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統(tǒng)治時期被認為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即“康乾盛世”的最后時期。但乾隆后期已經(jīng)埋下了清朝和封建社會衰敗的伏筆,表現(xiàn)在吏治的腐敗,如著名的貪官:和珅;和社會矛盾的加劇,比如王倫起義。所以清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是乾隆時期,就像唐朝最輝煌燦爛的時期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但造成“安史之亂”的也是他,所以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皇帝還是是唐玄宗。清朝完全的衰敗則由乾隆的繼任者嘉慶皇帝開始。
在繁榮的背后卻隱藏著日益凸顯的種種社會危機,因此“嘉道中衰”并非偶然,而“嘉道中衰”也不是一個轉(zhuǎn)折,而是一個盛世背后隱藏的危機的延續(xù)。這種危機不是經(jīng)濟危機,軍事危機,而是體制上的腐朽。道光年間,爆發(fā)了鴉片戰(zhàn)爭,天朝上國的大門就此被打開。
愛新覺羅氏本是一個強悍的民族。正是因為努爾哈赤的英武,才有建州部落的強盛國力,奠定了日后入主中原的基礎。他的兒子皇太極也英雄蓋世。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不僅是大清朝的全盛期,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罕見的全盛時期,無論是君王本身的文治武功,還是國家的強大興旺,都完全可以和漢唐盛世媲美。傳到嘉慶就顯得平庸了,國家的弊病也日漸露出,道光是嘉慶的次子,道光即位之初,大清帝國正面臨嚴重的內(nèi)憂外患:在內(nèi),清王朝經(jīng)“康乾盛世”后已走下坡路,史稱“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現(xiàn)在吏治腐敗,武備廢弛,國庫空虛,民眾反清斗爭頻頻。在外,西方列強勢力東侵、鴉片荼毒國民。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道光帝雖不算是壞皇帝,但他的仁弱,卻導致清朝步向衰亡,從選嗣一事上足可體現(xiàn):咸豐(道光的兒子)聽從師傅杜受田的主意,故意在圍獵時不發(fā)一箭。道光問他為何?咸豐回答說:目前正當春季,是鳥獸繁衍的好時候,兒臣不忍心殺生以干天和。道光聽了大為感慨,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帝者之言,于是選定咸豐為大阿哥。
道光若作為尋常人,這種心思正是仁愛之心,足可以使他成為孝悌君子。但身為天子則不能只有仁愛而無威嚴,君臨天下,須恩威并重。道光缺的正是一個威字,所以后來洋人在海隅生事,他采取的措施總是息事寧人,致使大清朝的國門被洋人的船炮撞開了,導致了后來的無窮之患。出于他的軟弱性格,在鴉片戰(zhàn)爭中他害怕了洋人的炮火威嚇,只圖早日安寧,不顧出爾反爾,將親自任命的林則徐革職查辦。
道光的幾個兒子都秉承了他的軟弱性格:咸豐剛即位時還有點勵精圖治的樣子,后來太平軍起義,加上洋人攻打,困難重重,他卻失望、退縮,終日以醇酒婦人來解脫,結(jié)果酒色過度,死時才三十歲;同樣,同治秉政不久,被西太后輕輕一壓,便繳械投降,以認錯求得寬恕。而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一腔熱血忠君愛國,但知己而不知彼。他們的不幸,在于扶持的光緒是一個軟弱而無實力的皇上,去反對的是一個強悍而又朋黨眾多的西太后,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鼓吹民主民權(quán),這個在中國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下是萬萬行不通的??滴跄┠昵宄陀悬c腐敗了,后來雍正用了極端的手段處置惡勢力給乾隆盛世作了鋪墊。
清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標志是什么?
開始于:乾隆和珅
真正衰落于:嘉慶年間史稱“嘉道中衰”
下面我談下自己的認識??陀^的說這二人在君臣中間都是相當有才干的,仔細看看歷史,乾隆的功勞直追康熙,他本人也清明聰敏,但是這個最大的毛病是好大喜功,虛榮。乾隆經(jīng)常把自己跟圣祖比較,所以后來自夸“十全老人”,尤其后期乾隆更是貪圖享受,早把勵精圖治放在一邊,一直沉醉在自己的功勞中。后來英國使者求見,乾隆和??蛋捕家蕴斐髧跃?,閉關(guān)自鎖,盲目自大。和紳在理財應變處事方面也是相當杰出的,可惜他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大貪官,所謂的“和紳跌倒,嘉慶吃飽”就可略見一斑。由于乾隆后期的腐敗,早已為嘉慶當朝種下了無數(shù)禍根,嘉慶后來還因天理教攻打皇宮做一詩“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就說明了大清朝的江山已經(jīng)開始搖搖欲墜。當時英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工業(yè)革命,歐洲各國均飛速發(fā)展。歐洲列強早已對中華的物華天寶驚羨不已,接著就動了一系列戰(zhàn)爭,所以清亡始于乾隆末期。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