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文言文閱讀理解:文言文閱讀專題 - 文言知識

          Ai高考 · 文言文
          2022-02-24
          更三高考院校庫

          南京

          水仙

          (清) 李漁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秋海棠為命;冬以臘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一季奪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鄉(xiāng)也。記丙午之春,先以度歲無資,衣囊質(zhì)②盡,迨③水仙開時,索一錢不得矣。欲購無資,家人曰:“請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奪吾命乎?寧短一歲之壽,勿減一歲之花。且予自他鄉(xiāng)冒雪而歸,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異于不反金陵,仍在他鄉(xiāng)卒歲乎?”家人不能止,聽予質(zhì)簪珥④購之。

          (節(jié)選自《閑情偶寄》)

          [注釋]①秣陵:指南京。②質(zhì):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飾。

          9.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1)各司一時 (2)欲購無資

          (3)請已之 (4)是何異于不反金陵

          10.下列句中加點的“而”與“且予自他鄉(xiāng)冒雪而歸”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B.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奪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聽予質(zhì)簪珥購之。

          1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問題。(3分)

          對于水仙,作者可謂“愛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現(xiàn)了這一點?文章兩次寫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9.(4分)(1)季節(jié)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每小題1分,意對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個季節(jié)剝奪我(喜歡的)一種花,這是剝奪我一個季節(jié)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聽任我抵押首飾購買水仙花。(每小題2分)

          12.(3分)冒雪趕回南京看水仙花;竭盡家財買水仙花。作用是襯托作者對水仙花的喜愛。(意對即可)

          淮安

          (一)閱讀下文,完成5—8題。(16分)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①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關(guān)?”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yuǎn)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②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guān)。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③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④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⒌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視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譯文: 。

          ②能謗譏于市朝。

          譯文: 。

          ⒎鄒忌見了徐公后,又“窺鏡而1芻視”“暮寢而思之”的行為反映了鄒忌怎樣的性格特點?(4分)

          答: 。

          ⒏閱讀全文,說說齊國為什么能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4分)

          答: 。

          (一) (16分)

          ⒌ (4分)

          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視之:通“熟”。縝密,仔細(xì),周詳

          ③皆以美于徐公:認(rèn)為 ④期年之后:一年

          ⒍ (4分)

          ①譯文:從這件事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太厲害了

          ②譯文:能在公共場所指責(zé)議論(我的過失)。

          ⒎(4分)頭腦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謀遠(yuǎn)慮。

          ⒏(4分)是因為鄒忌以自己的實際例子,來告誡威王要虛心納諫,對臣下友好,要賞罰分明,要親近向自己提建議的人,遠(yuǎn)離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數(shù)月來提建議的人,宮中像集市一樣。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虛心納諫,是齊國戰(zhàn)勝于朝廷的關(guān)鍵。

          無錫

          二、閱讀與賞析 (共49分)

          (一)(12分)

          伍子胥父誅于楚,子胥挾弓,身干闔閭。闔閭曰:“士之甚,勇之甚?!睂橹畧蟪稹W玉阍唬骸安豢?,諸侯不為匹夫報仇。臣聞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行,報父之仇,不可?!庇谑侵?。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與。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歸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誰能伐楚乎?寡人愿為前列!”楚聞之,使囊瓦興師伐蔡。昭公聞子胥在吳,請救蔡。子胥于是報闔閭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與,拘蔡公三牟,然后歸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誰能伐楚者乎?寡人愿為前列?!勚?,使囊瓦興師伐蔡。蔡非有罪,楚為無道。君若有憂中國之事意者,時可矣?!标H閭于是使子胥興師,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將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墳。曰:“昔者吾先君無罪,而子殺之,今此以報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處也。

          ⒎下列句中的“之”與“楚聞之”中的“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出自:中國&學(xué)考&X&K&100&.COM}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至之市 C.親戚畔之 D.悵恨久之

          ⒏下列對人物的分析評價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伍子胥父親被楚王殺掉,但他在氣憤之余仍能克制,不貿(mào)然報仇,顯得異常冷靜。

          B.“諸侯不為匹夫報仇”的話,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國,既為吳國滅了楚國,又報了殺父之仇,稱得上是忠孝兩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國,表現(xiàn)了他的草率與莽撞。

          ⒐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①身干闔閭 身: ▲ ②被羔裘 被: ▲

          ③天下誰能伐楚乎 伐: ▲ ④操鞭笞平王之墳 笞: ▲

          ⒑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歸之。(2分)

          譯: ▲

          ⑵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分)

          譯: ▲

          (一)(12分)

          ⒎(2分)A。

          ⒏(2分)C。伍子胥本是楚國人,他逃跑到吳國攻打楚國,為吳國滅了楚國,稱不上是忠。

          ⒐(4分)①身:親自 ②被:穿著 ③伐:進攻 ④笞:抽打

          ⒑ (4分)

          ⑴(2分)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一直到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

          ⑵(2分)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國的丞之相。

          附文言文翻譯:

          伍子胥的父親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便挾著弓,親自冒犯吳王闔閭。闔閭說:“你非常夠義氣,也非常勇敢?!本蜏?zhǔn)備將替伍子胥報仇。伍子胥說:“不能,諸侯不替一個人報仇。我聽說侍奉君主猶如侍奉父親一樣,損耗君主的德行,報殺父之仇,不可以?!边@樣攻打出國的計劃就暫且擱置。

          蔡昭公向南拜見楚平王,穿著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給。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離開楚國來到黃河邊,就舉兵,說:“天下誰能夠攻打楚國呢?我一定參與!”楚國聽說這件事,便派囊瓦興師討伐蔡國。蔡昭公聽說伍子胥在吳國,便請求伍子胥解救蔡國。伍子胥這時才向吳王闔閭稟報:“蔡昭公向南拜見楚平王,穿著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給。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離開楚國來到黃河邊,就舉兵,說:‘天下誰能夠攻打楚國呢?我一定參與!’楚國聽說這件事,便派囊瓦興師討伐蔡國。蔡國并沒有罪過,是楚國無道。君王如果有憂慮中國之事意的心思,現(xiàn)在正是時候?!眳峭蹶H閭于是派伍子胥率領(lǐng)部隊,解救蔡國并討伐楚國。這時,楚平王已死了,伍子胥率領(lǐng)六千士卒,握住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墳。說:“從前我父親沒有罪過,你殺了他,如今我要用這種方法還報你!”

          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國的丞相。郢又是什么地方?就是楚王的治所。

          揚州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0-13題。(16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段髂隙?,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有刪節(jié))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謨砂?,悉皆怪石,攲嵌盤屈①,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②木異竹,垂陰相蔭③。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元結(jié)《右溪記》,有刪節(jié))

          【注釋】①攲(qí)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的樣子。②休:美好。③陰:樹蔭。蔭: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隱士。⑤裨(bǐ):使。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狀( ) ⑷為之悵然( )[來自:中國學(xué)考]

          11.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都邑之勝境 無絲竹之亂耳(劉禹錫《陋室銘》)

          B.以裨形勝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C.乃疏鑿蕪穢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D.以其境過清 其真無馬也(韓愈《馬說》)

          1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

          ⑵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2分)

          ⑶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

          。

          13.【甲】【乙】兩文的作者帶我們?nèi)ァ靶∈丁焙汀坝蚁庇斡[了一番,請你向同學(xué)概括介紹“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處。(3分)

          ① ② ③

          (二)

          10.(4分)⑴使……凄涼 使……感到凄涼(凄清) ⑵全,都。 ⑶說出 ⑷失望,失意,惆悵

          11.(3分)C于是,就。 A結(jié)構(gòu)助詞,的/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來/因;D它的/表推測語氣,恐怕。

          12.(6分)

          ⑴(2分)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得分點:“犬牙”,像狗地牙齒,1分;“差互”,相互交錯,1分。)⑵(2分)這條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適合隱士游覽和居住的地方。(得分點:若,如果,1分;宜,適合,適宜,1分。意思對即可。)⑶(2分)因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邊),就命名它為“右溪”。(得分點:“為”,因為,1分;“命”,命名,1分。意思對即可。)若整體翻譯不通順,酌情扣分。

          13.【甲】【乙】兩文的作者帶我們?nèi)ァ靶∈丁焙汀坝蚁庇斡[了一番,請你向同學(xué)概括介紹“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處。(3分)

          ①都地處荒郊,少有人來。(從【甲】文中的“寂寥無人”和【乙】文中的“無人賞愛”等語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為底、為岸(從【甲】文中的“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兩岸,悉皆怪石”等語可以看出。)③景色都很優(yōu)美。(從【甲】文中的“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異竹,垂陰相蔭”等語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產(chǎn)生凄涼、惆悵之感。(從【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為之悵然”等語可以看出。)(每寫出1點得1分,無需舉出相應(yīng)的語句。得滿3分為止。意思對即可)

          泰州

          (二)閱讀劉向的《蘇秦之楚》 一文,完成8 一11題。(14 分)

          蘇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yuǎn)千里而臨寡人,曾②不肯留?愿聞其說?!睂υ唬骸俺迟F于玉,薪貴于桂,謁者③難得見如貴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見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聞命⑥矣?!?/p>

          【注釋】①蘇秦:戰(zhàn)國時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謁者:古代掌管進見的人(國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館舍。⑥ 聞命:敬辭,指明白對方的意思。(選自《 戰(zhàn)國策》)

          1.用“/ ”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 分)

          寡 人 聞 先 生 若 聞 古 人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見乎王( )②不遠(yuǎn)千里而臨寡人( )

          ③愿聞其說(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3.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 分)

          例句:蘇秦之楚

          A.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 B.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C.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 分)[

          ⑴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

          ⑵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論戰(zhàn)》)

          ?源自:中國。學(xué)考。?

          5.試說說文中蘇秦和楚王的言行給了我們哪些有益的啟示。(2 分)

          1.寡人/ 聞先生/ 若聞古人(2分)

          2.①能夠,可以;②到,到……跟前;③聽;④吃。(4分)

          3.B(2分)

          4.(1)楚國的糧食比珠玉還貴重,柴草比桂木還貴重。(2分,“食”“于”譯句時須落實)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雖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據(jù)實情來處理。(2分,“獄”、“察”、“情”譯句時須落實)

          5.做事要有耐心,說話要有技巧(1分);要懂得尊重別人,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1分)。

          宿遷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題。(14分)

          ①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往來而不絕者 B.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佛印絕類彌勒 《核舟記》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黔之驢》

          C.而不知人之樂 D.射者中,弈者勝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陳涉世家》

          8.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至于負(fù)/者歌于途 B.已而夕陽/在山

          C.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D.廬陵/歐陽修也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5分)

          (1)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2分)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10.選文第①節(jié)描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何用意?(3分)

          ▲ ▲

          7.(3分)B.離開(A.斷絕/極; 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8.(3分)D( A.至于/負(fù)者歌于途 ,B.已而/夕陽在山,C.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9.(5分)

          (1)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

          (“宴酣”1分,“絲”“竹” 1分,句子不通順酌情扣分)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件樂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樂”1分,“述”1分,判斷句1分,句子不通順酌情扣分)

          10.(3分)

          眾人游宴之樂(1分),揭示太守“與民同樂”的主旨。(2分)

          蘇州

          閱讀《曹劌論戰(zhàn)》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6.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2分)

          A. 齊師伐我

          伐竹取道(《小石潭記》)

          B. 又何間焉

          其間千二百里(《三峽》)

          C. 小大之獄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D. 忠之屬也

          召令徒屬(《陳涉世家》)

          7.下面哪一個句子不是倒裝句? (2分)

          A.何以戰(zhàn)?

          B.何陋之有?(《陋室銘》)

          C.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D.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8.“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9.這段文字中,曹劌和魯莊公討論的中心話題是什么?曹劌對此表明了怎樣的觀點?請都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題。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笆沉忭毴ぁ!逼淙俗宰o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chǎn),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注]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0.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或曰:“食菱須去殼?!?/p>

          ②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6.C

          7.D

          8.交代了曹劌請見的原因,反襯出曹劌的遠(yuǎn)見卓識(或 顯示了曹劌的自信)

          9.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是什么: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

          10①有人說吃菱必須去殼(“須”也可譯成需要)②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連云港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fù)薪者,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①治國之本也?!惫Γ邢采?。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公曰:“諾?!庇谑抢先跤叙B(yǎng),鰥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釋:①逮:到。②鰥寡:老而無偶的男女。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齊人也,坐盜/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B. 齊人固善盜乎/是可謂善學(xué)者矣

          C.水土異也/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 公悲之,喟然嘆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

          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治國之本也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

          12.根據(jù)甲乙兩文,你認(rèn)為晏子是 一個怎樣的人?(4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長、善于;C不同;D同情、憐憫)

          10.(2分)君愛老 / 而恩無所不逮 / 治國之本也(每處1分)

          11.(6分)

          (1)(3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關(guān)鍵點:“徒”、其實”)

          (2)(3分)我聽說,喜好賢能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執(zhí)掌國家的根本啊。(關(guān)鍵點:“樂”、哀”、判斷句

          12.(4分)晏子是一個機智善辯、能維護國家尊嚴(yán)(2分)和關(guān)愛百姓、關(guān)注民生的人(2分)。

          鹽城

          (二)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0-13題。(15分)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環(huán)滁皆山也 環(huán):▲

          ⑵林壑尤美尤:▲

          ⑶山行六七里 山:▲

          ⑷飲少輒醉輒:▲

          11.翻譯文中畫線語句。(4分)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⑵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乙]楊萬里①為人剛而偏。韓侂胄②用事,欲網(wǎng)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③。萬里曰:“官可棄,記不作也?!眮腚许?,改命他人。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④之日也。侂胄專僭⑤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蘩糁畧髸r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侂胄奸臣,專權(quán)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⑧,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 (節(jié)選自《宋史楊萬里傳》)

          [注釋]①楊萬里:南宋著名詩人,力主抗金。②韓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國:掌管國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輕人。⑧吾頭顱如許:意為我頭發(fā)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臥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語“楊萬里”。

          B.文中畫線句的朗讀停頓可標(biāo)注為“萬里憂憤 / 怏怏成疾”。

          C.“謀鋮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釋為“國家”。

          D.“又書十四言別妻子”意為“又寫下了十四句話告別妻子”。

          13.乙文主要寫了楊萬里的哪些事情?這些事情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品質(zhì)?

          10.⑴環(huán)繞 ⑵特別(尤其) ⑶在山上(沿著山路) ⑷就

          11.⑴遠(yuǎn)遠(yuǎn)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麗的地方,是瑯琊山。⑵給它命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源自:中國.學(xué)考.?

          12.D

          13.事情:⑴楊萬里不為韓侂胄南園作記;⑵楊萬里因韓侂胄“專僭日益甚”憂憤成疾;⑶楊萬里因韓侂胄“用兵事”慟器失聲而死。(答出其中兩件即可)

          品質(zhì):剛正不阿、憂國憂民。

          【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文言文閱讀專題】

          2022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資訊推薦

          文言文

          文言文頻道為你提供文言文翻譯,文言文大全,文言文閱讀,文言文 ... [進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jǐn)?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