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小編準備了高三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同步練習,希望你喜歡。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
A.佇(zhù)立泡(pào)影迥(jiǒng)然不同
B.安謐(mì)干癟(bī)雨霽(jì)日明
C.勞碌(lù)煙靄(ǎi)伉(háng)儷之情
D.追溯(sù)蹉(cuō)跎溘(kè)然長逝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憂郁 夜霧茫茫 慰藉 厲厲往事B.賦予 若陰若現(xiàn) 枯藤 根深蒂固
C.憧憬 萬古恒新 誠摯 老驥伏櫪D.遲鈍 朝氣蓬勃 銘記 倍感親切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①我自己也沒有什么可的,對我這一生所經(jīng)歷的路程也并不挑剔。
②這本身就是一個征候,它我們將在黑暗的路上摸索很長一段時間。
③這樣一種狀態(tài)就像心臟在動物肌體中了工作一樣。
A.抱怨標明停滯B.報怨表明停滯
C.抱怨表明停止D.報怨標明停止
4.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虛詞的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說是靠他個人的力量,不如說是由于他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個成員。
B.他們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孔子同他的弟子的一段對話。
C.這些令人傷感的對象已經(jīng)成了詩歌和繪畫的題材,往往就會給人以最高的美學享受。
D.有些青年人居然這樣評價《城南舊事》這部影片:“小孩片,沒勁!”
5.下列句子中畫線的成語的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 )
A.這所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家庭,生活態(tài)度、文化素養(yǎng)、言談舉止等都顯得格格不入。
B.除夕之夜,一家人躲在破廟里,猛烈的北風伴隨著他們度過了一個風燭殘年。
C.在一些觸景生情的場合,往事歷歷,那風雨不蝕的記憶,實在是人性一種根深蒂固的表現(xiàn)。
D.小明是我們班小有名氣的詩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他都能通過多愁善感后反映在筆端。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就心靈的維度來說,溫柔與剛強是互為表里的。最溫柔的人,往往是最剛強的人。溫柔與剛強共同建構(gòu)了契訶夫以及許許多多俄羅斯知識分子心靈的維度。
①在那些最能夠體現(xiàn)知識分子人格力量的關鍵時刻,契訶夫總是作出擲地有聲的回答。
②在日常生活中契訶夫表現(xiàn)出溫柔的一面,對愛人、對親人、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俄羅斯百姓,他操碎了心,傾注了所有的愛。
③其實,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契訶夫是毫不含糊的。
④人們對于契訶夫溫柔的一面有較多的認同,而多少忽略了他剛強的一面。
⑤從現(xiàn)行制度到民族文化心理,他層層深入,剝繭抽絲,堪稱民族精神疾病的診斷者。
A.①②⑤④③ B.②④③⑤①C.②③④①⑤ D.④⑤①③②
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18世紀德國著名思想家兼文學家萊辛說過,不斷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貴。這是愛因斯坦最喜歡引用的一句格言,他把它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從中得到力量,得到慰藉。
的確,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滿足的,是不斷的追求,是追求的過程。充滿希望的旅行(過程)要比到達目的地好。
我以為,這是支配人類一切活動的一條最根本的心理原理。
不斷追求、充滿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說的“生無所息”的生活強者。畢加索也是這樣一位大藝術家。他在60歲學版畫技術,70歲學陶工,他那永不衰竭的追求藝術美的熱情令人嘆服。他說:“永遠不會有這么一天……可以說‘我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明天是星期天’。一旦你的工作結(jié)束,便意味著你必須開始新的工作……你永遠都不能說‘結(jié)束’這兩個字?!?/p>
7.為什么愛因斯坦能從萊辛的話中得到力量?(2分)
答:
8.“生無所息”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9.“這樣”指的是什么?“嘆服”的應該是什么?(4分)
答:
10.為什么什么時候都不能說“結(jié)束”這兩個字?(4分)
答:
三、(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18分)
人的折舊率
我讀一篇文章、一本書,抑或一個人,讀罷之后總想抽出一兩個關鍵詞,讀罷臺灣“第一才子”“最后的貴族”張繼高的散文后,我抽出的關鍵詞之一就是:人的折舊率。
什么是人的折舊率?依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來看,這個世上的東西倒是會折舊的,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那么,什么是人的折舊?張先生的回答是:人的資質(zhì)也是一樣,“經(jīng)久耐用”的人越來越少。在臺北冷眼旁觀,人的折舊率比什么都高??梢姀埾壬^的人的折舊;是指人的品位、人的情操、人的精神。
人為什么會折舊?張先生分析的原因是,二戰(zhàn)以后,一切東西包括文化教育都淪為大量生產(chǎn)化,一切就都拓展了普及面,而降低了水準。人也一樣,這不禁使我想起每每外出坐在火車上看到道路兩旁不盡的垃圾的情景。有一次,我坐在火車上,看見前方一片浩渺的白花的海洋,我還以為那是一塊墓地,走近了才知道,原來是一片果園,果樹上披麻戴孝的全是一朵朵白色的塑膠袋。張先生的意思是說,現(xiàn)在,人的質(zhì)地太不牢靠了,他們在成批生產(chǎn)商品的同時,不小心把自己也當作原料投入了生產(chǎn),他們在追求所謂消費文明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也給消費了。但是我想,這事還不僅僅發(fā)生在二戰(zhàn)以后,也不僅僅發(fā)生在臺北,“冷眼旁觀”,自從有了人以后,這事就在發(fā)生;而且一切有人的地方,這事都在發(fā)生。
不是嗎?古往今來,有多少東賢西哲不在思考著人的心靈?甚至窮經(jīng)皓首,思考著人類的道德與靈魂?道、仁、禮、契約、博愛、上帝,這一桿桿秤,一臺臺天平,無不是用來稱量人的精神,無不是在想方設法抵御人的折舊。《增廣賢文》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是中國古人對人的折舊的具體防范措施之一??磥?,人的折舊率,古已有之,現(xiàn)在更盛?;蚩烧f,人的折舊率與生俱來,早就埋下了種子;因為人要生存,就不得不用心。用心正,則愈發(fā)光明;用心不正,則折舊靈魂,甚至殺戮靈魂。不信,你可睜眼看看你身邊的兄弟朋友,說不定就有一二個可以作為折舊的例證。
那么,那些永垂不朽的靈魂,他們是如何保鮮的呢?張氏也有高論,“聲音不是音樂”。這就是說,人不一定是人?!安卦诼曇衾锏母星?、意境才是音樂”。深入人心的崇高、精致才是人。鑲在馬桶上的黃金寶石,是一種昂貴的墮落。物質(zhì)的豐富,消費的文明,目的不在于人的折舊;而恰恰在于人們在富足之后,有過見識之后,被某種“博大”觀照過之后,以那些不曾折舊的靈魂為典范,對自己的精神境界實施可能還有些殘酷的提升。
是的,人不可能不折舊,但我們應該考究的是人的靈魂的質(zhì)地。一種真實的文物,歷盡歲月的滄桑,愈發(fā)光彩流溢。一部《紅樓夢》,隨著時世的變遷,愈發(fā)昭示著人間真理。一位真正的偉人,不管風吹浪打,永遠像泰山和星斗一般巍然屹立,令人景仰。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一篇小文的題目——《擦亮自己的名字》,其實,面對現(xiàn)代文明,面對網(wǎng)上世界,面對昂貴的墮落,我們不必懷著被丟棄的恐懼,也不必懷著貧窮的丑陋,我們完全可以變恐懼和丑陋為壓力,去竭力擦亮自己的名字,刷新自己的人生,也許這樣也是一種痛苦,但痛苦值得痛苦的痛苦,我們才會有效地抵御人的折舊率。
11.請你在后面續(xù)寫,使對于“人的折舊率”的理解正確、完整。(4分)
答:在現(xiàn)實的誘惑或磨難中,
12.依照本文作者的原意,人的折舊原因至少有以下三點:(6分)
⑴
⑵
⑶
13.對“鑲在馬桶上的黃金寶石,是一種昂貴的墮落”一句,你是怎樣理解的?(4分)
答:
14.下列說法與本文的觀點完全相吻合的兩項是(4分)( )( )
A.所謂“折舊”,就是對原來就具有一種“本”的耗損和毀壞,這個“本”大概就是人性。是善良的,且這善良又具有“經(jīng)久耐用”的魔力,不然,何來折舊?
B.人之會折舊一如物之必折舊,其勢不可擋,除少數(shù)“永垂不朽的靈魂”和“質(zhì)地”特異的靈魂外,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擦亮自己的名字”,才能防止折舊。舍此而外,難道還有別的辦法么?
C.在火車上親見的“景觀”恰好用來證明作者的一個觀點,即人們在享受現(xiàn)代物質(zhì)文明消費的同時,把自己也給消費掉了。
D.防止折舊的辦法之一就是“保鮮”,可是,“鮮”的“底”是什么,在哪里?“鮮”的“底”是可以因人而異的,那么,各人所“?!敝磅r’豈不是不一樣了?
E.“折舊”是絕對的,但也有能“保鮮”者,“保鮮”就是不“折舊”,如此說來,“折舊”又是相對的。同一個范疇的問題,怎么可能同時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呢?
四、(12分)
15.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兩小題)(4分)
⑴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⑵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仁,,;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⑶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16.用對比的方式,仿照畫線部分的結(jié)構(gòu),續(xù)寫下面的句子。(4分)
雷鋒,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活了20年,可是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他活得多么充實,多么高尚,多么光彩!對照雷鋒的思想,一些。
17.根據(jù)下面提供的情景,以“早晨”為重點,擴展一段話。(不少于30字)(4分)
情景:校園 我 早晨
答:
五、(40分)
18.閱讀下面一則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40分)
人間需要友愛,慷慨解囊,拔刀相助是愛的主旋律;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未必不是愛的音符。還是一句廣告詞說得好:滴水之愛,無限關懷。
實際上人人都會碰上這種友愛,但是每個人卻不一定體會到“友愛”,你遇到或者體會到“友愛”嗎?請以“友愛”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nèi)。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襲。
2.人是什么
一、1.D(A“泡”應讀為“pāo”。B“癟”應讀為“biē”。C“伉”應讀為“kàng”) 2.C(A“厲厲往事”應為“歷歷往事”。B“陰”應為“隱”。D“倍”應為“備”) 3.C(“報怨”指報復怨恨,“抱怨”指心中不滿,數(shù)說別人不對,或埋怨,本句是“埋怨”的意思,應選“抱怨”?!氨砻鳌敝副硎厩宄皹嗣鳌敝柑匾庥梦淖只蚍柕劝涯呈挛镏苯訕顺鰜?,句中是表示清楚的意思,應選“表明”?!巴V埂北硎静辉龠M行,“停滯”表示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fā)展。句中表示不再進行,應選“停止”) 4.C(“已經(jīng)”用于表示動作的時間已過去或事情已完成,“一經(jīng)”表示一旦經(jīng)過,下文說明就產(chǎn)生了相應的結(jié)果。這里應為“一經(jīng)”) 5.C(A“格格不入”指有抵觸,不投合。B“風燭殘年”指風中之燭易滅,喻指老人的殘年,不久于世。這里對成語的意義理解不當。D“多愁善感”形容內(nèi)心憂郁,易于感傷,不能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 6.B(這是一段議論性文字,議論的核心是契訶夫剛強與溫柔的問題。根據(jù)段首“溫柔與剛強互為表里”一句的順序,可以理出所填文字的前后順序)
二、7.萊辛的話闡述了一個真實的道理,只有不斷追求,才能不斷成功 8.生命永無停息 9.不斷追求充滿希望的人 嘆服的就是畢加索對藝術的永不衰竭的追求 10.因為人生在于永遠不停地追求
三、11.人的資質(zhì)不耐用、不管用,發(fā)生了廢退性的變異,在品位、情操、精神等方面每況愈下。 12.折舊的原因有三:⑴現(xiàn)代社會的大生產(chǎn)化,因“量”的普及而降低了“質(zhì)”的水準。⑵由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達,人們把自己也當成了商品:在高消費的同時,把自己也消費掉了。⑶在生存競爭中,一些人用心不正,居心不良。 13.用黃金寶石鑲嵌馬桶,意味著物質(zhì)生活上的窮奢極欲,亦所謂享盡榮華富貴,但在實質(zhì)上這是人性、資質(zhì)、精神等等的淪喪,其所付出的代價,倘以價格來權衡,后者則更昂貴。 14.BC
四、15.⑴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⑵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⑶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16.只為自己活著的人,在這個世上也許活上近百年,可是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則顯得那么可憐,那么渺小,那么沒有意義! 17.示例:早晨,我踏進校門時,校園里已經(jīng)書聲朗朗。小鳥像是剛被這讀書聲吵醒似的,趕緊清清嗓子,背誦起他們的功課來,嘰嘰喳喳,和成了一首明快的曲子。(本題擴展需要突出校園早晨的特點)
五、18.參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高三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同步練習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高三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同步練習《人是什么》】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