的影響力。洛克開創(chuàng)的經驗主義被后來的喬治·貝克萊以及大衛(wèi)·休謨等人借鑒發(fā)展,最后成為歐洲的兩大主流哲學思想。
約翰·洛克是誰
約翰·洛克是英國有名的哲學家,他出生于1632年8月29日,于1704年10月28日去世,享年73歲,在知識論上,洛克被稱為是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除此之外他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
洛克的父親也叫約翰·洛克,他是一個在薩默塞特郡擔任地方法官書記的律師,曾經在英國內戰(zhàn)時候做過議會派部隊的軍官。
洛克的母親是一個制革工匠的女兒,名叫艾妮絲·金恩,長得十分好看,她和丈夫都是清教徒,后來在薩默塞特郡的威靈頓村生下了兒子洛克。洛克出生后不久,洛克家搬到了布里斯托以南7英里的一個鎮(zhèn)區(qū),洛克從小在那里的一個農村長大。1647年,洛克在父親友人的幫助下,洛克被送到了倫敦的西敏中學就學
后來洛克畢業(yè)后前往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就讀,雖然他的成績很好,但是他對大學里的課程很不滿意,因為他覺得很乏味,他對一些哲學家的著作比較感興趣。透過在西敏中學認識的同學理查·洛爾的介紹,洛克將興趣轉向實驗哲學和醫(yī)學,并成了皇家學會院士。
就這樣,洛克獲得了醫(yī)學學士的學位,1666年,他認識了沙夫茨伯里伯爵,伯爵當時正在被肝臟感染疾病折磨,洛克悉心地為他治療。在給人治病的同時,洛克出版了一些書,參加了很多政治活動,他的一生經歷了王政復辟、倫敦大火、倫敦大瘟疫等許多歷史事件,卻沒有經歷婚姻,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洛克談家庭教育
洛克談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內容是洛克要求一個紳士必須具有強健的身體、虛偽而表面的禮貌、溫文爾雅的風度,經營商業(yè)和從事殖民活動的“才干”。因此,他確定要通過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智育三個方面培養(yǎng)紳士。
洛克尤為看中健康教育,并且把健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洛克反對父母對兒童嬌生慣養(yǎng),主張“對待兒女應該像誠篤的小康的農民對待子女的辦法一樣”,他認為兒童從小應多進行戶外活動,多過露天生活,呼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少吃藥,衣服不能過暖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他主張飲食應該清淡簡單,不能喝酒或者烈性飲料,早睡早起,臥床要堅硬等等。洛克對紳士的德行教育予以極大關注,他認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紳士和紳士教育的靈魂。
洛克把智育放在《教育漫話》的最后一部分,他之所以把智育放在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之后,是由于在他看來,培養(yǎng)紳士首先要使他具有健壯的體魄。健全的精神是最重要的,但健全的身體是其前提。健全的精神包括道德品質的完善和一定的知識修養(yǎng),在這二者中,道德品質是首要的,知識是第二位的。在洛克看來,學問只能作為輔佐品德之用,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輔助品。洛克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他提出的教育原則和方法靈活而不失其科學性與合理性,至今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與思考。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