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認真練習(xí)。
一、同步閱讀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語(yǔ)暴以好(hào)樂 B.則齊國其庶(shù)幾(jī)乎
C.舉疾首蹙(cù)頞(è)而相告曰 D.百姓聞王官箭(yuè)之音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中加點的字相同的一組是…………( )
例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
A.臣請為王言樂 B.王嘗語莊子以好樂
C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D.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中加點的字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可得聞與?
A.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B.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C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D.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恰當?shù)囊痪涫恰? )
A.天之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 赴:去,到。
B.王語暴以好樂,有諸? 語:告訴。
C.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少:年輕。
D.舉欣欣有喜色而相告曰 舉:都。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恰當?shù)囊痪涫恰? )
A.寡人直好世俗之樂耳 世俗之樂:時下流行的音樂。
B.舉疾首蹙頰而相告曰 疾首:頭疼。
C聞鐘鼓之音,見羽旄之美 羽旄:代旌旗。
D.今王田獵于此 田獵:種田打獵。
6.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王語暴以好樂 ②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③此之謂失其本心 ④則齊國其庶幾乎
A.兩個“以”字相同,兩個“其”字相同 B.兩個“以”字相同,兩個“其”字不同
C兩個“以”字不同,兩個“其”字相同 D.兩個“以”字不同,兩個“其”字不同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B.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C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D.寡固不可以敵眾
8.下列各句中關(guān)于通假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直:通“只”。
B.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 田:通“畋”,打獵。
C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頞:通“額”,額頭。
D.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厭:通“饜”,滿足。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的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恰? )
A.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多少窮人被迫離鄉(xiāng)背井,多少窮人無奈妻離子散,多少窮人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
B..張校長邁著矯健的步履走進教室,全班同學(xué)們立即不謀而合地站了起來。
C元旦晚會上,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來到教室與同學(xué)一起唱歌跳舞與民同樂,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D.您放心,您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0~15題。
他日,見于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平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痹唬骸巴踔脴飞?,則齊國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痹唬骸翱傻寐勁c?”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痹唬骸芭c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薄俺颊垶橥跹詷?。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簧之音,舉疾首蹙領(lǐng)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莢,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B.①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①今王田獵于此 / ②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D.①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 ②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1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一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A.獨自喜歡音樂,和別人喜歡音樂,喜歡哪一種呢?
B..獨自欣賞音樂,很快樂,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很快樂,還有誰不快樂呢?
C獨自樂一樂,再和別人樂一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D.獨自欣賞音樂,快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12.選出對“王變乎色”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 )
A.齊王有不悅之色,認為孟子不該問自己好樂的事。
B.齊王有慍怒之色,認為莊暴不該把齊王好樂的事告訴孟子。
C.齊王有羞愧之色,認為自己不該好世俗之樂。
D.齊王顯出愉悅之色,認為孟子提到好樂的事,令人高興。
13.孟子規(guī)勸齊王“與民同樂”很有說服力,其原因是什么?選出分析恰當?shù)囊豁棥? )
A.孟子是有影響、有地位的人,齊王很敬仰他。
B.孟子抓住齊王的心理,順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夠為齊王接受。
C孟子在論證中善用比喻,以欣賞音樂和打獵為喻,形象生動,易于接受。
D.孟子在論證中,善用對比,把百姓對國君取樂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作對比,增強了說服力。14.關(guān)于這篇課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借“好樂”的話題引出“與民同樂”的觀點,可以看出孟子散文善設(shè)機巧、引人入彀的論辯藝術(shù)。
B.齊王“鼓樂”“田獵”帶來的災(zāi)難是“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C百姓“欣欣然有喜色”與“疾首蹙頦”是齊王是否施仁政的具體反應(yīng)。
D.莊暴與孟子的談話是孟子與齊宣王談話的引子,其作用是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題。
就整理到這里了,更多高三語文同步練習(xí)請繼續(xù)關(guān)注語文網(wǎng)!
【2017高三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莊暴見孟子同步練習(xí)】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