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趙普知識點,包括原文及翻譯、字詞、課后練習(xí)三部分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新學(xué)期學(xué)習(xí)有幫助,一起來學(xué)習(xí)吧。
一、原文及翻譯
原文: 普少 習(xí)吏事,寡 學(xué)術(shù),及 為相,太祖常勸 以讀書。
譯文: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事物,他學(xué)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勸勉他讀書。
原文: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 第, 闔戶 啟 篋取書,
譯文:(他)晚年讀書很勤奮,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關(guān)上門,打開箱子取出書,
原文:讀之竟日。及 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既薨
譯文:整天讀書。等到第二天辦理政務(wù),處理決斷非??臁?他)死后
原文:家人發(fā) 篋 視 之,《論語》二十篇也。
譯文:家里人打開書箱一看,原來是一部《論語》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 雖多 忌 克, 而能以天下事為
譯文:趙普性情沉著嚴(yán)肅剛正,盡管對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為
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 循默
譯文:自己的責(zé)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的人大多拘謹(jǐn)且遇事沉默不語。
原文:普剛毅果斷, 未 有其比。
譯文: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原文:嘗 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復(fù)奏其人
譯文:曾經(jīng)推薦某人擔(dān)任某官,宋太祖沒有用。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求啟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譯文:太祖還是沒用。第三天,趙普還是上奏這個人,太祖生氣了,撕碎
原文:案牘 擲地,普顏 色不變,跪而 拾之 以 歸。
譯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趙普面 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紙片拾起來帶回了家。
原文:他日 補綴 舊紙,復(fù) 奏如初。
譯文:過些日子,他將舊紙片縫補好,再次像當(dāng)初一樣上奏。
原文:太祖乃 悟, 卒用其人。
譯文:宋太祖才醒悟,終于任用了這個人。
二、字詞
習(xí):熟悉。
每歸私第: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第,府第,大的住宅。
闔戶啟篋:關(guān)上門打開書箱。
竟日:整天。
臨政:處理政務(wù)。
處決如流:處理決斷很快。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薨:古代稱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
發(fā):打開。
則《論語》二十篇也:原來是一部《論語》。全書共二十篇。
性深沉:性情沉著。
岸谷:形容人嚴(yán)肅剛正。
忌克:對人忌妒刻薄。也作"忌刻"。
齷齪:這里形容人過分謹(jǐn)慎,拘于小節(jié)。
循默:按常規(guī)辦事,不多言語。
明日:第二日。
碎裂奏牘擲地:宋太祖把趙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奏牘,臣子向皇帝奏事的文書,這里指趙普"薦某人為某官"的奏章。牘,古代寫字用的木片,后來稱公文叫文牘。
普顏色不變:趙普臉色沒有改變。意思是說,趙普并沒有因太祖發(fā)怒而面露惶恐、驚懼的神色。顏色,臉色
卒用其人:終于任用了(趙普推薦的)那個人。
三、課后練習(xí)
仔細閱讀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聞之震悼,謂近臣曰:“……朕君臨以來,每優(yōu)禮之,普亦傾竭自效,盡忠國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選自《宋史趙普傳》)
翻譯:……。太祖聽到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驚和哀悼,對身邊的人說:“……我做皇帝以來,常常用優(yōu)厚的禮儀待他,趙普也竭盡全力忠心報效(朝廷),真是治理國家的賢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
①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請你猜測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說出它們的意思。
②在選文中找出與材料中劃線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寫在下面橫線上;并請你概括選文的內(nèi)容來證明趙普確如材料中宋太祖對他的評價。
答案:
(1)不同,“卒用其人”(終于,最終);“七月卒”(死,去世)
(2)選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2分)
選文概括:①為治理國家而勤奮讀書;②不顧個人安危為國家推薦人才;
趙普知識點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這些,大家在學(xué)會知識點后一定要就是完成課后練習(xí)進行鞏固,更多精彩內(nèi)容會持續(xù)為大家更新,敬請關(guān)注!
【蘇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趙普知識點】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