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
下列各選項所述的兩個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①3d軌道的能量和4s軌道的能量;②同一電子層中第一個p軌道與第二個p軌道的能量;③2s和3s的軌道半徑;④同一原子的基態(tài)和激發(fā)態(tài);⑤F元素和O元素的電負性;⑥Mg元素和Al元素的第一電離能;⑦H原子和H+離子的半徑A.①⑤⑥⑦ B.②③⑤C.②④⑦ D.全對
題型:未知 難度:其他題型
答案
A
點擊查看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離子知識點講解,鞏固學習
解析
根據(jù)構造原理可知,3d軌道的能量大于4s軌道的能量,①正確;同一電子層中第一個p軌道與第二個p軌道的能量相同,②不正確;s電子的原子軌道都是球形的(原子核位于球心),能層序數(shù)越大,原子軌道的半徑越大。這是由于1s,2s,3s……電子的能量依次增高,電子在離核更遠的區(qū)域出現(xiàn)的概率逐漸增大,電子云越來越向更大的空間擴展,所以2s和3s的軌道半徑前者小于后者,③不正確;同一原子的基態(tài)和激發(fā)態(tài),前者的能量低于后者,④不正確;非金屬性越強,電負性越大,則氟元素的電負性強于氧元素的電負性,⑤正確;金屬性越強,第一電離能越小。但由于鎂元素3s軌道電子處于全充滿狀態(tài),穩(wěn)定性強,電子的能量高,因此鎂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于鋁元素的第一電離能,⑥正確;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半徑大于陽離子半徑而小于陰離子半徑,所以H原子半徑大于H+離子的半徑,⑦正確,答案選A。
考點
據(jù)考高分專家說,試題“下列各選項所述的兩個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主要考查你對 [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考點的理解。
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構成物質的微粒:
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分子:能夠獨立存在并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離子: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原子的構成:
(1)在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種類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
(2)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三決定: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種類
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化學性質
原子核決定原子的質量
(4)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說明: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其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其化學性質有可能相似(He,Ne均為穩(wěn)定結構)
原子、分子、離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區(qū)別:
離子是原子或原子團由于得失電子而形成的帶電微粒。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物質中保持原物質的一切化學性質、能夠獨立存在的最小微粒。
聯(lián)系:
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分子是獨立存在而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分子、離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通常用表示,分子用化學式表示,離子用
表示。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