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考文言文是個重要題型,易失分也易拉開分值距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一起來看看吧。
知識梳理
知識點1.人物傳記類型文章的特點:所選的人物傳記文言文,其選文主人公大多為有聲名的文臣武將,主要圍繞該人物展開記敘,敘述其生平簡歷和突出事跡;文章思想性強,選文一般突出人物敬業(yè)奉公的品行和卓異的才能。
并且文體主要以敘述為主,議論較少,篇幅短小,語言精練簡潔。
而選文主要出自《史記》《漢書》《后漢書》《新五代史》《新唐書》《晉書》《資治通鑒》《元史》《明史》等。
知識點2.人物傳記文言文需明確的幾個問題:一是人物:傳記人物為誰?哪一個朝代?還涉及哪些人?
二是職官:此類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員。要搞清楚他任何職?朝中官還是地方官?幾度升黜?
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寫了什么事:孝義?勤學?清廉?愛民?抗上?等等,一共寫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為正派人物,而題目要求“篩選”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良好品格。
知識點3.傳記類文言文涉及的文化常識:(1)官吏選拔的術語
①世襲制:亦稱世卿世祿制,它是一種通過家族血緣關系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的制度。
②薦舉、征辟制:是根據(jù)皇帝詔令所規(guī)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級官員,通過考察向中央推薦士人或下級官吏的選官制度。也可叫做察舉,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薄蛾惽楸怼罚骸扒疤爻煎樱斐夹⒘?;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東漢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此外,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稄埡鈧鳌罚骸斑B辟公府,不就?!薄鞍驳垩怕労馍菩g學,公車特征拜郎中?!?/p>
③科舉制:創(chuàng)于隋代,發(fā)展完備于宋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綿延1300多年,是封建社會中后期的主要銓選制度。考察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經(jīng)、進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試方法和內容各異。明代以后考試程序又分院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殿試三年一考,由皇帝親自裁定名次,定一甲前三名,依次稱狀元、榜眼、探花。
④除此以外,還有軍功、郎選、恩蔭等途徑。
(2)授官的術語
①舉:提拔,任用。 例:“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史記·五帝本紀》)
②授:授予官職,任命。 例:“若夫譎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儒效》)
③除:任命,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例:“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④拜:用一定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贈:用于追封已故者。 例:“可贈給事中振恤遺孤,以慰存亡?!?(顏延之《陽給事誄》)
⑥起復:官吏守孝未滿或降職后重新起用。 例:“遭母憂去職,尋起復本任?!?(《北齊書·清河王岳傳》)
(3)升官的術語
①擢:由選拔而提升。 例:“時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明史·海瑞傳》)
②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例:“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③進:用于較高職務追加。 例:“退去貪殘之徒,進用賢良之吏。” (《漢書·孔光傳》)
④升:官職得到提拔。 例:“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盧虔文》)
⑤超遷(擢):破格升官。 例:“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4)貶官的術語
①謫、貶:貶官,降職并外放。 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陽樓記》)
②黜、罷、免、奪:罷免官職。 例:“臺臣慚,追受其牒,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啟《書博雞者事》)
③褫:撤職查辦。 例:“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 (謝莊《上搜才表》)
④左遷:降職。 例:“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白居易《琵琶行》)
(5)調動的術語
①徙、遷、轉、調:改任官職,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不升不降。
例:“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后漢書·張衡列傳》)
②量移:被貶邊遠地區(qū)的官員,遇赦酌情移至近處任職。 例:“三年隨例未量移?!?(白居易《自題》)
③出、放:指出京受任。 例:“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后漢書·張衡列傳》)
(6)兼職的術語
①領:以本官兼較低職。 例:“出焉為監(jiān)軍使者,領益州牧?!?(《后漢書·劉焉列傳》)
②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 例:“周公攝政,踐祚而治?!?(《禮記·文王世子》)
③權、行、署:臨時代職。 例:“兼權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綱列傳》)
(7)到任、離任、休假、行使職權的術語
①新(始)視事:剛剛到任。 例:“是時,茂陵守尹公新視事?!?(《漢書·游俠傳》)
②下車:官吏初到任。 例:“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后漢書·劉寵列傳》)
③秩滿:官吏任期屆滿。例:“秩滿,造行在所,顧不數(shù)見公卿。” (陸游《傅正議墓志銘》)
④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例:“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后漢書·劉般列傳》)
⑤歸田:辭官還鄉(xiāng)。 例:“官中無人,不如歸田。” (《晉書·李密列傳》)
⑥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例:“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后漢書·張衡列傳》)
⑦休沐、出沐、歸沐:官吏例行休假。
⑧用事、聽事:執(zhí)掌政權,處理政務。
(8)考核的術語
①銓:衡量官吏的資歷和勞績。 例:“府州久勤將吏,依勞銓序?!?(《宋書·武帝紀中》)
②課試:考查、考核。
例:“境內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課試,而好以名問舉錯?!?(《韓非子·亡徵》)
③考績、考功:考核官吏的政績。 例:“故考績黜陟,以明褒貶。” (《后漢書·馬援列傳》)
(9)官學中的教師(學務官員)、學員名稱
①學官: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tǒng)稱。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教授和教習、教諭。
②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jiān)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zhàn)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大學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過國子監(jiān)祭酒。
③博士:古為官名,現(xiàn)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jīng)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例:“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三國志·呂蒙傳》)
④司業(yè):學官名。為國子監(jiān)或太學副長官,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校長,協(xié)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之職。
例:“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送東陽馬生序》)
⑤學政:學官名?!疤岫綄W政”的簡稱,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并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學政一般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
例:“又囑學使俾入邑庠?!睂W使即學政的別稱。(《促織》)
例:“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敝缸蠊舛啡尉┏堑貐^(qū)的學政。(《左忠毅公逸事》)
⑥教授:原指傳授知識、講課授業(yè),后成為學官名。漢唐以后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
⑦助教:學官名。是國子監(jiān)或太學的學官,協(xié)助國子祭酒和國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稱國子助教。
⑧監(jiān)生:國子監(jiān)的學生。或由學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許,后來成為虛名,捐錢就能取得監(jiān)生資格。《祝?!分械摹八氖濉本褪恰耙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則是一個吝嗇鬼的典型。
⑨諸生:明清時期經(jīng)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tǒng)稱諸生。 例:“今諸生學于太學”(《送東陽馬生序》)則是指在國子監(jiān)學習的各類監(jiān)生。
(10)和疾病死亡有關的常見詞語
①丁憂:遭父母之喪,又叫“丁艱”
②行服:守孝,服喪
③服闕:又叫“除服、服除”,守孝期滿,除去喪服
④哀毀:居喪期間,因傷痛過度而傷害身體
⑤大漸:病危
⑥寢疾:臥病
⑦大辟:死刑
知識點4.人物傳記涉及的人物類型:①文臣、循吏
“循吏”之名最早見于《史記》的《循吏列傳》,后為《漢書》、《后漢書》直至《清史稿》所承襲,成為正史中記述那些發(fā)展農業(yè)(富民)、教化百姓(化民)、清正廉潔、善于判案(理訟)的州縣級地方官的固定體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雜劇中又有了“清官”的稱謂。高考中所涉及的官員傳記,也大多記錄他們在富民、化民、理訟和廉潔自律這些方面的事跡,因此,在閱讀時要格外關注他們的這些政績。
②武將、忠良
③文人、藝術家
文人、畫家等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也有自身獨特的品質,他們往往醉心于藝術,特立獨行,有獨特的藝術見解和創(chuàng)造力,大多遠離官場。2009年上海高考中選取了明代著名畫家、才子沈周的傳記,并讓考生“聯(lián)系全文,簡析沈周隱逸的原因”,這時需要通觀全文,找出沈周討厭官場、熱愛山林的自由環(huán)境以及要在父母跟前盡孝等細節(jié)。
知識點5.傳記人物評價方法:①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注重細節(jié)的分析理解,把握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
傳記一般采用順敘的寫法。以時間流變?yōu)榫€索,勾勒傳主的基本生命歷程,概括性地描繪出較為完整的人物形象。傳記涉獵傳主的事實雖多,在閱讀時要把重要的生平事件、命運轉折、思想精神活動的重要細節(jié),全都標示出來,這樣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脈絡,把握傳主的主要生活歷程。在梳理主要事件時,要抓時間詞語,地點詞語以及相應的事件,概括出主要事件,并分析在這些事件中體現(xiàn)出來的傳主的精神品質。
②從傳主與時代、傳主與他人的關系等角度來把握傳主的形象。
一個人的成長不可能完全取決于內因,他的個性、思想的形成必定會受到所處的特定時代及其成長環(huán)境等外因的影響,了解這些重要事實可以使我們對傳主成長的各種因素做出符合實際的分析,以便更立體地了解人物,對其思想、品格及功過做出客觀公允的評價。所謂時勢造英雄,中國歷史上總有一些特殊的時代,特殊的人物,他們的英雄正氣劃過長空,與世長存。
③理解作者的評論、思想,分析作者的評論、思想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
作者在一篇傳記結尾處發(fā)表自己對人物的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是非常常見的,這也是從司馬遷的《史記》一書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司馬遷通過“太史公曰”表達自己對筆下人物的愛憎,客觀公允而又卓有創(chuàng)見。后世作者紛紛效仿,我們需要通過這最后一段的評、贊文字來了解作者的觀點、價值取向等,并探究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觀點,文章記敘的事實能不能完全印證作者的觀點。
④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對文中所提到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
文本中涉及對人物的評價時,有作者本人的評價,有當時社會其他人對傳主的評價等,各種角度、各種心態(tài)都會體現(xiàn)在傳記作品中。我們則需要弄清楚文章記敘的事實材料是哪些,作者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其他人的評價是怎樣的,這些態(tài)度和評價跟記敘的事實有什么聯(lián)系,這些評價合理不合理等等。
上面就是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了,你學會了嗎?想要了解更多內容,關注本網(wǎng)站。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高考文言文專題知識點梳理】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